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國強
年終歲末,各大媒體都要推出—個年度人物的榜單來,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中央電視臺從2002年開始舉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我們固然需要“感動人物”引領(lǐng)社會價值觀的走向,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能淡忘另外一類人物,他們身上,也許更多地集聚了更廣大人群的痛楚記憶,他們的經(jīng)歷中,留下了時代沉重的足跡。
他們是這樣一些人物:開胸驗肺的農(nóng)民工張海超,被“釣魚執(zhí)法”而自斷手指以證清白的孫中界,還有被他人頂替身份的羅彩娟,反抗侮辱而殺死當?shù)毓賳T的鄧玉嬌……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yōu)闋幦∩娴臋?quán)利,為維護個人尊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好在他們并不孤獨。無數(shù)不相識的人們從他們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命運——至少是命運的可能吧一進而聲援他們,并拯救自己。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只要世界上有—個人沒有擺脫不幸,就沒有人能夠聲稱自己已經(jīng)獲救。事實也繼續(xù)證明著這一點。日前,因資方拒簽勞動合同,拒絕出具相關(guān)證明,深圳百余名從事粉塵作業(yè)的農(nóng)民工到醫(yī)院作職業(yè)病檢查遭到拒絕——張海超的命運觸痛了很多人,但無法觸動一些機構(gòu)、部門一點點。
“觸痛中國”的人里面,還應該包括吉林通鋼事件中被工人群毆致死的陳國君這樣的民眾眼中的“反面人物”,甚至包括被鄧玉嬌刺死的鄧貴大。他們的死,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是。他們視民眾如草芥的跋扈與狂妄,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相關(guān)體制的弊端慣出來的;他們在剝奪、欺壓底層群眾的同時,也做了體制弊端的犧牲品;他們的命運,同樣打上了時代的印記。
但是,張海超、孫中界們,以及陳國君們的命運,究竟能夠觸痛多少人,觸痛多少事,恐怕很難樂觀;就像“感動中國”的人物再多,總有一些人不會被感動。近日,偶然讀到魯迅為《阿Q正傳》俄譯本所作的序言。魯迅說,“造化生人,已經(jīng)非常巧妙,使一個人不會感到別人的肉體上的痛苦了,我們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又補了造化之缺,使人們不會感到別人精神上的痛苦?!本驮谶@個冬天,山東濰坊臨朐縣五井中學一名初一學生凍死在寒夜里。該校一負責人稱,“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時候,他躺在宿舍后面的一條溝里,頭朝東腳朝西,仰面躺著,死得很舒坦?!币粋€教育者,會不假思索地說被凍死是一件很“舒坦”的事,人們有理由懷疑他身上還殘存著多少人性。那么,他的人性是被什么吞噬的呢?
“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已經(jīng)多年,但是,這些人物的感人事跡與優(yōu)秀品質(zhì),并沒有對社會群體尤其是官場的價值觀下滑產(chǎn)生立竿見影的教化作用。關(guān)鍵原因是,體制積弊日深,繼續(xù)強化、推高金錢至上、做官至上的價值觀,割裂、窒息了人群之間的精神溝通,人的情感、審美活動被視為多余、無意義,其中一些人在精神上、情感上被閹割,徹底淪為逐利動物,以至于不斷上演一出出令人無語的悲喜劇。
是什么讓城市交通如此脆弱
李妍
上海地鐵的列車相撞了,人們都直愣著眼睛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城市是立體的,城市交通也跟著立體,立體空間線路錯綜復雜,偶爾發(fā)生短路、撞車,還有什么“冒進信號”的事,似乎在情理之中。
對火車撞民房這樣的事,還可歸諸于小概率事件。城市里的軌道交通則不同,它是大城市里的市民每天出行的必備工具,倘若它要是出事,誰還敢說這還是小概率事件?
可偏偏就是這樣重要的交通樞紐,卻三天兩頭都要鬧出點小故障。比如上海地鐵撞車事故甫出,某門戶網(wǎng)站推出的專題中就歷數(shù)上海地鐵的過往“罪狀”,雖則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的事故,但卻具有“千里之堤,毀于螻蟻”的功效——此次地鐵撞車事故,不正是在“短路跳閘”這樣的小故障之后,運行車“冒進信號”與增援車相撞了嗎?
