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道周在漳史跡新考述略

2010-02-16 19:32:03曾進興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史跡黃道周漳浦

曾進興

?

黃道周在漳史跡新考述略

曾進興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明末民族精英、著名學者、書畫家黃道周石齋先生,出生并長期生活于漳州,留下了眾多史跡,是研究黃道周的重要實物。通過資料查找和實地考證,對已知史跡逐一加以稽考,并對保護和證偽工作提出一些意見、建議。

黃道周;漳州;史跡;考證

黃道周石齋先生宦途短暫坎坷,歷四朝四十余載,任職前后合計僅七年。其大部分時光在故里福建漳州度過,史跡遺存甚豐。這些史跡歷經(jīng)四百多年的歲月荏苒、戰(zhàn)火劫難,很多湮沒無存,對其逐一重新加以稽考顯得尤為迫切。

一、黃石齋在漳史跡現(xiàn)狀

1.出生地、墓冢考(附蔡玉卿)。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初九日,黃道周生于福建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所深井村,直至萬歷三十七年徙居漳浦縣城。深井故居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外置門墻,門墻與正屋間有小庭院和兩廂。大廳懸掛石齋先生畫像,原門額嵌“蘇峰拱秀”匾,已失。故居背后有一天然巨石,刻有清道光十七年西蜀童宗顏所書楷字“明黃石齋先生故里”。石齋先生籍貫有漳浦、東山、詔安、莆田四說。前三說主要是行政區(qū)劃的變更,銅陵即銅海,原屬漳浦縣五都,嘉靖九年劃漳浦二、三、四、五都置詔安縣,銅山所明仍隸屬漳浦縣管轄,雍正十三年才始劃歸詔安縣。民國五年又劃詔安銅山島和漳浦的古雷半島置東山縣,三種說法均有依據(jù)。莆田之說,主要源于石齋先生的《乞言自序狀》中的對五世先祖的敘述:“其先從莆陽徙居銅海矣,諸從兄弟皆繁富自豪,公獨淡然,缊袍不恥”,因為五世先祖自莆田落基銅海而把石齋先生歸為莆田人比較牽強。

黃石齋先生原配林氏,今東山前樓鎮(zhèn)岱南村人,頂岱南尚存其祖先墓。林氏于天啟三年赴京途中卒于嘉興,歸葬北山,生一女黃子本,婿朱垣,親家朱節(jié)庵,史跡未明。繼室蔡玉卿,生于龍溪鶴峰,今龍文區(qū)藍田鎮(zhèn)蔡坂村護吉社,有護吉社蔡氏家廟及修于清光緒二十七年《霞漳溪邑護吉社蔡氏族譜》手抄本為證。蔡氏身世有諸多問題須考證,一是籍貫有龍溪人、龍海人、步文人、龍文人等多種說法。護吉社明朝為龍溪縣所轄,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并為龍海縣;1993年龍海撤縣建市(縣級市);1997年龍海市、薌城區(qū)各劃出一部分轄區(qū)成立龍文區(qū),護吉社原屬步文鎮(zhèn),現(xiàn)為藍田鎮(zhèn)所轄。因此,筆者認為以龍溪人最準確。二是身世。洪思《文明夫人行狀》言“夫人生于鶴峰征士家”,諸多文章?lián)苏J為蔡玉卿是理學家蔡烈的女兒。據(jù)考,鶴峰是地名,包括現(xiàn)在云洞巖、蔡坂村等,并非專指蔡烈。蔡烈,字文繼,人稱鶴峰先生,也是護吉社人,卒葬于云洞巖鶴丘。蔡烈卒于1558年,蔡玉卿生于1612年,時差半個世紀。黃道周《乞言自序狀》云,“繼娶蔡氏,蔡司農(nóng)之侄女?!辈趟巨r(nóng),指蔡乾釜,字宜享,號石山,為蔡味蘭長子,萬歷二年進士,任戶部郎中,督餉江右,厘弊剔奸,聲望甚著。《黃漳浦集》中錄有黃道周《與外氏書》二封。蔡味蘭次子乾鎜,字宜新,號警宇,為隨石齋先生殉難的蔡春溶之父;三子乾鎏,字宜珍,號友石,卒葬好坑祖山,生二子四女,第三女適“漳浦黃閣部諱道周”。蔡烈為十一世,蔡乾鎏為十三世,系同宗族人。石齋先生就執(zhí)后,族譜載玉卿隱居南勝龍?zhí)渡钌?。新近,平和南勝?zhèn)龍心村龍?zhí)栋l(fā)現(xiàn)蔡玉卿初葬墓,三合土結構,部分損毀,村民有修復并立條石為碑,碑上無字,存疑待考。

