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色·才·德 ——劉向《列女傳》女性審美內(nèi)涵解讀

2010-02-17 12:37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0年4期

余 霞 余 燕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列女傳》是西漢著名經(jīng)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劉向的傳世名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婦女專史。書中記錄了先秦典籍、傳說故事中共計110位女性的事跡①關于《列女傳》傳記女性數(shù)目,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七傳記類“列女傳”條解題認為《列女傳》“篇十五人,為一百五人?!爆F(xiàn)代學者中,張慧禾認為是107位(見張慧禾:中國女性類傳的發(fā)軔之作——劉向《列女傳》的傳記意義,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王麗英也認為是105位(見王麗英:論劉向《列女傳》的立傳標準及其價值,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筆者按:“有虞二妃”、“周室三母”、“衛(wèi)宗二順”、“珠崖二義”、“衛(wèi)二亂女”均為合傳 ,因此《列女傳》七卷所記人數(shù)不等 ,依次為 17、15、15、16、16、15、16 人 ,凡 110 人。,不僅為人們了解上古至秦漢時期的女性生活和社會風貌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戶,還為傳統(tǒng)女性的教育事業(yè)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為女性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留下了可貴的精神財富?!读信畟鳌肥侵袊膶W史上第一部全面以女性為主角的文藝作品,因此它所表現(xiàn)出的對女性美的認識態(tài)度及方式無疑具有強大的審美影響力。

色、才、德,是古代文學作品對女性審視的三個維度,《列女傳》也不例外,該書是古代女性審美觀念一次集中而有序的表達。它繼承傳統(tǒng)又超越傳統(tǒng),來源于現(xiàn)實又游離現(xiàn)實,在歷史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女性審美的新因素。

一、對“色”的理念顛覆與淡化

女性的美貌,很早就進入了古人審美的視野。人們從各個側(cè)面描寫女性之美,表達對美女的喜愛之情,逐漸形成女性外貌審美的一系列標準。對女性的面貌描繪頗具經(jīng)典意義的要屬《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的描寫:“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盵1](P52)詩歌連用多個比喻,精細地描寫了碩人的容貌、動態(tài)、氣質(zhì),可謂是千秋美人之祖。

其后,在中國女性的描寫史上,不能不提到宋玉,無論是《高唐賦》中“愿薦枕席”[2](P73)的浪漫神女、《神女賦》中“不可乎犯干”[2](P92)的貞節(jié)神女,還是《登徒子好色賦》中挑逗作者的東家之子及桑中女子都被描畫得形神兼?zhèn)?、風神俱出、極具特色,不愧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全方位描寫女性美的作家”[3](P73)。試看他對神女的描繪:“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盵2](P91)在他看來,古代名滿天下的兩大美女在神女面前都黯然失色,可謂對其美貌極盡夸張之能事。又如對東鄰女子的描繪更有特點:“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 ,迷下蔡。”[2](P100)鋪排縱橫,比喻連類,從面色、眉毛、肌膚寫到腰肢、牙齒、神韻,將女性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此后,對美貌女子的傾情描繪不絕于筆,傳達了人們對女性外貌的重視。而在歷史實踐中,人們對女性的評價亦多偏重于女性的美色。所謂“漢皇重色思傾國”(白居易《長恨歌》),坐擁天下的君王對女子色貌的關注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漢代李延年在武帝面前推薦自己的妹妹,正是抓住了漢武帝愛色的心理。“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4](卷97·《外戚傳》上)正是有了傾國傾城的美色,才有了歷史上備受寵愛的李夫人。而在劉向生活的時期,漢成帝更是為趙氏姐妹的美色所迷惑,縱欲享樂,不能自拔。

