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鑒賞素質論

2009-12-18 08:47:52
大家 2009年10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文學作品素質

陳 巍

摘要:為使文藝理論教學更好地為提高學生的鑒賞素質服務,本文在分析鑒賞素質構成的基礎之上,介紹文藝理論接受的意義,探討當前文藝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文學鑒賞 理論接受

當理論難以與實踐有效契合時,理論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功能。長期以來,文藝理論的意識形態(tài)性越來越高度抽象概括,而鑒賞素質卻越來越低下,文藝理論的功能下降到它僅只是中文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

如何在當前素質教育中加強文藝理論接受,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素質是文藝理論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文學鑒賞素質的構成

文學鑒賞是接受者通過審美感知,以文學作品為審美對象,結合聯(lián)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機能的綜合活動。獲得“情感愉悅”的審美享受過程。文學鑒賞體現(xiàn)為鑒賞者對文學作品的整體審美把握。因此;鑒賞素質的構成是由文學作品審美層次和鑒賞素質層次的統(tǒng)一而構成的的。

(一)文學作品的審美層次構成。傳統(tǒng)理論將文學作品的構成分為內容要素(包括主題、題材、情節(jié))與形式要素(包括語言、結構、表現(xiàn)手法、體裁)兩個方面。但針對鑒賞活動,我們可對作品的構成重新觀照。

當讀者閱讀鑒賞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首先接觸的是作品中的語言符號,通過對語言符號的“破譯”,理解了語義,讀者進而知道作品中表現(xiàn)的是怎么回事。作品中的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情感、景象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生活圖景,令讀者心馳神往,玩味良久。而在這一過程中,讀者會透過作品所表現(xiàn)的社會生活領悟到其中所包含的人生真諦,世事哲理等。因此,“破譯”語言符號,重構生活圖景,領悟作品蘊含是構成文學鑒賞活動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根據這一構成環(huán)節(jié),可以將作為鑒賞對象的文學作品分為三個審美層次:1、文學語言審美層次;2、文學題材審美層次;3、文學蘊含審美層次。其中,語言層次和題材層次屬于鑒賞中的淺層次,也是基礎層次,只有當破譯語言,感知題材后,才可能進人作品審美的深層次,即作品的蘊含層次,這是一個綜合審美感受層次,鑒賞的最主要目標也正是對作品蘊含的把握。以上三層次,構成了一個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內容,要對它做整體把握,必須依賴讀者的鑒賞素質。

(二)鑒賞素質的構成、根據朱堂錦先生“所謂素質,指的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生命進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本質力量”的觀點,用于具體的文學鑒賞活 動,那么,鑒賞素質指的是讀者在鑒賞活動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對文本的具體把握能力。既然文學作品由語言、題材、蘊含三個審美層次構成,那么,鑒賞素質就體現(xiàn)為對這三個層次審美內容的把握能力。

1、語言把握能力。由于文學作品的語言是由語義、結構、表現(xiàn)手法等因素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形態(tài),具有朦朧暗示性、形象性等特征。對朦朧暗示性語言的把握有賴于破譯能力,對形象性語言的把握有賴于感受能力。因此,語言把握能力又具體分為語言破譯能力,語義感受能力。例如鑒賞顧城的《弧線》,便是如此。

2、生活感知能力與情感領悟能力。文學作品的題材指的是經過作家加工提煉而寫進作品中的生活材料,具體說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環(huán)境、抒情言志的片斷等,作品題材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體,它既包含了客觀的生活成份,也融入了作家主觀的思想感情,就如黑格爾所說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因此,對文學作品題材審美層次的把握,離不開讀者對客觀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對作家主觀情感的領悟能力,這二者又建立在對作家生活環(huán)境與創(chuàng)作個性的了解基礎上。例如解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關鍵就在于對詩人生活經歷及創(chuàng)作個性的了解。

3、蘊含思辨能力。蘊含指的是文學作品題材所包含的思想意義,它既包含作家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也包含材料客觀顯現(xiàn)的思想。由于作品的蘊含是隱蔽在作品題材之中的,因此,蘊含具有含蓄性和復雜性。要把握作品的蘊含,就需要讀者有較強的理解能力,這又離不開理性思維,事實上,蘊含的理解在深層次上就呼喚思辨能力,要理解《紅樓夢》、《阿Q正傳》、《浮上德》這些蘊含豐富的作品,就必須具備一定思辨能力。

當然,除以上素質外,健全的鑒賞素質還包括綜合的文化素質、基本的哲學修養(yǎng)、健康的鑒賞心理等。但就高校理論課教學而言,以上語言把握能力等兩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應是重點。

二、理論接受對鑒賞素質的意義

文藝理論具有三方面的實踐意義,能夠指導文學鑒賞、能夠指導文學創(chuàng)作、能夠指導理論的派生(理論的再創(chuàng)造)。這三方面的意義對整個文學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對學生來說,最重要、最直接的意義在于指導鑒賞,畢竟,在鑒賞素質較低的情況下,不可能奢談創(chuàng)作素質和理論素質的培養(yǎng)。

文學鑒賞是群眾性最廣泛的精神享受活動,如黑格爾所說,藝術品是“為觀照和欣賞它的聽眾而存在的”。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夠自覺地、有意識地沿著正確途徑鑒賞文學作品獲得美感。馬克思說:“光是思想竭力體現(xiàn)為現(xiàn)實是不夠的,現(xiàn)實本身也應當力求趨向思想?!比绻膶W鑒賞的“現(xiàn)實”不能趨向文學鑒賞的“思想”,那么,就很難達到審美的高級境界,所謂“趨向思想”,就是趨向理論,趨向美學,真正按照文學的審美規(guī)律從事文學鑒賞活動。簡單來說;文學鑒賞不是一種單純的感性活動不是個別作家那種“我喜歡的小說就是好小說”的鑒賞,而是一種滲入了理性的感性活動,在理論指導下的鑒賞。因此,鑒賞水平的提高,有賴于理論的加強。