黃石齋墓,位于漳浦縣綏安鎮(zhèn)北郊。三合土構筑,坐南朝北,碑刻有“明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師吏兵二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前詹事府經(jīng)筵講官贈文明伯謚忠烈石齋黃先生暨配誥封正一品夫人謚孝徽蔡氏之佳城”(一說謚忠端、謚考徽,誤)。隨石齋先生殉節(jié)的門人毛、趙、賴、蔡四君子附葬于墓側。北山原有黃道周父母墓、原配林氏墓及浩然堂等蕩然無存,幸而王作人先生有《青原公墓碑》拓片。

2.讀書、講學處考。石齋先生潛心苦讀、勤于著述、致力講學,此類可考史跡甚多。讀書處有“四室三書院”,即東山崇文書院、東壁書院、南溟書院三書院和東山云山石室、鷹石洞、銅山石室及平和靈通巖石齋書室等。崇文書院始建于明正德元年,石齋五歲始入崇文書院就讀《論語》,1988年始辟為黃道周紀念館,主要展覽石齋先生生平事跡。東壁書院,亦稱“魁星樓”,明嘉靖五年巡海道蔡潮所建,民國年間因地震毀廢,現(xiàn)存風動石,黃道周與陳瑸、陳士奇等曾學于此,繪《魁星圖》,南明路振飛鐫題“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南溟書院,位于銅陵鎮(zhèn)獅山東側,石齋先生曾于此聚徒講學,撰寫《講堂告文》等。云山石室和鷹石洞,位于塔嶼(又稱東門嶼),在銅陵鎮(zhèn)東門外海中。云山石室由兩塊天然巨石對立形成,旁立一石坊,橫額南北面分別刻“黃石齋先生讀書處”、“高山仰止”,坊柱刻聯(lián)“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學海群推道岸先登”(一作“朔”,誤)。鷹石洞,外觀如鷹,洞口刻“石齋”二字,內(nèi)設有“未濟壇”(未濟系《周易》64卦之一)。銅山石室,位于銅陵北部九仙巖(亦稱水寨大山、少室山),石齋先生曾讀書于此,《銅山石室記》一文即盛贊此地仙跡勝景。平和縣靈通山,又名大朋山、大峰巖,萬歷三十二年春,石齋先生欲赴北京上書大理寺,不果,往居大朋山,苦讀山中。后與徐霞客同游此地,著有《宿獅子巖》、《梁峰二山賦》等詩,山上有“石齋書屋”,供奉石齋先生神像等。

