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李 鑫,陳 薇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不同運動項目對中學生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干預研究
李 琳,李 鑫,陳 薇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為了解不同運動項目對中學生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影響,選取羽毛球和健美操為運動干預方式,對 112名中學預備年級學生進行了 12周的運動干預,采用 EPQ和 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對實驗前、后學生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兩種運動項目對人格與自我意識的影響不同,羽毛球能夠明顯改善預備年級學生的神經質,使其情緒穩(wěn)定;健美操對自我意識總分、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和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有顯著影響,羽毛球對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因子的影響不大。
人格;自我意識;羽毛球;健美操;中學生
中學生階段是個體人格和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人格完善,自我意識水平提升的敏感期。已有研究證明體育鍛煉的強度和項目不同對人格的影響不同,中強度鍛煉優(yōu)于小強度鍛煉,羽毛球和健美操對人格的積極影響優(yōu)于籃球項目[1]。體育鍛煉具有完善人格的作用,但與自我意識的關系卻不明晰。自我意識作為人格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培養(yǎng)優(yōu)良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極為重要,應該成為鍛煉心理學關注的重點。本研究以中學生為被試,采用縱向追蹤研究,探討不同運動項目與人格和自我意識的關系。本研究假設:不同運動項目對中學生人格維度和自我意識各因子的影響不同。
上海市一所普通中學預備年級學生共 112名,其中男生 37名,女生 75名,平均年齡 11.79歲。隨機選取了 57名學生為羽毛球組,27名學生為健美操組,其余28名學生為對照組。
實驗組學生每周 3節(jié)體育課和 1次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分別進行健美操和羽毛球運動,每次 45分鐘,由健美操專項和羽毛球專項的體育教師指導完成。運動過程中通過心率指標控制運動強度,將平均心率控制在 135-150次/分,共進行了 12周的實驗。對照組學生正常上體育課,運動強度同樣控制在 135-150次 /分心率,但不進行健美操和羽毛球運動。要求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課外時間盡量不進行其它體育活動。
1.3.1 艾森克人格問卷(兒童版)(EPQ)
由英國心理學教授艾森克夫婦編制的一種常用的人格結構自陳問卷,由湖南醫(yī)科大學龔耀先教授引進修訂。該問卷包括 88個條目,反映四個人格維度:內外傾向性 (E)、神經質 (N)、精神質 (P)、掩飾性 (L)。問卷采用是非題形式,用 0與 1計分。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難以形成條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緒沖動和難以控制、好交際、渴望刺激、冒險等特點, E分量表的分數越高越偏外向;神經質又稱情緒性,情緒穩(wěn)定者情緒反應緩慢、輕微,且容易恢復平靜,善于自我控制,情緒不穩(wěn)定者相反,該項測驗分數越低情緒越穩(wěn)定;精神質得高分的人倔強、固執(zhí)、粗暴強橫、鐵石心腸,低分表現為敏感,順從,易與人相處等;掩飾性主要測試被試的掩飾,假托和自我隱蔽傾向,同時也有測量被試純樸性的作用。高分說明回答中有掩飾或虛假。EPQ(兒童版)適用于 7-15歲少年兒童,中學生的重測信度在 0.62-0.86之間。
1.3.2 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
該量表由 Peris和 Harris于 1969年編制,1974年進行了修訂。主要作用是兒童自我意識評價、治療追蹤及流行病學調查。使用中國兒童自我意識量表(PHCSS)可以了解兒童對自己行為、學業(yè)、外貌、情緒、幸福滿足感的看法,有利于發(fā)現自我意識的偏差并及時矯正,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蘇林雁等引進修訂并制定了中國城市常模,2周后的重測信度為 0.81, Cronhach的 ɑ系數為 0.61-0.75,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較好。臨床應用對行為障礙、情緒障礙等有較好的鑒別作用,與智商和學習成績有較好的相關。該量表由80個是非題組成,分為6個分量表,即 6個因子:行為(因子Ⅰ)、智力與學校情況 (因子Ⅱ)、軀體外貌與屬性 (因子Ⅲ)、焦慮 (因子Ⅳ)、合群 (因子Ⅴ)、幸福與滿足(因子Ⅵ)。根據中國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全國常模和城市常模以及兒童自我意識總分進行評估??偡?<46為自我意識偏低 (低于 P30),提示該兒童可能存在某些情緒或行為問題或社會適應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貶低或自暴自棄傾向;總分 >58為偏高(高于 P70),提示該兒童可能對自己要求過高,過于求全或存在焦慮情緒,對挫折的耐受能力不足;總分在 46 -58間為正常。該量表適用于 8-16歲少年兒童。
采用 2×3重復測量一個因素的兩因素實驗設計,在經過對 EPQ原始分向標準 T分的轉換后,將所有受試者人格和自我意識前測成績和 12周運動干預之后的后測成績輸入電腦,采用 SPSS 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表1為不同組別實驗前、后人格各維度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從 E維度看,健美操組后測分值明顯大于前測分值,羽毛球組和對照組前、后測分值相差不大;從N維度看,羽毛球組分值明顯下降,健美操組和對照組前、后測分值基本保持不變;而 P維度上,三個組別的后測值均高于前測分值,羽毛球組表現最為明顯。
表1 人格各維度的描述性統(tǒng)計
為避免方差分析中 I型錯誤擴大化,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考察時間、組別的主效應及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在人格各維度上的差異性。見表 2,受試者的精神質維度(P維度)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而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不同組別在神經質(N維度)和精神質維度上具有顯著差異;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在精神質維度上差異顯著。
