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刊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我們生存的這個藍色星球——地球,其表面70%被水覆蓋,而淡水資源僅占所有水資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層中,其余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為人類直接利用,而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人口與城市化發(fā)展迅速,水資源面臨的情況越來越嚴峻。早在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huán)境會議就發(fā)出:“水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危機”的警告。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匱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能否確保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子孫后代生存的重大問題。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現階段我國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國將要長期面臨的基本國情。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大規(guī)模經濟開發(fā)雙重因素的交織作用下,我國水資源情勢正在發(fā)生新的變化,北少南多的水資源格局進一步加劇?;春恿饔蛩Y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經常出現連枯連旱或旱澇急轉,人均水資源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4。近年來,隨著旱情不斷發(fā)生,加上污染狀況尚未得到徹底改觀,淮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2009年,淮委在整個流域全面落實入河排污口管理,嚴格新建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對超標嚴重的十多個企業(yè)進行了通報。積極做好水污染聯防工作,全年實施防污調度48次,安全下泄污染水體15.6億立方米,有效防范和減輕了水污染危害。兩次成功應對了邳蒼分洪道水污染時間。2010年,淮委將著重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對水質的監(jiān)督管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河流之間的關系,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人類社會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須臾不可忘記對大自然的責任和義務,在防止水對人類傷害的同時也要防止人類對水的傷害。
值得欣慰的是,“十一五”規(guī)劃實施以來,萬元工業(yè)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0%,全社會的節(jié)水意識不斷增強,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正逐步成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水,孕育了生命,賦予了地球生機與活力,每一滴水都映射著人類文明的輝煌成就,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珍惜人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