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獻(xiàn)中,最早的山東人被稱為“夷”?!耙摹庇卸x,一指遠(yuǎn)古時期華夏族以外的所有部族,此為廣義;狹義的“夷”僅指東方之人。
東夷人向有尚武的傳統(tǒng)。
許慎《說文解字》大部“夷”條:“夷,平也,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薄耙摹弊值脑煨湍艘簧聿目嗟拇鬂h在腰部佩帶一張弓,這就是東夷人的形象。
翻檢文獻(xiàn),可以查尋到幾位弓矢的發(fā)明者般、夷牟、羿、蚩尤、垂、浮游。這些發(fā)明人多數(shù)為東夷人。早在1931年春,傅斯年就指出,“一切所謂夷,又皆以弓矢著名?!碑?dāng)然,東夷人不可能是弓矢的惟一發(fā)明者,但應(yīng)是最重要的發(fā)明人之一。
在幾位弓矢發(fā)明者中,最重要的是蚩尤。
傳世文獻(xiàn)把蚩尤奉為中國冷兵器的發(fā)明人。蚩尤是東夷人的杰出首領(lǐng),他率東夷人向西拓進(jìn),與從渭水流域開拔東進(jìn)的黃帝、炎帝聯(lián)盟遭遇,蚩尤戰(zhàn)敗被殺。喜以成敗論英雄的古人把蚩尤描繪成一副兇煞惡神的樣子,說他是銅頭鐵額、人身牛蹄、四眼六手,以沙子石子為飯云云。南朝時人任肪說,有人掘地挖出一具骷髏,堅如鋼鐵,那便是蚩尤的遺骨。還有人發(fā)現(xiàn)了蚩尤的一顆牙齒,長達(dá)二寸,堅不可碎。但是,東夷人的后裔沒有忘卻他們的先祖蚩尤,奉他為“兵主”神。直到齊國時代,奉祀的八神中,猶有“兵主”蚩尤,另外七神是天主神、地主神、陰主神、陽主神、月主神、日主神和四時主神,全是自然神。蚩尤的神位僅次于天、地,列在第三。
周初裂土分封姬姓子弟和異姓功臣為大小不等的諸侯,讓他們獨當(dāng)一面,以屏藩王室。有大功于周室的姜尚被分封于營丘,爵為公,國號齊。姜尚治齊,因循舊俗,少有變革。東夷人尚武的傳統(tǒng)遺存下來。
“兵圣”孫子即出自齊地。
孫子,名武。孫子的先祖本是陳國公族。陳國內(nèi)亂,公子陳完逃亡齊國。齊桓公委任他為“工正”——一個主管手工制作的官。公子完的五世孫陳書是齊國大夫,率兵攻打莒國立功,齊景公賜姓“孫”,食邑于樂安(今山東廣鐃)。孫子便是孫書的嫡孫。齊國內(nèi)亂,孫子懼禍亡奔吳國,他的兵書獻(xiàn)給吳王闔闖。闔間讀后大為嘆服,召見孫子,對他說:“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梢孕≡?yán)毡?”
“可?!睂O子回答說。
“可試以婦人乎?”吳王又問。
孫子道:“可?!?/p>
于是,闔聞喚出后宮180名美女交給孫子,孫子把她們編為兩隊,任命吳王的兩個寵姬為隊長,訓(xùn)示道:“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
“知之!”眾宮女齊聲回答。
“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后,即視背?!睂O子命令說。
“諾!”眾宮女答曰。
孫子申明軍法,下令右轉(zhuǎn)走,宮女們覺得好玩,忍不住“哈哈”大笑。孫子說“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痹俅紊昝鬈姺ǎ缓笙铝钭筠D(zhuǎn)走,眾宮女又是一陣大笑。孫子火了,下令斬兩個隊長。在閱兵臺上觀看操練的吳王闔間急了,命人傳令:“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p>
孫子說:“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斬兩隊長示眾,任命排在她倆身后的兩個宮女為隊長,繼續(xù)操練。眾宮女悉遵軍令,無敢違者。
吳王嘆服孫子用兵之嚴(yán),拜他為大將,孫子統(tǒng)帥吳軍西敗強(qiáng)楚,北威齊、晉。闔閭躋身“春秋五霸”行列。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有“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后孫子者,不遺孫子”之譽(yù)。《孫子兵法》談兵論戰(zhàn),集“韜略”、“詭道”之大成,其縝密的軍事思想體系,變化無窮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常讀常新的博大內(nèi)容,在世界軍事思想領(lǐng)域擁有廣泛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九十九譽(yù)《孫子兵法》為“百代談兵之祖”,所言不虛。時至今日,《孫子兵法》更是成為商界必備實戰(zhàn)手冊。
宋神宗時欽定《孫子兵法》、《六韜》、《吳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三略》和《李衛(wèi)公問對》為“武經(jīng)七書”。《六韜》傳為姜尚之作。《吳子兵法》的作者吳起,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定陶,一說山東曹縣)人?!端抉R法》乃齊人司馬穰苴所著,此人也是一代名將。尉繚,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度浴穫瓮嫌凇包S石公”名下。“黃石公”的故事與張良“圯橋奇遇”有關(guān):一個叫“黃石公”的老人考驗了張良以后,送給他一部書,說看了這部書,張良就可以成為帝師,10年后就排上用場了。再過3年,在濟(jì)北谷城山下會見到一塊黃色的大石頭,那就是他云云。今山東平陰縣東阿鎮(zhèn)東山村村北有黃石公廟,傳為“黃石公”歸隱處。《李衛(wèi)公問對》的作者李靖,京兆府三原(今屬陜西)人。
“武經(jīng)七書”中有五部為山東人所著或與山東人有關(guān)。
“武經(jīng)七書”之外,還有一部聞名天下的《孫臏兵法》。
孫臏,孫武后裔?!妒酚洝O子列傳》說孫子死后百余年,孫臏生于“阿鄄之間”。他與魏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人龐涓同師學(xué)藝,龐涓才學(xué)不及孫臏,嫉賢妒能,回國做了將軍后,就把孫臏騙去,處以臏刑,人稱“孫臏”,真名卻失傳了。一般認(rèn)為,孫臏?zhǔn)潜涣械袅讼ドw骨。但是,《史記·孫子列傳》說龐涓“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司馬遷《報任安書》也說:“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據(jù)此,孫臏?zhǔn)潜欢绲袅藘赡_。后來,孫臏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終于逃回齊國,做了軍師,指揮齊軍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兩個著名戰(zhàn)例,一個是“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zhàn),另一個是誘敵深入的馬陵之戰(zhàn)。
集孫臏兵學(xué)之大成的《孫臏兵法》自漢以后失傳,此書有無遂成一樁懸案,不意竟于公元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一座漢墓中出土!這座漢墓編號為一號墓,墓中出土的兩個耳杯底部刻有隸書“司馬”二字,考古學(xué)家推測這是該墓主人的姓氏。墓中除出土《孫臏兵法》外,還出土了《孫子兵法》、《六韜》和《尉繚子》三部兵書。但是,墓中卻不見一件兵器。故此,有人推測,墓主人大概是位運籌帷幄的軍師。
在中國兵學(xué)史上,山東人、特別是齊人貢獻(xiàn)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