表2 人格維度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圖1 不同組別精神質維度的變化曲線
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組別受試者精神質維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對各組別前、后測值進行了簡單效應檢驗,發(fā)現差異主要來源于羽毛球組(p=0.000),從圖 1可以看出,健美操組和對照組精神質維度隨時間變化略有上升,但并沒有發(fā)生顯著的改變,羽毛球組則上升顯著。
時間和組別在精神質維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從圖1看,三個組別前測分值相差不大,而后測值羽毛球組遠離其它兩組,從斜率來看,羽毛球組 >對照組 >健美操組。
組別效應在神經質和精神質上是如何變化的?進行了LSD多重比較發(fā)現,在神經質維度上羽毛球組與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 (p=0.002),健美操組與對照組差異亦非常顯著(p=0.002);從圖 2看出,對照組神經質隨時間變化只有些微的下降,而健美操組和羽毛球組則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尤其是羽毛球組前、后測值差異非常顯著(p=0.000)。
圖 2 不同組別神經質維度的變化曲線
表3 自我意識各因子的描述性統(tǒng)計
表3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自我意識各因子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所有受試者各因子和總分的均值與常模相比,都略高于常模。這與 Hawkins報道高社會經濟階層的兒童自我意識高于低社會經濟階層的看法一致,這提示環(huán)境因素對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考察時間、組別的主效應及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在自我意識各因子上的差異性。見表 3,受試者的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和總分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不同組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 4個因子和總分上具有顯著差異;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 2個因子上差異顯著。
為了進一步探討智力與學校情況和總分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分別對各組別前、后測值進行了簡單效應檢驗,發(fā)現智力與學校因子和總分的差異主要來源于健美操組(p=0.000,p=0.011),后測分值明顯大于前測分值,提示健美操運動能夠明顯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
表4 自我意識因子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進行了組別主效應的LSD多重比較,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上羽毛球組與健美操組差異顯著 (p= 0.008);在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對照組與健美操組(p=0.018),對照組與羽毛球組 (p=0.026)差異顯著;在焦慮因子上健美操組與對照組 (p=0.020),健美操組與羽毛球組(p=0.014)差異顯著;而合群因子上健美操組與對照組 (p=0.000),健美操組與羽毛球組(p=0.000)差異非常顯著;總分上的差異也主要體現在健美操組與其它兩個組別之間 (與對照組,p= 0.003;與羽毛球組,p=0.034)。
時間和組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圖 3是三個組別和時間交互作用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羽毛球組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上呈一條相對平穩(wěn)的線,隨時間發(fā)展基本沒有變化,而對照組和健美操組都呈上升趨勢,其中健美操組的斜率更陡峭些,簡單效應檢驗也證明了差異主要表現在健美操組上。
時間和組別在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圖 4是三個組別和時間交互作用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羽毛球組和對照組在軀體和外貌因子上呈下降趨勢,而健美操組則呈上升趨勢。為了考察時間在三個組別上的差異程度,進行了各組別的前、后測值的簡單效應檢驗,羽毛球組差異顯著 (p=0.015),對照組無差異(p=0.576),健美操組差異接近 0.05的顯著性水平(p=0.070)。
本研究采用實驗干預的方法了解運動對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影響。由于此前的許多研究證實,中等強度的運動最有利于心理效益的產生,為此,本研究將運動強度進行了控制,選定中等強度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運動強度指標。
欲了解運動與人格發(fā)展的關系,需要區(qū)分出不同的項目進行研究。健美操和羽毛球是近些年深受學生喜愛、同時又易于普及的運動項目,兩個項目具有很大的差別性。本研究以實驗的方法,進行了 12周運動干預,發(fā)現在人格內外向維度上時間主效應、組別主效應以及兩者的交互作用都不具有顯著性。此前對健美操特色學校學生進行的調查也得出了與本研究一致的結果[2],內外向維度是一個不易改變的維度,其具有更多的先天遺傳特征。但也有不同的觀點存在, Tatterfield(1974)對同一年齡游泳訓練男孩的人格特征進行常達 5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男孩變得更加外向了。運動訓練時間的長短可能是影響結果差異的原因。5年時間跨度是否適合說明運動訓練對人格的作用值得商榷,外界環(huán)境和身心成熟在其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通過研究發(fā)現組別效應在人格神經質維度上具有顯著差異[3]。雖然多重比較發(fā)現羽毛球組與對照組,健美操組與對照組差異都非常顯著,但是兩個項目對神經質的影響是不同的,羽毛球組的前、后測差異顯著,說明羽毛球運動具有明顯的穩(wěn)定情緒的作用,而健美操組前、后測值則不具有統(tǒng)計上的差異性。
