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風景如畫的自然風光,讓人心曠神怡,而當?shù)卮緲阏\信的民風民俗,更會讓人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
來瑞士的第一年初秋,驅(qū)車去小鎮(zhèn)采風,偶然間看到鄉(xiāng)間路邊擺放著許多南瓜。這些南瓜按大、中、小號分堆擺著,每堆前面有個牌子,分別標著“5、2、1瑞士法郎”。我正疑惑,看見有人走過去,拿了個大南瓜,然后把5瑞士法郎硬幣投進旁邊的罐子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瑞士傳統(tǒng)的無人售貨菜攤。欣喜中,我拿了個中號南瓜,將2瑞士法郎放進錢罐里。
事后,我想考證這種售貨方式在瑞士存在了多久。一位年過花甲的當?shù)乩咸嬖V我,她的外婆小時候就跟著奶奶這樣買菜。如此推算,無人菜攤該有百年歷史了。她說,攤主賣的都是自己種的菜,家里吃不了就拿出來交換。以前是以物易物,現(xiàn)在是現(xiàn)金交易。雖然這種鄉(xiāng)間菜攤的價格常比超市的貴,但我還是很喜歡,因為不僅能買到帶露珠的新鮮貨,更能享受到人與人信任的喜悅。
也是我剛到瑞士時,有一次開車出了事故。警察趕到現(xiàn)場后查看了駕照,讓我把汽車鑰匙交給他,隨即就把車拖走了??粗h去的拖車,我才回過神來,警察什么手續(xù)也沒給,車被拖到哪兒去了,日后找誰取車呀?在不安中度過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我買車的車行,派人送來一輛同樣牌子、同樣檔次的汽車,并說:“在你的汽車修好前,請使用這輛車?!痹瓉硎蔷焱ㄟ^電腦查詢,把我的車送到車行維修。車行為方便客戶出行,免費提供一輛備用汽車。這意外的驚喜,立刻消除了我的不安。
我丈夫半年前在瑞士配了一副眼鏡,但是戴了快半年,他總覺得不如原來的那副習慣,于是就決定重新配一副。他來到當初配眼鏡的那家店,驗光師反復測試后,發(fā)現(xiàn)我丈夫半年前配的眼鏡度數(shù),跟剛剛驗的度數(shù)沒變化,便問他為何還要再配一副。
誰知,聽了丈夫的解釋,這位驗光師當即表示歉意,說眼鏡戴著不舒服是店里的責任,重新配的這副不再收錢了。驗光師的話讓我丈夫很不好意思,他反復表示沒有追究責任的想法,一定要如數(shù)付錢。然而不管怎么解釋,眼鏡店堅持不收。看到他們維護店譽的那種執(zhí)著,丈夫也只好接受他的好意。
不久前,我突然收到一封保險公司的電子郵件,向我索要銀行賬號,說我家投家庭財產(chǎn)保險近3年,沒有發(fā)生索賠,按公司規(guī)定將返給一定賠金。接到這封郵件,我很納悶,當初沒聽保險公司提過這個規(guī)定,在國內(nèi)也從未享受過這種待遇,不會是有人惡作劇吧?等了幾天,看我沒有回復,保險公司再次來信催促。于是,我給對方打了電話,確認后告知了賬號。很快,我的賬戶里多了161瑞士法郎。盡管錢不多,卻讓人感到保險公司的誠信。
隨著對瑞士的了解,我漸漸明白,在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財力豐厚的國家,原始的無人售貨攤為何在民間能保持長久……■
?。ɡ顗翮]自《天津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