講學處除了浙江大滌書院外,在漳的有明誠堂、紫陽書院、鄴山書院、龍山書社等,是最有價值一類史跡。明誠堂,初名“東皋書舍”,始建于萬歷三十七年建,崇禎十七年改建,并易名“明誠堂”,現(xiàn)辟為“黃道周紀念館”,位于漳浦縣城東石齋村。現(xiàn)存紀念館占地1058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庭院、前廳、兩廡、天井、正堂構成。正堂面闊5間,進深3間。天井中有座花崗巖石構方形兩層平臺天方圖,亦稱“天地盤”,系條石砌成的,下層邊長5米,高0.37米,形成環(huán)臺臺階;上層邊長3.78米,高0.42米。臺面陰刻與臺邊沿平行的縱、橫直線,滿盤交叉成1萬多個小方格,又以盤中心為圓心,陰刻遞大同心圓八圈與小方格交錯,是石齋先生研著《易本象》、《易象正》、《三易洞璣》和講析天文歷象的工具。堂內(nèi)掛有“東皋書舍”、“明誠堂”等橫匾,立有清“黃石齋講學處”碑一座,對聯(lián)“人從剝復后始見天地之心;我在畎畝中猶樂堯舜之道”及原位于廡廊壁中的《明誠書院記》已毀。鄴山講堂,位于龍文區(qū)與龍海市交界的九龍江北溪西岸,此地古稱蓬萊渡。崇禎年間石齋先生與弟子等筑三近堂、與善堂、樂性堂,是石齋先生及門人雅集課藝、因文證圣之所,其時“溯江而會者數(shù)百人。蓋禮樂彬彬河汾矣,何其盛也”。乾隆十四年重修,堂毀僅存基址,據(jù)文物部門考證摩崖石刻共11處,其中石齋先生題刻“蓬萊峽”(字徑0.6米)、“芙蓉峽”(1.3米)、“道不絕風”(0.3米,據(jù)說原是“鳥道不絕風云通”七字)、“墨池”(已脫落,僅存拓片)和“游磐”(0.6米,于溪水中,潮漲則沒,潮退則顯,“磐”一作“磬”)5處,另有黃可潤題刻“得珠”、“冠峰”、“蕉葉”3處,黃寬題刻“黃巖洞”、“靜如太古”2處;單德謨題刻“吾道南來”1處。該文物點損毀嚴重,今能辨識的只有清立《鄴山講堂嚴禁砍伐樹木告示》。紫陽學堂,即榕壇,《黃漳浦集》卷三十八《榕頌》序:“榕壇在漳上紫陽山,時朱子廟下,老榕數(shù)章,佳甚”,榕壇在今市政府大院內(nèi),石齋先生著有《榕壇問業(yè)》,學堂已毀,僅存仰止亭,為六角攢尖頂。另有一說在龍海顏厝白云巖紫陽書院,有誤。據(jù)考,紫陽書院并非紫陽學堂,白云巖系唐虔誠禪師卓錫處,有百草亭、朱熹祠及白云禪寺,另有石齋先生所題一樟木匾額“白云深處”,掛于禪寺大門上方。詔安縣霞葛龍山書社,系天啟六年理學名儒林邁佳創(chuàng)辦,歷代有重修。書社依山而建,占地面積 600平方米,坐西向東,由門樓、走廊、拜亭、正殿、后堂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架,用一斗三升式斗拱,梭形石柱。保存有明、清重修碑記11方,刻字大多已漫漶不可通讀。據(jù)龍山巖《重興記》載,天啟丙寅,林邁佳敦請士彥薛先生、石齋黃先生、蒼巒張先生,選勝開山,筑為蓍室,于時洗心彌綸。黃道周為其《環(huán)中一貫圖》作序,曰“為醇粹如道書,稱一貫圖,與濂溪太極圖相似,可以并行不?!?。后來石齋先生薦林邁佳入隆武朝,林以“萱堂服孝”為詞謝召,帝以“邃學孝親”四字敕詔安縣主朱有樹贈徵君林邁佳,并追賜其先父林明遠為“商山逸老”,黃為林祠堂匾曰“特祀之宗”。書院內(nèi)石齋先生所題“龍山書社”石匾一方、“柄裕堂”、“彌綸天地”、“洗心之藏”木匾三方,均系重修。此外,石齋先生還曾在漳浦縣舊鎮(zhèn)紫薇寺、龍文區(qū)石室?guī)r、平和大溪等地聚徒講學。