上述文藝作品及歷史史實無疑向我們昭示了一種時代趨向,即對女性之“色”的重視,這也是《列女傳》創(chuàng)作之時的社會主導文化氛圍。

無可否認,女性之“色”美,是傳寫女性的《列女傳》需要面對的。劉向筆下也突出了幾位古代美女的外貌。他們天生美艷、姿色過人,如“夏桀末喜”“美于色”[5](P254),“齊東郭姜”“美而有色”[5](P284),“陳女夏姬”“美好無匹”[5](P278)。但作者在其相貌上并沒有多費筆墨,而是將美色與道德等量齊觀,重點評價和描述了美女們在道德方面的缺陷。譬如寫“夏桀末喜”:“美于色,薄于德,亂孽無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劍帶冠?!盵5](P254)描述了一個不顧禮儀、喜歡女扮男裝的后妃形象。在作者筆下,這些美女是各種悲劇的導火索,“色”使其成為“不祥之物”。“美而有色”的“齊東郭姜”本來成了寡婦,但因她的美色同時受到了齊莊公和崔杼君臣二人的垂涎,在許嫁給崔杼時又與莊公私通,在爭奪東郭姜這個尤物的角力中,莊公被殺,其后崔氏家族在慶封的攛掇下陷入混亂,自相殘殺,東郭姜也在變亂中身首異處。同樣,玩弄權(quán)術的“趙悼倡后”(《孽嬖傳》)也是作者鞭撻的對象,她本是邯鄲城里的一個娼女,因為頗有姿色,被悼襄王看中,帶到宮中。憑借君王的寵愛,倡后開始經(jīng)營謀劃廢黜太子和王后的陰謀,最后竟取得了成功,自己被立為王后,兒子被立為太子。悼襄王死后,倡后更加肆無忌憚,與春平君淫亂,又殺害良將武安君。這一系列活動的結(jié)果是趙國都城被秦軍攻破,趙國滅亡,倡后不得人心,最后被憤怒的臣子殺死滅家。

《列女傳》美女形象的塑造,無疑顛覆了人們對美女形象的審美期待。作者采用反面人物的塑造模式,描繪了美女與“惡魔”合而為一的極端狀態(tài)。

那么,對于缺乏“色相”的丑女,劉向又是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列女傳》第一次集中展示“齊宿瘤女”、“齊孤逐女”、“齊鐘離春”(《辯通傳》)等幾位丑女形象?!读信畟鳌凡⒉浑[諱他們的相貌之陋。其中宿瘤女“項有大瘤,故號曰宿瘤”[5](P235),是一個有生理缺陷的女性。孤逐女則是一位因為丑而受到人們鄙棄的女子,“初,逐女孤無父母,狀甚丑,三逐于鄉(xiāng),五逐于里,過時無所容?!盵5](P240)讀者從中可以想象她的形貌多么不悅于人!再看鐘離春:

可以看出,鐘離春既高且大,有喉結(jié),具有男性特征,不僅如此,她還脖子粗、頭發(fā)稀、弓腰、雞胸、皮膚像漆一樣黑,真可謂是一個“極丑無雙”的女子!因此,年已四十,想要出嫁卻沒人敢娶。劉向采用了鋪排的手法,極力刻畫了一個丑到極致的女子,在對相貌描寫惜墨如金的整個《列女傳》中是十分罕見的。

但是,《列女傳》在塑造這幾位相貌不悅于人、甚至丑陋至極的女性時,態(tài)度卻是嚴肅的。劉向充滿欽佩地刻畫了其出眾的才華與膽識。孤逐女、無鹽女踏進宮廷,向君王表明才能、自我推薦,并沒有因為自己長相丑陋而自卑膽怯。孤逐女慧眼識人,連齊襄王也要向她請教。她用“燕用郭隗,而得樂毅”等典故深入挖掘重視“中人之才”的深刻意義。宿瘤女堅守禮儀,當閔王要載其入宮時,她堅持要有婚嫁之禮;當因自己的穿著和生理缺陷受到后妃恥笑時,她用一段“飾與不飾”的言談論辯迅速扭轉(zhuǎn)了自己的不利局面,還當上了王后。再看被作者潑墨描繪的無鹽丑女鐘離春,善用懸念吸引別人聽取其意見。當?shù)踝阈醯奈缚谥?她一針見血地指出齊國的四大憂患,最后:

(宣王)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去雕琢,選兵馬,實府庫,四辟公門,招進直言,延及側(cè)陋。卜擇吉日,立太子,進慈母,拜無鹽君為后。[5](P232)

