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倩
一個外地人在年青時來成都,是需要一番勇氣的。不是有句老話嗎,少不入蜀,老不離川。大致意思是,四川,尤其是成都這地兒,之所以號稱天府之國,原因在于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只要不是個大懶鬼,一年到頭只要種種地,填飽肚子沒問題。根本用不著面朝黃土背朝天,搞得滿面溝壑一臉滄桑,三天兩頭為嘴頭子上的一點東西忙。盆地氣候溫潤、潮濕,利于皮膚保養(yǎng),滿大街都是西施楊玉環(huán),閉眼睛娶一個過日子,肯定差不到哪里去。食色,性也,全齊了,還與天斗與地斗,窮折騰個什么勁兒呀。歷史上的成都人是否真的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還有個美女老婆伺候著?恐怕有爭議,按下不表。但四川尤其是成都人那個閑、那個懶散勁兒的名聲,已傳得老遠老遠;因此才有上面勸年青人不要入蜀的老話,免得在這地兒呆久了,縱使大丈夫,也極有可能失了雄心壯志,甘為一家庭婦男。
話說今日的成都,套用一句廣告詞,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愛思考的主兒,都不免要問:為什么?江湖中人有言,女人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應該抓住他的胃。這是有見地的說法,蘊含著深厚的生活智慧。如果把成都比作一個女人的話,她一定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對上面的說法有很深的領悟。成都之所以讓人來了就不想走,重要原因之一即她能抓住你的胃,“重兵器”之一:火鍋。說到這兒想必你已經知道,一個人在成都生活多年,如和一個睿智的女人生活大半生,貼心暖胃的,當然“老不離川”啦。
年青娃兒們愛交個朋友。一個城市的老鄉(xiāng),同學的同學,網上聊天很投機的網友,有一天因為某個機會,要見個面,認識一下(讀ha),總得找個地方噻?打個電話,發(fā)個短信,在QQ上留個言:哥哥妹妹們,走了,九尺鮮腸火鍋那里見!親親熱熱吃一鍋,臉皮子吃得油亮油亮的,嘴皮子也就抹開了。吃火鍋,再加幾瓶啤酒,巴適、安逸慘了。臉蛋子發(fā)紅,身子熱了,心也熱,剛見面的朋友,一下子親熱起來了,拍肩膀拉袖子,趴在耳朵邊上,啥子話都說開了。你看你看,朋友朋友,這不已經是朋友了嗎?你說,夏天怎么辦?那不太熱了?熱歸熱,火鍋照吃;盆地里生活的人,還怕熱嗎?大熱天里頭,痛痛快快吃一火,出一身臭汗,就當蒸個桑拿,通體舒泰。
說起交朋友,其中有一項最重要:交男朋友或女朋友。翻越千山和萬水,在火鍋店見了面,吃喝高興,朋友也耍成了。既實惠又浪漫,吃飯戀愛兩不誤。耍朋友,總不能天天跑去逛春熙路吧?逛街購物自然美,無奈兜兜里錢不夠,過段時間逛一次,掏錢的男娃都恨得咬牙切齒,感嘆天道不公。腳走疼了,人也耍累了,還是去吃火鍋吧。走,到味道江湖火鍋去,好吃不說,價錢便宜還有優(yōu)惠;胖媽的也好吃,價格中等;蜀九香是成都本地的,真的好吃。兩個人點個鴛鴦火鍋,紅湯清湯都有,愛吃啥子自己點。浸透花椒和辣椒味的各色吃食,在鮮艷的油水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翻騰之后,終于抵達男女青年潤濕的唇。麻與辣的交響開始在口腔中回蕩,間雜五香佐料和嘁嘁喳喳的話語裂片。熱開始擴散,通過口腔、食道而抵達胃部,進而彌漫全身。戀人們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中饕餮,相互注視著對方深情的眼睛。
還有憤怒的青年。一臉嚴肅、胡吹亂侃與憤世嫉俗,是他們的基本表情。支持著這一切的,是一種被稱之為理想的東東。但嚴肅歸嚴肅,理想歸理想,嘴饞是一樣的。三五成群的,找個火鍋店,吃串串香去。光吃還堵不住他們的嘴,還要喝酒;喝酒還是堵不住,有人談理想,有人發(fā)表“高深”的思想,有人對社會進行犀利的話語批判。與此相伴隨的,則是熱辣的言語“交鋒”,間以夸張的“體態(tài)語”:揮舞著的手臂、大幅度的身體擺動和瞪圓的眼睛……愛好廣泛的,發(fā)表言論還不算,要歌之舞之,趁亂撒瘋胡鬧。其中最常見的,是成都最盛產的詩人。青年詩人是扎堆型動物。除了咖啡館、茶館、酒肆、書店等地外,火鍋店為他們的聚集提供了必要的場所。如果說成都是“東方巴黎”,火鍋店則是“波德萊爾”們的“天堂”。他們在這里高聲誦詩,手舞足蹈,把鄰座的大媽嚇得一躲一閃的。無論如何,這個城市的夾縫中存在著眾多的游手好閑之徒,他們行走在城市街道的夜晚和白天,像一只只機敏的耗子,頑固地尋找著一種叫做“詩意”的物件。
年青人也不總是昂揚的。蔫不拉幾的時候,多得是。剛出校門的年青人,工作不順手,同事關系處不好,誰沒個心煩意亂的時候?何以解憂?唯有火鍋。約幾個平時耍得好的朋友,到巴蜀笑星矮冬瓜的火鍋旗艦店吃火鍋去。這是家最近才開張的火鍋,矮冬瓜介紹說:“這個火鍋店的員工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有點矮?!薄斑@個火鍋店的冬瓜肯定好吃,還有豌豆也好吃哈?!痹谛π情_的火鍋店里,舒舒服服大吃一通火鍋,順便向熟識的朋友倒下苦水,涼心也變熱了。
最后,講一個聽來的故事:“二十多年前的杜甫草堂,周圍還是大塊的農田。鄉(xiāng)村氣息撲面而來,讓人由不得發(fā)思古之幽情,遙想詩圣當年。當年的我,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世界在我的眼中,干凈得如同碧藍的天空。從外地趕來參觀杜甫草堂,對我而言是一件大事。一路興致勃勃,自不待言。參觀完之后,但見那邊的土路上:一紅衣少女正騎自行車穿行,微風中紅衣飄飄,真是漂亮、瀟灑極了!”故事的講述者,是一重慶作家。二十年后講述此景,仍覺歷歷在目。重慶是山城,少有人騎自行車,當年目睹此景,不由得心生感嘆。而這一幅小小的文字圖畫,恰恰勾勒出了成都這座城市的精神面容:既有少女之溫柔,亦有火鍋般的潑辣與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