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5月,有著相當特殊的紀念意義。
90年前,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先開始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詩的革命。以胡適、徐志摩等為代表的詩人們果敢地拋棄了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借鑒西方,主張白話入詩,以表達真情實感。自那以后,一篇篇洋溢著青春浪漫氣息的現(xiàn)代詩歌作品誕生了。詩歌不再是文人雅士的專利,變得鮮活和生動起來。
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現(xiàn)代詩歌發(fā)展又進入了另一段黃金時期。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了那代年輕人的敏銳、多思和理想主義。詩在那個時代無比輝煌。
一年前的5月,那場大災難突如其來,詩歌的力量再次被證明……
時至今日,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習慣用“火星文”交流的中學生是否還會想起詩歌那悠揚的韻律?詩人還剩多少個?詩歌究竟還有多大力量?
我們走入3所高中校園對183名同學做了一次關(guān)于詩歌的簡單調(diào)查,旨在了解詩歌在如今校園中的生存狀態(tài)。同時,我們邀請了幾位還在寫詩的同學來講講自己寫詩的那些事。不為別的,只為分享。
調(diào)查中,有同學說道,可能千百年之后,火星文和散文漫畫也成了后人眼中的一種“古體詩”,方文山或者也能成為漫漫歷史長河中的又一個蘇東坡。
我們都愿意這位同學的預言能夠成真,因為每一個年輕人都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