鐘離春的一席進言,改變了自身命運,扭轉(zhuǎn)了歷史,使齊國進入一段太平安寧的時期。正如作者所感嘆:“齊國大安者,丑女之力也?!盵5](P232)

這些丑女形象的塑造無疑給世人的審美觀以強大的沖擊與反撥,他們雖然外貌天生陋質(zhì),卻因才能、德行突出而改變了自己和他人。從塑造效果來看,他們是獨特的、高尚的、“美”的形象。在某種層面上,其相貌的丑陋反而成為這種感受必不可少的“預設”,而非徒增厭惡的一種缺陷了。

總體而言,《列女傳》110位女性的塑造中,清晰展露出或美或丑之面貌的就寥寥幾位??梢妱⑾?qū)ε悦婷灿悬c“熟視無睹”,而對“美色”亦抱著相當警惕的態(tài)度。因此可以判定,《列女傳》在女性審美中,是有意識地淡化“色”的因素,與現(xiàn)實的審美觀念異向而趨。

二、對“才”的全面認識

“才”是女性審美中的另一維度。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才智并不看重?!对娊?jīng)·小雅·斯干》云:“乃生女子……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盵1](P182)認為女孩子沒什么出息,生下來就不必像男孩子一樣重視,長大嫁人后,準備飯菜,不要丟自己父母的臉就行了。詩句表明,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期許,僅僅在于操持室內(nèi)家務,盡量維持娘家的尊嚴。這也是傳統(tǒng)女性觀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習見。

而劉向《列女傳》表現(xiàn)出對女性才能的高度贊美之意,塑造了一批足智多謀、有膽有識的才女形象。他們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中運用智慧保護自己和家人,甚至能振國家于將傾。

首先是一批具有超越俗常的識見、并擁有廣博見聞的女性形象。如看破功名利祿的“楚接輿妻”、“楚老萊妻”(《賢明傳》),識透天道盈虧的“楚武鄧曼”(《仁智傳》)等。此中,“齊管妾婧”(《辯通傳》)是頗具特色的一位。在故事中,當才華滿腹的管仲為寧戚的一句話而寢食難安、五天不朝時,婧“四兩撥千斤”,把《詩·白水》的寓意娓娓道來,揭示了寧戚的言外之意,為管仲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足見其聰慧。她說:“毋老老,毋賤賤,毋少少,毋弱弱”[5](P203),認為女人地位雖低,但不一定就無知。從其對管仲俗見的有力批判,我們看到了一個聰慧、博聞、自信的女性形象,也可以看到作者在女性審美中平等意識的閃光。

《列女傳》還把審美的視角轉(zhuǎn)向民間,從而發(fā)掘出不少平民女子的才智之美?!褒R女徐吾”(《辯通傳》)深夜與鄰居共燭紡績,因家貧少燭,受到鄰女的排斥。她據(jù)理力爭,最終使鄰居感動并接納了她。文章僅列出徐吾短短數(shù)語,即勾勒出一個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民女形象。

這些智慧女性往往能在危急之時挺身而出,施展高超的口才藝術,救人于危難?!皶x弓工妻”(《辯通傳》)就是這樣一位辯才出眾又講究策略的女性。晉平公因射箭“不穿一札”[5](P209),遷怒于弓匠 ,要將其處死。弓工妻勇敢地站出來,面對盛怒的晉平公,“曉之以理”,博引古代仁君的所作所為進行比照,又“動之以情”,歷數(shù)丈夫選材造弓的艱辛:

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為之亦勞。其干生于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陰,三睹陽,傅以燕牛之角,纏以荊麋之筋,糊以河魚之膠。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選也。[5](P209)

語言排沓而下,富有氣勢,幾乎不容他人致一詞。隨后她又耐心地告訴平公射箭之法。最終,晉平公不但沒有懲罰弓工,還大大獎賞了弓工之妻。傳記大篇幅記錄了弓工之妻條理明晰、搖曳生姿的語言,展示了一位普通弓匠妻高超的說服技巧。

《辯通傳》中,同樣拯救他人的還有“楚江乙母”、“齊傷槐女”、“齊太倉女”(著名的緹縈)等等。他們解救的或是自己兒子,或是自己父親,卻無一不是憑借敏捷的辯才說服人、打動人,最終挽救了骨肉血親的生命。

