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飛鴻
每次翻開新的一期《收藏界》,總有許多收獲。
貴刊在收藏類雜志中,一直以貼近讀者、滿足不同大眾需求為己任,不斷推陳出新,深受讀者喜歡。
作為一個專業(yè)期刊,給我感受有三:
其一,做了大量有益之事。中國的收藏文化源遠流長,由于近代戰(zhàn)亂、政治、經濟等因素,與發(fā)達國家的收藏意識、水平、普及程度等不可同日而語。貴刊力推民間國寶評選、國寶之歌征集、工藝美術大師提名等轟動全國收藏界的活動,把國人的收藏意識、水平、感知度提升了,實屬功莫大焉。
其二,做了許多務實的雅事。通過貴刊的努力,不辭辛苦勞累,廣泛推動征集民間國寶;對瀕臨危境的民間藝術,聯(lián)合各界人士大力拯救;為提高工藝美術的地位,社長和閻正先生不辭辛勞,化解疑難,辛苦調研,鼎力推動,終于為工藝美術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實屬可賀。
其三,做了讀者渴求之事。謹守一個“謙”字,不斷推出各類藏品的精辟評論和古今藏界的奇珍異寶,引導人們的收藏情趣,發(fā)表收藏界內有關各類收藏的得失心得,對讀者來信認真解答、真誠坦蕩、平實真誠,傳真經,不炒作,實屬難得。
總之,為讀者介紹各類收藏的基本知識,識別贗品的初步知識,像系列講座一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期望貴刊為弘揚民族文化,惠及大眾,再舉善行。
——秦皇島市老年大學讀者 海清
近讀貴刊2009年第l期“海外遺珍”欄目《布拉格國立美術館藏20世紀中國繪畫》一文后,有點想法,特提出:
一、譯音的規(guī)范與標準:已經規(guī)范并統(tǒng)一了的譯音還是不要變化為好。如哈布斯堡,該文譯作哈普斯堡;布拉迪斯拉發(fā),現為已獨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該文譯作拉第斯拉瓦。前者是發(fā)音稍有變異,后者有點離奇了,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二、P132上“在1960年中捷關系惡化之前,隨著中蘇關系的破裂,中捷雙方都派出了由政治家、藝術家、記者等組成的多支代表團互訪,力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內加強合作交流。”文中“破裂”恐有誤,從前后文意思推測,應是“深化”或“發(fā)展”,否則無論怎樣都理解不通。
上述本也是小事,因對貴刊喜愛,總希望她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容不得她的瑕疵?!翱偩幰暰€”一文又特別親切,特別誠懇,致以來函,希望貴刊越辦越好,讓我們一路同行,成為永遠的朋友。
——四川 劉洪泉
我是因為喜歡“老董泉苑”欄目才喜歡《收藏界》雜志的。過去喜歡《收藏》,也喜歡過北京辦的《中國收藏》,但三相比較最終將心定格在《收藏界》上,一期不落地買,現已直接訂閱上了。就因為《收藏界》的“錢幣”欄目好、版面多、文章好、長知識、開視野,尤其是主持人是大內行!喜歡《收藏界》的第二個理由是“總編視線”好,非常實在,讀的時候特親切,就像父兄、朋友般在拉家常!當然,來信不光是老揀好聽的話說,也提點建議如下:
目前,收藏類雜志都有一“通病”:翻開封面后,廣告太多,老也翻不到“總編視線”及“目錄”、“正文”,我覺得這樣辦很煩人!我們讀者不反對廣告,問題是老將大量的廣告放在前面太喧賓奪主了,也不尊重讀者。這就像欣賞一部電視劇,剛出片名接著就是幾分鐘的廣告——那我們只能換頻道了。我認為最好能將廣告全部放在正文后面,即使插在中間也比直接開篇就用廣告“蒙蔽”我們讀者的視線強。欄目不是分“書畫、陶瓷、錢幣……”等嗎?每一版塊后面插上幾頁廣告比現在也強。現在這樣真的相當煩人!
再有就是“老董泉苑”欄目既要照顧資深泉友的口味,也要兼顧剛入門泉友的口味。我們縣的許多新泉友到現在也不會制作錢幣拓片,到現在也不會分辨“大觀通寶”小平錢的“楷通。與普通“通”之區(qū)別。這些基礎知識以后也要兼顧一下為好。另外,要盡量避免像有些雜志那樣刊登一些讓普通讀者無法理解、無所適從的自相矛盾的文章。如某收藏類雜志總第26期31頁《試論古代百銅錢》文章中說“因錫含量高,故耐腐蝕,有的錢出土時仍銀光閃閃”。而同樣是該雜志在總第90期第43頁《圣宋元寶錫母》一文中卻又說:“錫是一種容易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金屬,一旦與土壤中的酸、堿、鹽等物質發(fā)生反應,則容易改變形狀甚至腐化”。這樣前后矛盾的文章不僅使讀者無所適從,也使雜志本身號稱的“權威性”大打折扣!
——山東 傅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