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宇
16歲之前,我還對自己的身世抱有幻想:我希望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那時候,電視里正在熱播韓劇《藍色生死戀》,我便幻想自己能像恩熙一樣,有個既高雅又溫柔的媽媽——她會叫我羽兒,而不是死丫頭;睡覺前,她給我講故事,而不是粗暴地說滾回去睡覺;她會優(yōu)雅地彈鋼琴,而不是頭發(fā)蓬亂地做飯;她的出現(xiàn)會讓我的同學們驚艷羨慕,而不是在背后指指點點。
我想,如果我有那樣的媽媽,我也會像恩熙一樣依偎在媽媽身邊撒嬌,做個乖巧的好女兒。于是,我一并幻想著,有一天我的親生父母會來找我,他們該是有著顯赫身份和地位、衣著考究、舉止高雅的人。他們告訴我,他們年輕的時候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才將我寄養(yǎng)在別人家,然后在我成年之前找到我,讓灰姑娘變成公主。
一直到16歲,看到鏡子里自己和媽媽越來越像的面容,我才對那些不切實際的身世幻想徹底死心,且深深地遺憾。
媽媽在鬧哄哄的批發(fā)市場經(jīng)營著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服裝店,專賣年輕女孩子穿的衣服。每天她都扯著嗓門和顧客談價錢,從喊價時的三四百元,到成交時的三四十元。同學們一提到那個批發(fā)市場,總會露出鄙夷的神情,她們穿的都是從大商場里精挑細選出來的“淑女屋”“依戀”等品牌。而我身上穿的永遠是媽媽從店里拿回來的翻版貨,讓同學們一眼就可以認出來。
高三時,我喜歡上隔壁班的一個男生,他會站在中線上投超遠距離的三分球,他會在辯論賽上引經(jīng)據(jù)典、滔滔不絕,他會在路過我們班時對坐在窗戶邊的我微笑。看見他,我就會想起一個句子:春風再美,也比不過你的微笑。于是,我的心事就像杯里的水,一點一點地要溢出來。
收到這個男生的情書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在信的末尾說:晚自習,操場見。我的心怦怦地跳,晚上吃飯時也有些心不在焉,媽媽敲著碗問我是不是病了,或者有什么事。我嗯嗯地敷衍著,心里卻鄙夷地想:除了會賣衣服,你懂什么是青春期女孩子的心事嗎?
晚自習的時候,我去赴約了,卻沒有看到那個男生?;氐浇淌?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在捂著嘴笑。原來,那只不過是男生測試自己魅力的一場游戲,他的笑,也只是展示自己魅力的招牌動作。他的玩世不恭,卻讓我不顧女孩子的羞澀和尊嚴,把心事掏出來,給所有的人品頭論足。
我在難堪中沖出教室,圍著操場一圈一圈地跑,傷心又絕望。我簡直不敢想象,自己該用怎樣的眼淚和勇氣來面對全校師生隨之而來的嘲笑。
媽媽聞訊而來,什么也沒說,昂著頭把哭泣的我?guī)нM教室。我聽見她對臉色陰沉的班主任說:請相信我女兒是個好孩子。同學們都有些發(fā)愣,怔怔地看著我們。那一瞬間,我心里充滿了感激。媽媽就像圣女貞德,英雄般守衛(wèi)著她的家園、保護著她的小兵。媽媽目不斜視、氣宇軒昂,和平時的她完全不同。
回到家,媽媽開始給我做白菜肉片湯,廚房里一片叮叮當當?shù)穆曧憽3燥埖臅r候,所有的委屈和尷尬一下子襲上心頭。我埋著頭,一粒一粒地往嘴里送米飯,眼淚撲簌簌地往碗里掉。她見了,用筷子敲著碗說:不就是被同學耍了嗎,有什么好傷心的,你對我的那股犟勁兒都到哪兒去了?
我終于哭出聲來,扔下碗筷跑回房間。
我昏昏沉沉地睡到第二天中午,起床時,她已經(jīng)到店里去了。枕頭上放著一摞新衣,是“依戀”襯衣和裙子。穿上它們,鏡子里出現(xiàn)一個清新靚麗的女孩子。我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翻看價格牌,竟然要600多元。
我想起,很多次,媽媽剛進了新貨時都會興高采烈地給我拿回一些她認為好看的衣服,我卻總是滿臉不屑;很多次,路過大商場時,看著那些精致卻又價格不菲的衣服,我艷羨得不想挪步;很多次,面對媽媽,我直接流露出對生活的不滿。媽媽不知道下了怎樣的決心,才舍得把一個月的生活費,拿來給我買這么貴的衣服……
枕頭邊有一張小字條,上面是媽媽不太好看的鋼筆字:飯在電飯煲里,熱一熱再吃。我安靜地吃著飯,心里有一股暖意在流淌。
上學的路上,我偷偷地去了媽媽的店鋪。已經(jīng)是下午3點多了,媽媽才開始吃午飯,是批發(fā)市場里的盒飯,2塊錢一份,只有一點簡單的素菜。媽媽一邊往嘴里扒飯,一邊和客人大聲地談價,完全沒有注意到角落里的我。但是晚上她回到家,一定會看到枕邊有她女兒留下的字條。那上面寫著我很想說卻羞于出口的話:媽媽,我愛你。
就在那個溫暖的下午,我知道,我將徹底告別青春叛逆期。因為我在媽媽簡單而溫暖的愛里,突然明白,女兒離不開媽媽,就像豌豆離不開溫暖的豆莢。
(紫遙摘自《女士》2009年第5期)
送你一杯茶
這里講的,和所有類似的故事一樣:女兒疏遠媽媽,因為媽媽太平凡了。直到有一天,面臨痛苦時,媽媽來到身邊,女兒才知道最珍貴的東西原來就在身邊。
問題在于,要是你真的有一個平凡的媽媽(或者爸爸),該怎么去面對?像故事中的女兒一樣,只是不停地抱怨嗎?沒錯,在故事結(jié)尾,媽媽給了女兒想要的一切,女兒了解到媽媽原是個好媽媽,沉浸在歡樂中??墒?這個女兒想到要給媽媽做什么嗎?
也許,這個故事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不是總是抱怨缺憾,而要多去關(guān)愛親人。
[文題延伸]“母愛”、“關(guān)愛他人”、“面對生活的真相”……(曉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