3.游歷題刻類。石齋先生足跡所至,常留翰墨,為世人所珍,已考有近20處,甚至出現(xiàn)多處同類墨跡。其中,五處隸書“白云深處”匾額今考為三處,分別掛于漳浦縣舊鎮(zhèn)紫薇寺、龍海顏厝白云巖、平和縣山格鎮(zhèn)慈惠宮。紫薇寺系青石匾額隸書,長126厘米,寬38厘米,印款“石齋余興”、“黃道周印”,該匾后置于明誠堂中,今收于漳浦博物館,三處實為一處。紫薇寺原有行書“惜陰”碑已佚,尺寸不詳。白云巖匾款印“石齋”、“黃道周印”及“一鳳五化”。慈惠宮木匾款署“黃道周”,沒有用印。五處“洗心之藏”楷書匾額,除東山銅陵寶智寺失考的匾額外,其余四匾均為楷書,分別是詔安九侯禪寺、霞葛龍山書社、南詔黃氏崇德堂、梅嶺黃氏祀先堂,崇德堂里有石齋先生題“軍謀領袖”匾和對聯(lián):“忠心護國名揚江夏;竭力佐鈐功著閩疆”,“鈐”一作“鈴”,錯誤;偏殿有劉海粟先生題匾:“節(jié)義千秋”;祀先堂供有石齋先生金身。

已知匾額還有:漳浦石榴龍嶺村青龍寺“泉錫還清”匾,落款“黃道周書”,另立有“青龍山碑”,石齋先生撰文、劉行義書丹。詔安縣霞葛鎮(zhèn)五通宮楷書“正位居體”匾,落款萬歷癸卯年,因此萬歷庚申年一說為誤。東山縣銅陵鎮(zhèn)關帝廟木質(zhì)巨幅對聯(lián),聯(lián)高235厘米,寬32厘米,聯(lián)共42字:“數(shù)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yè);志存一統(tǒng),佐熙明降魔伏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落款“黃道周敬志”。楹聯(lián)“明降”一作“朝隆”,“振”一作“顯”,均誤。平和崎嶺鄉(xiāng)南湖村天湖堂“月到風來”匾。詞出宋人邵雍詩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意寓夜幕降臨,月上中天,清風徐來, 人間仙境。時主持為杜有良和尚,萬歷六年生于廣東吉洋杜家村,萬歷三十一年主持天湖堂,歷40載,卒于崇禎十六年,黃道周題寫此匾應與其有關。漳浦赤土鄉(xiāng)溪東村張若化、張若仲、張士楷的祖祠丹山家廟“永思堂”匾,有落款沒有用印。據(jù)載薌城區(qū)南山寺山門“南山寺”匾額為石齋先生題寫,沒有落款,其弟子盧壽宗曾于此出家,法號超位。云霄縣東廈鎮(zhèn)白塔村龍湫巖匾額“鈴袈深處”,石匾長1.2米、寬0.35米。此類題刻匾額還有云霄縣峛嶼鎮(zhèn)宅兜村廟“奕代瞻依”匾、東山陳城鎮(zhèn)岐下(驥霞)村陳姓家廟追遠堂“銅陵一柱”匾等。