那么,理論接受對鑒賞素質有何具體意義呢?首先,理論接受對鑒賞素質的形成具有直接指導意義。語言破譯能力、語義感受能力可以在語言特征、文學結構、表現(xiàn)手法等文學理論指導下經過多次反復實踐形成;生活感知能力和情感領悟能力的有機統(tǒng)一,應當建立在對作品構成理解上;而理論接受可以直接促使思辨能力養(yǎng)成,從而提高蘊含理解能力。其次,理論接受的加強對鑒賞素質的發(fā)展具有間接鞏固意義。理論接受能力的提高,可以強化鑒賞者的理性思維能力,從而豐富鑒賞者的綜合審美素質,健全鑒賞者的審美感受,提高鑒賞者的審美趣味,達到鞏固的目的。

三、改進理論接受

一段時期以來,我們對具體學科素質教育的探討,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對教學形式的改革研究上,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改革研究。事實上,文藝理論教學的問題更多是出自內容。

(一)當前理論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當代著名文藝學家M·H·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中提出的觀點,一個完整的文學活動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四要素構成的。文藝理論所把握的不是這四個要素中孤立的一個要素,而是四個要素構成的整體活動及其流動和反饋過程。通過這一觀點不難發(fā)現(xiàn),讀者的接受是文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huán),特別是以堯斯和伊塞爾為首的康斯坦茨學派提出的接受美學,更是將文學接受的意義、讀者的作用系統(tǒng)地闡述出來,認為讀者在完整的文學過程中不是被動的反應環(huán)節(jié),而是積極地,能動地反作用于作家作品,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都是只通過閱讀才能實現(xiàn)。

既然讀者是文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那么文藝理論教學就應當積極地體現(xiàn)這一點。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通行大多數的“文學概論”教材卻忽視了讀者鑒賞素質的培養(yǎng)。具體來看,存在兩大問題:

l、體系不完善、重點不突出。學生很難用所學的理論去指導分析作品,原因在于我們教材的體系是建立在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之上,是根據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而不是根據鑒賞歸納出來的原理。同時,在教材的重點方面,突出了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性,忽視了文學的實踐性,大量篇幅放在了文學本質論。發(fā)展論和創(chuàng)作過程方面,對作品論及鑒賞論則粗略概括。說到底,這是針對作家而非讀者的文藝理論。

2、內容與時代脫節(jié),與文學實踐不能契合。目前我們教材中的大多數理論宗派意識較強,與二十世紀世界文學的流派紛呈、飛速發(fā)展不相適應,起不到現(xiàn)實的積極的指導作用。例如教材重點介紹了文學形象的最高境界——文學典型,而文學創(chuàng)作從80年代開始便呈現(xiàn)解典型、泛典型的趨勢。又如教材推崇備至的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等,在當前創(chuàng)作中已顯多元化發(fā)展,不論是作家還是評論家大多“不談主義”,就像要分析《白鹿原》是何“主義”很困難一樣。

為了讓理論能夠真正為讀者服務,讓讀者確實能被優(yōu)秀作品所鼓舞,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以加強文藝理的接受,促進文藝鑒賞素質的提高。

(二)針對教材的滯后狀況,在教學中,應對教學內容做三個方面改進;

l、明確目的、突出重點。雖然在教學中不能忽視文藝理論的創(chuàng)作實踐意義,理論派生意義,但根據學生在實踐中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科基礎意義,我們必須明確:提高學生的鑒賞素質,是文藝理論教學的首要目的。明確了這一目的,我們就應當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將教學的重點從文學本質論、文學發(fā)展論、文學創(chuàng)作論中轉移出來,放到作品論及鑒賞論中,特別要詳細分析作品審美層次構成。對教材內容有所增刪,降低本質論、發(fā)展論的要求,拓寬加深作品構成論內容。

2、結合實踐,更新內容。教學的內容不應局限于教材,應盡可能地結合當前的文學作品及文學現(xiàn)象進行理論分析,對于文學理論中的陳舊觀點應加以更新,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既能提高學生的理論接受興趣,又突出了實踐意義。

3、針對素質,加強訓練。學生的鑒賞素質不可能在聽完文藝理論課后就會自然提高,而必須加強鑒賞訓練;在鑒賞中培養(yǎng)素質。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適當壓縮理論講述時間,增加鑒賞訓練。

當然,對教學形式的改革探討也必不可少,生動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接受興趣,在接受興趣提高的前提下主動參與文藝鑒賞實踐,從而提高素質。

參考文獻:

[1] 《文學活動的文學闡釋》:童慶炳著,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 《作品、文學史與讀者》:德國秒曼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單位:河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文學作品素質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xiàn)“雨”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世紀文學狀況與中國文藝理論的當代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舉行
文學與文化(2021年2期)2021-08-18 07:16:56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yǎng)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fā)展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峽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
调兵山市| 民丰县| 大连市| 沅陵县| 调兵山市| 如皋市| 大名县| 河北区| 留坝县| 永顺县| 西丰县| 祁东县| 礼泉县| 诸暨市| 四平市| 肥城市| 博野县| 闸北区| 嵊州市| 翼城县| 屏南县| 弋阳县| 北安市| 轮台县| 清水县| 道孚县| 祁阳县| 云和县| 体育| 平阴县| 昂仁县| 钟山县| 芮城县| 深水埗区| 西畴县| 阜新市| 新化县| 美姑县| 海口市| 屏南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