陳 洋
“變臉”作為一種表演形式自明代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演變至今,除了在川劇中大放異彩外,這一名詞已經(jīng)融進各個生活領域里。在汽車行業(yè)里,也有這么一群人將變臉靈活運用。
他們利用手中的畫筆改變著汽車的外形、容貌、甚至是色彩,按照他們的說法,“我的色彩我做主?!?/p>
滕佩宏,原名廣健,字佩宏?,F(xiàn)任怡然汽車藝術生活會所(汽車改裝店)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作為一名為汽車變臉的金牌畫師生活在京城。都說山東大漢粗狂豪放,但在滕佩宏的身上卻絲毫感覺不到這一點,尤其是他在為汽車變臉的時候尤為細膩。當我找到他時,他已經(jīng)在畫室里為幾筆細致的線條坐上幾個小時了。
追根溯源,這要說20年前,有一位母親為了讓自己調(diào)皮搗蛋的兒子變得安靜而沉穩(wěn)。于是在兒子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便已經(jīng)送他去學習了國畫。希望他可以穩(wěn)坐在椅子上不去搗亂。20年的時間,還不識字就已經(jīng)握起畫筆的滕佩宏盡管沒有成為舉世聞名的畫家,但在汽車改裝圈里,卻已經(jīng)小有名氣。很多車主慕名而來,請滕佩宏為他們的愛車設計各類性格化的圖案,并將愛車“變臉”。
這個一米八的大男孩談到自己時帶著一絲靦腆,一直說自己除了畫畫以外不會其他的事情。但談到工作時,卻顯得極為老成,一看就是那種道上混了好久的大哥形象,從創(chuàng)作設計圖紙到實車噴畫談起來滔滔不絕。如他所說,在接觸汽車改裝之前,他認為國畫、素描、油畫、壁畫,甚至到現(xiàn)在的空氣噴畫技術都是一樣的畫法,但實際操作才知道區(qū)別很大,尤其還要提前畫好小樣,按照車身改裝的比例制作設計圖,然后畫師們再分工在密封的房間里將打磨好的車身進行局部噴繪。這其中的工序和步驟相當繁瑣。這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顏料的著色,也不僅僅是為了將顏料附著在金屬上而采取的各種繪畫方法,更多的是如何在立體車身上進行漆料的分層畫法。介紹汽車變臉的同時,滕佩宏還不忘聊聊他的得意弟子弓華民。他說現(xiàn)在帶的6個徒弟里就這個徒弟最有意思,原本這個孩子是去隔壁餐廳應聘傳菜員的,結(jié)果看到了我們墻外的廣告。就好奇問能不能學,結(jié)果他問的正好是我們老板,老板是個痛快的人,直接說:“可以,學吧!”就把他交給我了,沒想到他也有點兒畫畫的底子,學得很快?,F(xiàn)在如果噴車,有他給我打下手我比較踏實,畢竟是自己教出來的,對他的技術有把握。
為眾多車作了變臉的滕佩宏對車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買一輛二手速騰,給它噴上炫又酷的色彩,并把自己的(名字縮寫)紋身畫上去,為愛車蓋上一個戳。也許在不久遠的將來,你會在路上看到一輛印著TGJ符號的速騰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