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妮熱 趙華 陳剛 荊建軍 閆睿 張東春 徐江濤
·臨床交流·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62例
溫妮熱 趙華 陳剛 荊建軍 閆睿 張東春 徐江濤*
我科應用手法復位技術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62例,報告如下。
1.1 資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BPPV患者6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8例;年齡26~72歲;病程1 d至3個月。經詳細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暈診斷為BPPV。其中后半規(guī)管性BPPV (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54例,水平半規(guī)管性BPPV (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 8 例。受檢者坐于檢查床上,頭轉向一側45°,檢查者迅速將其放倒, 頭超出床沿并下垂30°,出現(xiàn)眩暈和上跳性、扭轉性眼震(快相向下位耳) 或混合的垂直- 扭轉眼震[1]。受檢者坐于檢查床上,檢查者迅速將其放倒至平臥位, 然后頭向左或向右轉90°,出現(xiàn)眩暈和水平向地性或水平背地性眼震[1]。以上兩實驗中頭轉向左側出現(xiàn)眼震者為左側病變, 轉向右側出現(xiàn)眼震者為右側病變。
1.2 方法 PCBPPV 采用Epley 后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2]:患者坐于治療床上,治療者迅速將其放倒至仰臥位,頭伸出床邊, 向患側轉45°;頭逐漸轉正,繼續(xù)轉向健側45°;將患者頭部連同身體一起向健側翻轉, 側臥于治療床上, 維持頭部偏離仰臥位135°;恢復坐位, 頭前傾20°。HCBPPV 采用Epley 水平半規(guī)管石復位法[2]: 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頭轉向患側90°;轉頭90°面向上呈仰臥位;繼續(xù)轉頭90°;頭部轉動90°,身體轉動180°,呈俯臥位;繼續(xù)轉頭90°;恢復至仰臥位并坐起。以上兩種復位方法,每一體位維持到眼震消失為止, 如無眼震則維持0.5~1.0 min,反復上述過程至任一位置均無眩暈和眼震后再重復2~3 次。若按上述步驟治療3次無效,隔天重復上述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3]參照2006年貴陽會議制定的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定。
62 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法復位治療,1周后隨訪,痊愈59 例(94.4%), 其中48例(76.8 %)在首次治療后癥狀消失,包括43例PCBPPV和5例HCBPPV;11例(17.6 %)復位2~4次。無效3例(4.8 %),均為PCBPPV 。痊愈的59 例繼續(xù)隨訪6個月,2例PCBPPV(3.2%)3個月后復發(fā),經再次手法復位痊愈。
BPPV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xiàn)短暫陣發(fā)性發(fā)作的眩暈及眼震,又稱為變位性眩暈[4],是耳源性眩暈中較常見的一種, 發(fā)病率占周圍性眩暈的17%~20%[5]。BPPV按病因可分為特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特發(fā)性病因不明,而繼發(fā)性病因較多[4-5]。手法復位的原理是根據(jù)半規(guī)管的空間位置,沿半規(guī)管所處平面快速旋轉,利用骨半規(guī)管和外淋巴液的相對運動,固體物在流體中的慣性運動,將半規(guī)管內的耳石顆粒甩至橢圓囊內。
本組62例患者均行手法復位治療,總有效率為94.4%。3例療效不佳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年齡偏大(分別為72、56、52歲),且1例有多次腦梗死病史,1例經顱多普勒檢查發(fā)現(xiàn)顱內及頸部動脈明顯狹窄,另1例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可能與復位手法不當或半規(guī)管解剖變異有關。von Brevern等[6]發(fā)現(xiàn)右側更易受累。本組中38例為右側BPPV。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左側臥位容易壓迫心臟造成不適,更多人選擇右側臥位,而耳石的沉積可能與體位相關。本組2例3個月后復發(fā),再次手法復位后癥狀消失。復發(fā)原因可能與迷路血供障礙有關。
[1] 陳曦,林少蓮,吳子明,等.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發(fā)病因素[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8,30(6):677-679.
[2] EPLEY J M. Particle repositioning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J] .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1996,29(2): 323-331.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依據(jù)和療效評估(2006年,貴陽)[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42(3):163-164.
[4] 黃選兆, 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1046.
[5] PARNES L S, AGRAWAL S K, ATLAS J.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J]. CMAJ, 2003,169(7): 681-693.
[6] VON BREVERN M, SEELIG T, NEUHAUSER H, et 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redominantly affects the right labyrinth[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4, 75(10): 1487-1488.
(本文編輯 楊美琴)
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qū)烏魯木齊總醫(yī)院耳鼻喉科
*神經內科 烏魯木齊 830000
溫妮熱(Email:mamutjan206@sina.com)
201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