相關碑刻考證,一是洪震陽、洪京榜、洪思墓志銘考。今人講述此三人頗為雜亂,三人同為龍海象陽洪氏一脈,據(jù)王作人《志古遺玉》拓片及族譜疏證:洪震陽,諱時蕃,字元泰,號震陽,萬歷丁未進士,浙江按察司僉事。墓位于龍海九湖鎮(zhèn)田墘村,石齋先生書丹《洪時蕃墓志銘》,1965年春出土,碑已失,據(jù)拓片載原石高81厘米,寬41厘米。洪京榜、洪思父子皆為黃道周門人,墓在龍海紫云巖(一說石獅巖,錯誤),墓碑有拓片。洪京榜,字尊光,又字一郎,任中書舍人,墓碑高55厘米,寬86厘米;洪思墓碑高54厘米,寬77厘米,兩碑額均用篆文。二是王文成公碑與王忠文碑考。平和縣鼎建王文成先生祠堂碑,祠在九峰鎮(zhèn)東門水輪機廠,已圮,碑藏平和博物館。碑長2.62米、寬1.01米、厚0.12米,碑記王守仁先生建置平和縣的經(jīng)過及后人頌其功德等。另,石齋先生譽平和文廟“廟宇輪奐,甲于他邑”,文廟大成殿尚存。薌城王忠文碑,碑無存,紙本存于廣東博物館,長261.5厘米,寬30厘米。三是林偕春母王太孺人、馬忠簡、周起元、涂一榛等人墓志銘考?!鹅罕砉?jié)婦林母王太孺人墓碣》立于云霄縣云陵鎮(zhèn)溪美街南強路云山書院,石碑圓首青石質(zhì),四周環(huán)繞纏枝花蔓,高147厘米,寬71厘米,厚12厘米,底座高33厘米,碑文楷書豎排,全文20行,滿行37字,共589字,字徑5厘米。碑額篆書“皇明”,碑文下方陰刻“石齋”、“黃道周印”陽文篆印2方。馬忠簡公墓志銘,墓址位于龍海市角美坂美村,《黃漳浦集》收錄全文。龍溪縣志卷十一載:“馬忠簡墓,馬鳴起,號劬思,崇禎間遣博士魯鑒擇江東浦西山賜葬賜祭贈宮保謚忠簡”。薌城天寶鎮(zhèn)的渡頭村周起元墓的《中憲大夫巡撫應天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贈兵部右侍郎綿貞周先生墓志銘》?!洱埾h志》收錄全文,并載:“周忠愍墓。周起元,海澄人,忤珰被害,懷宗旌其忠,墓在西門外西渡頭,黃道周為作墓志銘,見藝文”。龍海市的隆教鄉(xiāng)白塘山《涂納言墓志銘》,墓已毀。涂一榛,字廷薦,萬歷三十二年進士,與東林黨人顧憲成、高攀龍等相善,游學于東林書院評論時事。逝后石齋先生特撰《涂納言墓志銘》。其次子涂仲吉,字德光,南京國子監(jiān)太學生,崇禎間,聞石齋先生下詔獄,赴闕救之,冒死連上四疏論救,崇禎帝大怒,下錦衣衛(wèi)嚴究。黃道周有數(shù)詩贊之。南靖縣山城鎮(zhèn)葛山村庵尾寨遺址立有石齋先生所撰《重修庵尾寨記》碑,另一面為道府縣斷庵尾寨祖山碑記,寨系民眾為抵御倭寇而建,占地面積約1畝,石砌墻寬1米左右。平和霞寨鎮(zhèn)大坪某女士收有石齋先生詩碑,碑為青田石,色深灰,計5片,4片完整無缺,另1片斷裂為二,每片長50厘米、寬90厘米,上刻楷書石齋詩14首;又石齋先生與梁同書(清嘉慶間書法家)題跋各一碑,字行草,詩碑系時任平陽知縣黃希齋于清嘉慶年間所鐫。另外,平和縣蘆溪鎮(zhèn)碧水巖“蘆江第一”摩崖石刻,考系石齋先生學生賴繼謹所書。華安縣邱氏祠堂(博濟祠)石柱對聯(lián)題刻,今考內(nèi)容為“祖宗識遠,知此青山獨可家;詩禮思深,宜其后世多佳士”,落款洪思勒刻。

二、史跡保護的主要方式及存在問題

目前,石齋先生在漳史跡的保護主要有四種方式,每種都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但保護經(jīng)費短缺,管理不到位,甚至荒蕪,如鄴山講堂處于沒有實質(zhì)性保護狀態(tài)。一些沒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史跡更令人擔憂。二是少數(shù)實物收藏在漳州文博單位,如漳州市圖書館藏21頁《草書千文》,漳浦博物館還存黃石齋夫婦畫像、清初木刻版《自西庫過請室復逢除夕十章》(5片,每片23厘米,前署有“明黃石齋相國書”篆書)等,東山圖書館藏石齋先生綾本楷書《榕頌》10個冊頁,每頁12.5×23.8厘米。全文857字。有部分仍然沒有作必要的保護或修復,如市博物館藏絹質(zhì)草書橫批一幅,長117.5厘米、寬26.8厘米,霉蛀。平和博物館藏有王文成先生祠堂碑棄于雜貨間。三是納入到相關景區(qū)、寺廟、宗祠等加以保護,如東山故居周圍景物納入到風動石風景區(qū)加以開發(fā),卻存在保護與開發(fā)的矛盾。供奉石齋先生的寺廟祠堂除平和大溪靈通巖外,漳浦前亭鎮(zhèn)圩仔社梅水宮、東山縣銅陵鎮(zhèn)下田街玄天上帝廟、詔安南詔、梅嶺黃氏家廟,屬民間組織管理,管理措施有待加強。四是個人珍藏。收藏家視以為珍保護較好,但也有部分已毀壞、轉手、變賣或消失。

