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旻
關鍵詞:南昌
繩金塔
瓦罐湯
烤鹵
人們現(xiàn)在來繩金塔,大多并不是為了登高的,更吸引人們的,是這條街上的美食。
我跟繩金塔其實也算得有些緣分,小時候隨著父母搬了好多次家,其中有一年多時間,正好就住在繩金塔對面的樓房里,每天從我家的陽臺上就可以看到它。那時候的繩金塔已經(jīng)多年沒有人維護了,連個塔檐都沒有,磚砌的塔身光禿禿地裸露著,上邊爬滿了雜草和小灌木,印象很深的是在塔頂居然歪歪斜斜地長出了一棵小樹,整座塔看起來破破爛爛,好像隨時要倒的樣子。那時塔下還是一片低矮的民房,偶爾還能看到農(nóng)田的影子。繩金塔雖然破敗,但在這一片低矮的街區(qū)中,倒也顯得鶴立雞群,并且和這一大片灰蒙蒙的瓦屋頂頗為相配。雖然這個名字古怪的古塔離我當時的家很近,但是卻好像永遠大門緊鎖,也使得我想要爬到塔上回看自家陽臺的小小愿望一直沒有機會實現(xiàn)。不過,塔下那些充滿故事的層層疊疊的老房子、彎彎曲曲的小巷、當然還有小巷里的美味小吃,都成為我童年模糊記憶的一部分。
后來又跟著父母搬到這座城市的另一頭去了,從此很少回到這片街區(qū),偶爾有路過的時候,也是腳步匆匆未曾駐留。后來周圍的房子越蓋越多、越蓋越高,漸漸地塔也淹沒在新起的樓群之中不那么顯眼了,一直到了繩金塔周邊的美食街漸漸成了氣候,再跟朋友跑去做饕客時,才赫然發(fā)現(xiàn)原來的破塔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jīng)修葺一新、脫胎換骨了。整修后的繩金塔,重建了塔檐、平臺、步梯,看起來光鮮了許多,周圍的老房子也早就拆了個干凈,代之以新辟的“繩金塔公園”,公園里修建了千佛寺、鳴江園、文廟等景觀,原先塔下的街區(qū)也重新整修成以美食為主題的步行街,還在街口立起了“豫章驛道”的牌坊——當年這里曾是從江西前往南粵的古驛道經(jīng)過的地方。不過不管再怎么整修,衣著光鮮的新繩金塔在周邊矗立起的高樓包圍下,已經(jīng)退縮成一個小小的盆景式的景點,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登塔眺望,但卻再也找不回以前那種居高臨下、俯視眾生的感覺了。
當然,現(xiàn)在人們來到繩金塔,倒也大多并不是為了登高的,更吸引人們的,是這條街上的美食。
繩金塔周邊的街區(qū),一直是市井小民的集中之地,地道的美食往往產(chǎn)生在這樣的地方,涌現(xiàn)了許多各有特色的地方美食,其中名氣最大的,自然當屬瓦罐湯了。
瓦罐湯最標志性的當數(shù)那碩大的瓦罐,瓦罐底部用炭火煨著,罐壁上架著環(huán)形的鐵架,鐵架上放著幾十口小瓦罐,每罐都是不同的湯料,放在一起蓋了蓋子慢慢地煨,一煨就是幾個小時甚至更久。想要點什么,老板便麻利地替你取出,油亮的小瓦罐特有的質感加上老湯撲鼻的香味,惹得肚子里的饞蟲全都迫不及待地要跳出來。很多南昌人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場景:一大早上班前先跑去湯店,要一碗便宜的香菇肉餅湯,再來上一碗地道的涼拌南昌米粉,美好的一天就從美食開始了,花費卻只有區(qū)區(qū)的幾塊錢而已。在繩金塔街上,有兩家赫赫有名的老牌湯店,一家叫“龍老五”,另一家叫“豫章大老五”,據(jù)說是兩兄弟分別開的,是南昌最早推出瓦罐煨湯的店子,現(xiàn)在也依然是整天顧客盈門。
繩金塔的美食當然不只瓦罐湯一種,南昌美食的另一張名片:“煌上煌”烤鹵店也同樣出自這里。上世紀90年代,一位下崗女工在繩金塔街創(chuàng)辦了一間小小的烤鹵店,經(jīng)過十幾年的打拼,如今已經(jīng)發(fā)展成在全國擁有超過2500家連鎖店的知名品牌?,F(xiàn)在來到繩金塔街上的煌上煌總店,你會看到00001的編號驕傲地展示著,這里就是傳奇開始的地方。
除了這些小吃,想吃正宗贛菜大餐,繩金塔也不會讓你失望。繩金塔街口的“灶王爺食府”,是南昌最早主打贛菜品牌的飯店,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加上地道的口味,算得上是了解江西飲食文化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