對小故障總是輕描淡寫地處理,當小故障導致非正常運行時,在正常運行與非正常運行之間,又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確保車輛調(diào)度的順利運行,抑或軌道司機本身對這樣的小故障,早已麻木到失去了那根敏感的安全運行神經(jīng)。于是,車輛在“冒進”中相撞,乘客在撞車后彷徨。
軌道交通部門應該好好想想,接二連三的小故障之后,又為什么會碰上“連夜雨”。據(jù)說,撞車事故發(fā)生幾小時后,軌道交通廣播的內(nèi)容依然是讓乘客搭乘出事的一號線,這導致洶涌的人群源源不斷地涌入事故現(xiàn)場;在封閉出入口的南廣場。沒有張貼任何告示,現(xiàn)場也沒有工作人員進行說明,只有一位警察在維持秩序。
一個小小故障引發(fā)的撞車也可以亂到這種地步。偌大的城市交通網(wǎng)絡中,一個小小樞紐亮起的“紅燈”,可以瞬間讓整個城市交通陷入一種異常擁堵的混亂。
事情雖然發(fā)生在上海,但所有城市管理者都當由此觀照自己,無論我們的路拓得有多寬,軌道修得有多長,倘若沒有具體到每個城市關(guān)節(jié)的認真審視,沒有從每個細小的故障開始有效應對,那么,城市就會像一個篩子,雖然大,卻漏洞百出。
問責“空話”不能指望書記“很生氣”
陳守湖
去年12月28日《大河報》報道,27日下午,在河南許昌市經(jīng)濟工作會議暨創(chuàng)建工作第52次新聞發(fā)布會上,由于評比排名倒數(shù)第一,魏都區(qū)委副書記紀某作檢討。紀某念發(fā)言稿約3分鐘后,被市委書記毛萬春打斷:“你的發(fā)言都是空話,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紀某尷尬地走下主席臺。
為公眾服務,為百姓謀利,工作怎么可能講不實呢?我想,紀某講話稿的文字肯定沒有太大問題,之所以讓市委書記忍無可忍,恐怕還在于其中沒有幾句話能聽得出是在扎實做事認真想事的。
許昌這位毛書記大約是個“許昌版仇和”,做事不留情面,并將講空話的官員攆下臺,這當然值得鼓下掌。只不過公眾更為關(guān)心的是,這講空話的區(qū)委副書記又是如何坐到這個位子上來的?對于這一類只會講空話的官員,難道就只能讓有個性的市委書記轟下講臺?時下,個陛官員似乎很受追捧,他們的言行屢屢成為輿論焦點,但這樣的熱鬧之余,我們卻無法對于公共政治生態(tài)樂觀起來。理想的公共政治秩序,并不在于有沒有什么個性官員,有沒有他們一時興起的鐵面無私六親不認,而在于受公民委托的公共管理機構(gòu),它的運行是必須受到公眾監(jiān)督的,公共管理的效率是由公眾來評價的。公文寫空話,官員講套話,問題就在于這樣的講話根本不是說給公眾聽的,而是在官場話語體系中封閉運行的。
區(qū)委副書記被轟下了講臺之后,又該如何來問責?總不能紅下臉出下丑就一了百了吧?而若要問責起來,又豈是副書記一人?他畢竟是代表區(qū)委區(qū)政府來檢討的。就算強硬的書記不怕唱黑臉,繼續(xù)問責下去,但也只是官場治理的個案而已。說到底,這種有些轟動效應的官場新聞,只是建立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基礎(chǔ)上,那位灰了一臉的區(qū)委副書記,心里肯定是不服氣的,因為說空話的并不僅他一人,他只不過是倒霉地碰到了市委書記“不高興”罷了。
沒有常態(tài)的官員問責,倘僅僅指望“書記很生氣;后果很嚴熏”,“官員檢討空話連篇,市委書記轟其下臺”,恐怕也就只是條點擊率比較高的新聞而已,明天就會在海量的網(wǎng)絡新聞中消遁無形。
武廣高鐵為何頻遭質(zhì)疑
