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眉
看過一個故事,在那個幻想的世界里,擁有書是違法的,家里的書都要燒掉。一群不舍得燒書的人就沿著鐵軌逃亡,漸漸成了一群懷抱秘密的人。他們約定,每個人負(fù)責(zé)一字不漏地完全記住一本書,靠這樣把書保留下來。于是你可以看到《詩經(jīng)》圍著圍巾在火堆旁取暖、《十日談》在玩跳格子,穿美麗洋裝唱著歌的是《仲夏夜之夢》。你懷念哪本書的時候,就去找那個“書人”,讓他把那本書復(fù)活。
那么,你想變成哪本書呢?會不會有人想變成《啟迪》呢?我還常常天真地想,讀《啟迪》的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到現(xiàn)在為止,還常常聽到很多老朋友說我和高中時代的氣質(zhì)很像,幾乎沒怎么變。他們不知道,我一直在暗暗地想辦法讓自己年輕,讓自己更加的“不切實際”,而不是“很穩(wěn)重成熟”。我相信這樣的人,不止我一個。
他們讀很多古代的現(xiàn)代的藏著他人秘密的書,做一些看起來很無聊沒有意義的事,隨口開玩笑,忽喜忽悲像個孩子一樣任性,明明白白地感受,很認(rèn)真地相信一些簡單明了但不實際的原則。嗯,這些“不實際”讓他們顯得孩子氣,也讓他們的心靈保持著無限的自由。
最“不實際”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讀書了,那些貪玩、總是惹是生非的孩子們,這下有理由安慰自己了。吃到嘴里是甜的,交到朋友是真的,但是讀書除了帶來一絲輕微的心理愉悅,還能有什么好處呢?我們無法知道明天它能化為什么,是否能化為看得見的作文分?jǐn)?shù)呢?
即便如此,你還是堅持每個月去逛書店,常常在報攤前停下來找尋你每期必買的雜志,和朋友們熱烈討論好玩的劇情,還有人物的愛和恨、憂傷和快活。這些習(xí)慣也許會伴隨你成年,一直到好為人師的年紀(jì)。我們感謝你在培養(yǎng)自己的“文人”或曰“文藝”氣質(zhì),這些已經(jīng)太長久地被人們認(rèn)為是不實際或無用的了。
每期《啟迪》里面的文章,我都理所當(dāng)然地要細(xì)讀一遍。我喜歡那些小故事,它們遠(yuǎn)非“睿智”或“有趣”那么簡單,它們甚至都不能算作“心靈雞湯”,因為它們比“雞湯”下的料更豐富,意味也更深長。那些傳奇和故事背后,都明明白白地寫著“光陰”兩個字。我們的感傷只有一個謎底,那就是光陰如水。我們在光陰里遇見,也在光陰里失去。
那么,在新年到來的第一天,攤開一張白紙,用你喜歡的筆,重新開始鋪陳一場宏大的人生規(guī)劃吧,即使每次都只能實現(xiàn)那么二十分之一。這也許是我們能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最實際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