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飛
劉炳善出生于1927年10月,上高中時開始迷上莎士比亞的作品。在重慶上大學(xué)時,他在校園里發(fā)現(xiàn)了一部牛津版莎士比亞全集,驚喜若狂,毫不猶豫地掏出借來的五塊錢買下,抱回去廢寢忘食地研讀。真的開始閱讀莎士比亞作品原文時,他才知道“攔路虎”何其多!要閱讀原著必須借助詳細的注解和專門的工具書,但當時這些東西圖書館里根本找不到,他通讀莎士比亞原作的計劃只好擱淺。
后來,劉炳善做了大學(xué)里的英國文學(xué)教師,有一次,他出差在上海時,尋到一部袖珍莎士比亞詞典。這部詞典印得小巧精美,插圖豐富,然而篇幅太小,遠遠不能滿足他閱讀莎士比亞全集的需要。其后,劉炳善通過各種渠道,終于擁有了一批相當豐富的新舊莎劇全集、單行本和工具書,一夜之間他簡直成了“暴發(fā)戶”。萬事具備,劉炳善開始計劃根據(jù)中國學(xué)生的實際情況,編出一部他們需要的英漢雙解莎士比亞詞典,用來解決他們攻讀莎劇原文中的特殊困難。
1990年冬,63歲的劉炳善開始動手編輯。他給自己想了一個辦法:先把莎士比亞全集從頭到尾“啃”一遍,再將難詞難句一一列為詞頭、詞目,然后根據(jù)現(xiàn)有國外第一手資料,挑出準確的英文注釋,舉出莎劇例句,將二者翻譯成中文,再加以必要說明,寫成詞語卡片,最后將全部卡片按照字母順序編成詞典。這顯然是最“笨”、最耗時費力的辦法,但對于沒有“特異功能”的編著者來說又是比較聰明和科學(xué)的辦法。
這部詞典即將編著成功時,劉炳善大病了一場,竟被診斷為“喉癌”。住院一個月后,進行復(fù)查,原來他患的是喉炎和中耳炎,根本不是什么癌癥。劉炳善長出一口氣,仿佛“上天”護佑他圓滿完成了自己的“馬拉松”長跑。他當初預(yù)計需要5年時間,可是這樣做下來,方才發(fā)覺這好像一場沒完沒了的“馬拉松”,什么時候能夠跑完,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疾病的誤診給劉炳善提了個醒:為穩(wěn)妥起見,他把已經(jīng)做好的卡片整理出來,先出成書,以免以后出現(xiàn)什么閃失,導(dǎo)致一大堆卡片變成廢紙。于是,他再次跟時間賽跑,忘我地工作著。最后,他將所有的卡片整理好裝入方便面紙箱,竟一共裝滿了24箱。2002年7月,劉炳善的《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終于問世。
談到漫長的“跋涉”,劉炳善心里依然充滿激情和懷念,最后他謙虛地說,“這部詞典,只要能對中國學(xué)生起到引領(lǐng)入門的作用,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