綜合而言,這些才女所謂的“才智”并非僅限于我們后世所認為的“文學才華”,而包括高明的識見、廣博的知識、捷利的辯才、出眾的膽量等等。《列女傳》中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彰顯了女性不容忽視的生命內(nèi)在魅力。《列女傳》對女性之“才”的審視,傳達出一種開闊的眼光與胸襟。正所謂“劉向傳《列女》,取行事可為鑒戒,不存一操?!盵6](卷301《列女》)他并非把“淑女”、“賢女”作為女性唯一的道德典范,而是多方位發(fā)掘女性美的閃光點??梢哉f,在一個貶抑女性的時代氛圍中,劉向能較全面地認識到女性的優(yōu)勢和力量,認識到他們的“才智”所具備的審美價值,是難能可貴的。

三、對“德”的衷心禮贊

從全書的布局來看,《列女傳》七卷中的《母儀傳》《賢明傳》《仁智傳》《貞順傳》《節(jié)義傳》都是對有關傳主道德操守的故事等進行描述和申說。毋庸置疑,對女性之“德”的高度禮贊,是《列女傳》女性審美的最強音,這是《列女傳》女性審美的另一個特色。劉向在《列女傳》中塑造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馁t女、恪守禮法的貞女、輕己重義的義女等理想形象。他們身上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所謂的優(yōu)良品質(zhì),更寄寓了劉向?qū)ε悦赖睦硐搿?/p>

首先,作為“臣民”的女性,愛國是最美的品德。正如《節(jié)義傳》“魯義姑姊”中所謂“雖在匹婦,國猶賴之?!盵5](P179)《列女傳》中有一些女子身處鄉(xiāng)野,地位卑賤,卻關心國事,憂國憂民,表現(xiàn)出崇高的愛國情操。如“魯漆室女”與“楚處莊侄”,一個盛年未嫁,一個猶未成年,卻都對國家命運給予了深切的關注,后者還以實際行動阻止了國家悲劇的發(fā)生,令人嘆為觀止。

其次,作為“妻子”的女性,忠貞是最美的操守。劉向尤為重視夫婦關系,認為“夫婦之道,固人倫之始,王教之端”[5](P148)?!读信畟鳌分兴茉炝藶閿?shù)眾多的賢妻形象,從各個側(cè)面說明了“賢妻”的理想特質(zhì)。譬如“有虞二妃”(《母儀傳》),作為天子的女兒,卻能“以尊事卑,終能勞苦”[5](P4),深刻詮釋了妻子的順從溫柔之義。又如“蔡人之妻”(《貞順傳》)與“黎莊夫人”(《貞順傳》),一個“夫有惡疾”[5](P137),一個“未嘗得見”[5](P138),兩人都有充分的理由離去,甚至后者的傅母還勸說:“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去?!盵5](P139)但兩人都對丈夫不離不棄,表現(xiàn)出忠貞不貳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再次,作為“母親”的女性,賢良是最美的德行?!班u孟軻母”(《母儀傳》)多次遷家,為兒子德行的培養(yǎng)和健康成長費盡心力?!棒敿揪唇?《母儀傳》),勸誡兒子與賢于己者游,促進學問道德的增長。又如“齊田稷母”(《母儀傳》),警誡兒子要廉潔公正,謹守忠孝。這些人物都是良母的典型代表,在培育子嗣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一種美的質(zhì)素。

最后,作為“女兒”(包括“媳婦”),孝順是最美的品質(zhì)?!读信畟鳌犯桧灹烁挥行⑿牡呐畠?如“齊傷槐女”、“趙津女娟”、“齊太倉女”(《辯通傳》)等。他們在其父親危難時刻,以自己的聰明機智出手相救,表現(xiàn)出“血濃于水”的深切情感。

《列女傳》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劉向女性審美中強烈的理想性。這些理想中的女性大都有明確的擔當意識,“都能自覺并努力承擔起與自己的身份相符的責任和義務,為國家、為家庭、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心力?!盵7](P67)而這種責任意識是劉向深深贊許的。