三、史跡保護的意義與建議

1994年、1995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侯真平先生著《黃道周著述紀年書畫考》和199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洪思等撰《黃道周年譜》等,為黃石齋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史跡是研究黃石齋的實證,隨著研究的深入,史跡考證的基礎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考述的史跡或已湮沒無跡可考,或因條件所限待考,而傳言訛語日多,史跡的厘正愈發(fā)重要。有鑒于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一是推動史跡遺存納入文物保護的范疇,申報或升格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接近尾聲,要加快黃石齋相關史跡文物的普查搜索登記,還要爭取列入“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二是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加大投入,落實保護措施,修復史跡文物,如漳浦石榴鎮(zhèn)雙溪碑記已毀,據(jù)拓片重立于漳浦西湖就做得很好。建議由政府文博單位收藏一些文物,減緩損毀、流失的速度。三是開展專題研究,吸引更多研究者從著述、書畫、碑拓等各種角度加以研究,推出新的研究成果,為研究提供有力實證。一些較為模糊的史跡急需考證,去偽存真,如“廉泉洞”、“逃雨巖”題刻、平和霞寨鎮(zhèn)大坪新寨廟“威震南疆”匾額、薌城區(qū)“上公祖廟”匾額、龍海九湖石獅巖“南巖第一”匾額,均未能覓得,待考。龍文區(qū)藍田鎮(zhèn)梧橋三峰山石室?guī)r寺額鐫“閑云石室”四個大字、龍文區(qū)藍田鎮(zhèn)湘橋華佗廟主殿左右墻壁“忠孝廉節(jié)”大字、云霄火田鎮(zhèn)溪洲學“麟游鵲起”匾額等,相傳為石齋先生的手筆,都需要進一步考證。

Newly Investigation into Huang Daozhou's relics in Zhang zhou

ZENG Jin-x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Fujian,363000,China)

Huang Daozhou, who is an national elite , famous scholar,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was born in Zhangzhou and lived there for a long time. He left many relic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researching on Huang Daozhou.Basing on materials-studying and relics-investigating,I will give some advices on how to protect and distinguish these relics.

Huang Daozhou;Zhangzhou;relics;investigate

2009-09-12

曾進興(1978-),男,福建平和人,碩士。

I209

A

1673-1417(2010)01-0070-04

(責任編輯:黃文麗)

猜你喜歡
史跡黃道周漳浦
黃道周和徐霞客的靈通山印記
閩南風(2021年4期)2021-05-10 02:41:30
黃道周之靈通山行跡考
從陳璘史跡看其功績與影響
炎黃地理(2019年5期)2019-10-20 01:59:19
兩岸同胞福建漳浦歡度“三月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戰(zhàn)國中山“圖存”與“爭雄”之史跡考述
文物春秋(2016年4期)2017-03-07 14:38:57
黃道周
紫禁城(2016年4期)2016-10-28 07:12:41
道周精神 漳浦之光
——漳浦小記者參觀黃道周紀念館
小主人報(2016年19期)2016-02-24 03:25:50
杭高臺籍校友名人史跡考——林木順與李蒼降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4
愛,是一曲溫暖和弦——記漳浦地稅“尋找最美家庭”創(chuàng)建活動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43
黔南| 新昌县| 厦门市| 资中县| 玉门市| 达孜县| 蓬莱市| 金阳县| 肃南| 安达市| 南康市| 普格县| 桂平市| 霸州市| 丰都县| 昌平区| 司法| 宁夏| 密山市| 凤阳县| 涞源县| 会东县| 邹平县| 娄烦县| 吴川市| 乌兰察布市| 蒙阴县| 北京市| 驻马店市| 巴彦县| 四川省| 古交市| 吉安县| 银川市| 天长市| 阳春市| 平塘县| 商洛市| 榕江县| 黄梅县|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