對不同組別精神質維度隨時間變化的簡單效應檢驗發(fā)現,差異主要來源于羽毛球組,健美操組和對照組精神質維度隨時間變化略有上升,但并沒有發(fā)生顯著的改變,羽毛球組則上升顯著。羽毛球運動強化了預備年級的精神質,為什么會有如此的結果?本研究目前還無法找出確切的答案,后續(xù)研究將對此進一步探討。而健美操運動對精神質的影響作用不顯著。
兩個運動項目對人格各維度的影響是有差別的,羽毛球能夠改善運動者的情緒,使其穩(wěn)定而易于控制,而健美操對神經質和精神質的影響則不顯著。此前的研究也發(fā)現[4],進行健美操運動可以改變中學生神經質和精神質的負向發(fā)展趨勢,但并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
兩個項目對自我意識的影響也具有不同的特征。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健美操運動對智力與學校因子和總分具有顯著影響,能夠明顯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在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存在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簡單效應檢驗發(fā)現,健美操運動對這一因子的影響接近顯著性水平,具有提升學生軀體外貌自信心的作用,而羽毛球組則抑制這一因子的發(fā)展。此外,統(tǒng)計發(fā)現,羽毛球對自我意識其它因子的影響都不顯著,不具有提高自我意識水平作用。
兩個項目特點的不同可能是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在進行健美操運動的過程中主體更加關注的是自身的動作姿態(tài)、外貌形體變化,通過練習了解自我,增強自信,從而提升了自我意識水平。王憶琳等[5]對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學與自我意識的關系研究,也認為健美操教學能使女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能夠逐漸完善良好的形體,幫助女大學生建立強大的自信心。而羽毛球屬于隔網對抗項目,運動者在運動過程中很少考慮到自我的成分,更多的是通過與對手的技術切磋提升自己的運動水平,通過戰(zhàn)勝對手樹立自信心,因此對自我意識的影響不大。
(1)羽毛球與健美操對中學生人格的影響不同, 12周的羽毛球運動可以明顯改善預備年級學生的神經質,使其情緒穩(wěn)定,易于控制;而健美操則對人格各維度的影響不顯著。
(2)羽毛球與健美操對人格內外向維度的影響都不顯著,內外向是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人格維度。
(3)健美操對自我意識總分、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和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有顯著影響,能夠提高中學預備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羽毛球則對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因子的影響不大。
[1]鄧雷,孫海艷,顏軍.身體鍛煉對大學新生人格和心理壓力的干預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4):423-426.
[2]李琳,季瀏.健美操運動對中小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5):116-121.
[3]王憶琳,周建新.高校健美操教學對女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20(6):122-124.
[4]黃希庭.人格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周成林,趙洪朋.改革開放 30年我國體育鍛煉促進心理效益取得的突破與問題 [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3): 257-261.
Intervention of D ifferent Sports on the Personality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M iddle School Students
L i L in et al
(Sports and Health School,Eastern China 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ports on the personality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middle school students,this paper selects badminton and aerobics as the exercising intervenient means and conducts a 12-week exercising intervention among 112 middle school stduents of preparatory level. EPQ and Piers-Harris are employed to test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ement.Results show the above two sport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personality and self-consciousness.Badminton canmarkedly improve the nervesof studentsofpreparatory level and stablize their emotions.Aerobics have marked effects on factors of the overall score of self-consciousnesss,intelligence and school situation aswell as factorsofphysical apprearance and quality,while badminton have no insignificant effecton the overall score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each factor.
personality,self-consciousness,badminton,aerobics,middle school stduent
G804.8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 D:1001—9154(2010)08—0068—05
G804.8
A
1001—9154(2010)08—0068—05
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 2008年度教育學青年課題 (CLA080321)
李琳 (1972—),女,吉林輝南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
2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