四、余論

從審美形態(tài)學來看,中國傳統(tǒng)中的女性審美理念具有東方儒家文化獨有的特色。儒家對女色的警惕之心,是從孔子時代就開始了。在《論語·子罕》和《論語·衛(wèi)靈公》中,孔子兩次嘆息“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透露出重視修身養(yǎng)德的儒家對女色的抵制傾向。其后,荀子走得更遠,認為君子應該“耳不聽淫聲,目不視女色”(《荀子·樂論》),對女性的色相誘惑幾乎是避之猶恐不及。在這一點上,《列女傳》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沿襲特征。但是,《列女傳》的女性審美觀還吸收了道家,尤其是黃老道家的思想理念?!独献印氛J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第六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四十三章),還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強調(diào)了雌性母德的偉大,從審美角度看,道家認為柔弱之美勝于剛強之美,是女性美學史上崇尚陰柔的開端。[8](P44-79)劉向?qū)ε圆胖?、德行的深刻認識,無疑體現(xiàn)了道家女性審美觀超越性的眼光。

因此,《列女傳》女性審美理念既根源于儒家,又融合了道家,最后將美的制高點安置在女性的精神道德層面,呈現(xiàn)出一種既遠離肉體誘惑的審美傳統(tǒng)性,又表現(xiàn)出不拘一格、多重角度的審美超越性與開放性。這種融合既是對儒家女性審美觀的強化,又是對它的補充與完善,為傳統(tǒng)女性審美注入了新的因素。

《列女傳》在女性美學范疇史上作出了顛覆性的闡釋。法國文學家雨果有一段著名的言論:“丑就在美的身邊,畸形靠近著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惡與善并存。”[9](P183)而在中國文學史上,《列女傳》以生動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審美中美丑轉(zhuǎn)換的一個重要文藝命題:內(nèi)心丑陋,美女也就是丑女;內(nèi)心美好,丑女可變成美人。雖然此前傳說中塑造了一些丑而有德的女性形象,如遠古黃帝之妻嫫母①《呂氏春秋·孝行覽》云:“若人之於色也,無不知說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執(zhí)乎黃帝,黃帝曰:‘厲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衰,雖惡奚傷?’”《淮南子·說山訓》云:“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惫湃苏J為嫫母外丑而內(nèi)美,表明對女性之德行的重視。,但《列女傳》對人們?nèi)粘C莱笥^念的顛覆,無疑是第一次有意識的,并以眾多女性形象為佐證的行為。這種貌似“極端”的做法無疑是希望扭轉(zhuǎn)流俗的風氣,從而突出女性審美中才與德的重要性。

《漢書》在介紹《列女傳》時說:“向睹俗彌奢淫,而趙、衛(wèi)之屬起微賤,逾禮制。向以為王教由內(nèi)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 ,以戒天子?!盵4](卷36《楚元王傳》)可見《列女傳》的寫作,除了直接“戒天子”的政治意圖,更有變易流俗的教化目的,《列女傳》采取了一種迥異于現(xiàn)實社會的女性審美態(tài)度,“托古改制”,深刻寄寓了劉向的政治理想與訴求。因此,《列女傳》女性美學呈現(xiàn)出一種游離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理想性狀態(tài),書中所塑造的眾多美好女性形象無疑也籠罩了一層理想圣潔的光輝。

需要說明的是,從現(xiàn)代女性審美觀來看,《列女傳》中將“女色”置于一種危險境地的極端做法,是應該予以批判的。雖然從國家政治經(jīng)驗來說,“女色誤國”有一定的道理,但“女色”乃是一種客觀的審美存在,賦予它太多的政治道德因素,無疑是湮滅了這種美的本質(zhì),因此也是違背合理性的。

[1]詩經(jīng)[M].程俊英,蔣見元注.長沙:岳麓書社,2000.

[2]朱碧蓮.宋玉辭賦譯解[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3]吳廣平.理想化與妖魔化——論宋玉的女性形象描寫藝術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 [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張濤.列女傳譯注[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

[6]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吳全蘭.論劉向《列女傳》中的女性倫理思想 [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8]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第二版)(上)[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9]雨果.《克倫威爾》序言[A].西方文論選(下)[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