王石川
武廣高鐵尚未完全走出“貴鐵”的輿論漩渦——乘客紛紛感嘆“被高速”了,據(jù)央視東方時空報道,一名廣州小伙子沒有買到自己經(jīng)常乘坐的武昌到廣州K801次列車的車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和這名旅客有相同遭遇的人還真不少。如今,武廣高鐵又面臨武漢始發(fā)的平均上座率不足四成的窘?jīng)r,另有報道稱,日前武廣高鐵一趟列車因乘客吸煙引發(fā)故障,發(fā)車時間延誤兩個半小時,影響上千人出行。
武廣高鐵遭遇如此密集的質(zhì)疑,耐人尋味。
武廣高鐵為何遭遇平均上座率不足四成的窘?jīng)r?除去“恰逢鐵路客運淡季”這一客觀因素,難道與票價偏高毫無干系?誠如報道所稱,如果不是可以報銷或者有急事,可能很多旅客都不愿意自掏腰包乘坐高鐵。與此形成強烈對比意味的是,面對“既然眼下正值鐵路淡季,高鐵可否實行票價優(yōu)惠來吸引客流”的疑問,鐵路內(nèi)部人士表示,由于武廣高鐵的票價在開通之前剛剛公布,再加上春運即將臨近,票價在春運結(jié)束之前估計不會打折優(yōu)惠。寧肯空座也不降價,這種做法,非一般企業(yè)所能為之。
至于“因乘客吸煙引發(fā)故障,發(fā)車時間延誤兩個半小時”,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譏誚之議,一些網(wǎng)友懷疑這是武廣高鐵為掩飾列車故障而尋找的理由。當然,也許武廣高鐵的故障的確由乘客吸煙所致,也不是說武廣高鐵就不能出故障。但是,從發(fā)出警報到排查原因,再到最終修復,長達兩個半小時,也可以看出鐵路部門在應急反應、管理水準和服務水平,包括化解危機的公關(guān)能力上,和群眾的期待還有相當一段差距。
作為一個承載著公共利益的企業(yè),享受著國家優(yōu)厚的政策傾斜和利益輸送,鐵路部門應肩負起道義,多些社會擔當。春運將至,作為普通群眾,我們期待鐵路部門多一些謙抑姿態(tài),能做到讓利于民,能和民意、輿論保持良好互動,這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雙贏局面。
銀行憑什么不讓提前還貸?
畢曉哲
據(jù)《北京青年報》報道,“從20日起,北京絕大部分銀行將停辦2009年的‘提前還貸。”這表示,很多想趕在營業(yè)稅免征期限“2改5”新政實施前出手的“5年內(nèi)房源”,將因不能提前還貸而無法買賣。
銀行在向借款人提供貸款時,房貸合同并不禁止提前還貸,也就是說客戶完全有提前還貸的權(quán)利。部分銀行的停辦“提前還貸”做法,顯然違背了法定契約原則,也有違合同法精神。
當然,“一刀切”式地停辦“提前還貸”,能起到遏止部分“炒房戶”鉆制度空子的行為,但對于第一套購買住房而且有貸款的人群而言,早一天還貸就會少一些利息損失,也與“炒房”、抬高房價無任何聯(lián)系,銀行又憑什么不允許這部分人提前還貸呢?另外,第二套房子已滿5年的,對營業(yè)稅免征期限“2改5”新政也不會有任何負面效應,這部分人群的“提前還貸”,為什么也要停辦?
有還貸能力的情況下,不讓借款人提前還貸,直接受損的顯然是借款人,而對銀行而言,實際上是不太希望客戶提前還貸的,對于有信譽保障的客戶來說,還款越晚銀行獲益越多。目前,尚未聽說國家有關(guān)部門出臺禁止提前還貸的政策和舉措,那么,在缺乏依據(jù)的情況下,部分銀行“私下”停辦“提前還貸”,反映出的是制度和舉措的隨意性,以及對廣大借款戶利益的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