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燕
患者 女,22歲。20年前主因頑固性皮疹1年余,伴左面部凸起,左眼凸出,多飲多尿4個月,間斷口腔潰瘍3個月,于1989年2月16日第1次收住我院治療。患兒于出生4個月時出現(xiàn)紅色皮疹,曾多次就醫(yī)按“濕疹”治療,予以外用藥無效;生后8個月時反復出現(xiàn)口腔潰瘍,對癥治療3個月仍未見好轉(zhuǎn);曾到兒童醫(yī)院就診,診斷為郎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LCH)-Ⅰ型。予以長春新堿(VCR)及環(huán)磷酰胺(CTX)每周1次交替治療,共8個月;治療期間病情仍繼續(xù)惡化,于入院前4個月出現(xiàn)左面部包塊凸出,左眼球凸出,伴左外耳道有膿血性分泌物,多飲多尿癥狀。為進一步診治,收住我院。該患兒無家族史。體格檢查:精神弱,重度貧血貌,體溫37℃,軀干部皮膚可見較多散在的暗紅色粟粒樣出血性斑丘疹,周身表淺淋巴結(jié)無明顯腫大。顱骨(前額和枕骨有2處)呈三角形缺損(上頜骨3 cm×3 cm)及凸起,左眼球凸出。牙齒基本脫落。心肺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無胸骨壓痛。腹部膨隆,肝臟肋下5 cm,脾臟肋下3 cm。四肢活動自如,行走無力。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Hb)50 g/L,白細胞(WBC)8.8×109/L,血小板(PC)<289×109/L。尿比重減低,為 1∶1.006。皮疹印片呈陽性,見組織細胞,表現(xiàn)為成群或單個分布。病理檢查:皮疹活檢陽性,電鏡檢查見Lagerhans組織細胞,胞漿內(nèi)可見Birbeck顆粒。X線骨骼像表現(xiàn)為溶骨性損害,以顱骨為重,呈多發(fā)性,其次為肋骨,呈穿鑿狀和地圖樣改變。胸片雙肺散在粟粒狀結(jié)節(jié),部分融合成小片狀致密影。骨髓涂片,骨髓象基本正常。診斷為LCH-Ⅱ型。入院后調(diào)整化療方案VAMP(長春新堿,每周1次,阿糖胞苷每周3 d,6-巰基嘌呤和潑尼松每日口服)連用24個療程。輔以抗感染、輸血、丙種球蛋白等治療及垂體后葉激素抗尿崩癥治療等。第1療程后食欲增加,皮疹變淺或部分消退,眼球凸出減輕,脾臟腫大減輕;第2療程后眼球凸出消失,顱骨畸形消失(凸起消失),左外耳道血性分泌物消失,膿性分泌物減少;第3、第4療程后,貧血貌明顯減輕,左外耳道膿性分泌物消失,肝脾腫大明顯縮小。出院后繼續(xù)隔周VAMP 1個療程,間斷加用1次大劑量氨甲喋呤(MTX)維持治療,3年后停用化療藥。每2年隨訪1次,至今存活20年無復發(fā)。目前除脫落的牙齒未再生長,仍遺留有顱骨損害和多飲多尿癥狀,無其他陽性體征和不適。能生活自理,無智力障礙。
LCH是一種非腫瘤性郎格罕斯細胞(LC)單克隆增生,此種增生可能是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導致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紊亂所致[1],異常增生的LC具有T細胞抗原表達和誘發(fā)延遲性超敏反應的作用,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促使破骨細胞功能亢進而發(fā)生溶骨現(xiàn)象,造成典型的骨損害表現(xiàn)。有報道稱72.7%的LCH好發(fā)于兒童,其中46.9%好發(fā)于<2歲的兒童[2],本例與之相符。
本例診斷以臨床表現(xiàn)、X線和病理檢查為主要依據(jù)。皮疹為首發(fā)癥狀,繼而各類型特點間斷交替重疊出現(xiàn),臨床類型不典型。皮膚累及率與發(fā)病年齡有關(guān),年齡越小累及率越高[3],也是本例特點。外耳道溢膿反復發(fā)作,對抗生素不敏感,可能由于外耳道組織細胞皮膚浸潤所致。肝脾腫大,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預后較好的原因之一。該患兒肺部受累并非特異性,胸片檢查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LCH的肺損害病變[4],常見的表現(xiàn)為:(1)肺泡壁增厚。(2)微結(jié)節(jié)(較少見,本例與之相近似)。(3)毛玻璃狀渾濁。(4)間質(zhì)增厚。若肺部和骨骼變化同時出現(xiàn),多可確診。提示應盡早做胸片檢查。目前最可靠的確診依據(jù)還是病理學診斷,首選皮疹印片,查找病灶內(nèi)LC。病變侵犯顱骨、硬腦膜及鄰近骨組織,累及眼眶壓迫眼球引起眼球突出,侵犯壓迫垂體后葉和下丘腦引起尿崩癥。顱骨缺損、尿崩癥和眼球突出是本病的3大特征。評價全身性骨損害最好用ECT掃描[1]。有報道LCH免疫學測定自然殺傷(NK)細胞值均有下降,建議輔以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接受化療的患者,總的治療好轉(zhuǎn)率為83.33%[5],本例與之相符。目前尚無統(tǒng)一、特異的化療方案,大多選用COP(環(huán)磷酰胺CTX、VCR、Pred)、VP(VCP、Pred)、MOTP(MTX、VCR、6TG、Pred)或 VVP(VCR、VP-16、Pred)等化療方案。本例用COP方案8個月無效后調(diào)整為VAMP方案,療效顯著,第5、6個療程時陽性癥狀基本消失,可見根據(jù)個體差異選擇適合的化療方法極為重要。目前對LCH采用Lavin-Osband分級概括了影響預后的3大因素,即發(fā)病年齡、器官受累數(shù)目和有無器官功能損害。用3個與預后關(guān)系最密切的指標評分:年齡≤2歲1分,>2歲0分;受累器官數(shù)≥4為1分,<4為0分;器官功能受損為1分,未受損為0分;將3者得分相加,Ⅰ級為0分,Ⅱ級為1分,Ⅲ級為2分,Ⅳ級為3分[6],分值越大,預后越差。本例雖分值高,但預后不差,且存活20年的尚少見報道。
[1] 袁壯,薛辛東.兒科急重癥疑難病例診治評述[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11-416.
[2] 張孔,曾輝,陳偉琪,等.郎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的臨床特征與診斷[J].癌癥,2006,25(1):88-91.
[3] 余紅,程穎,凌波,等.郎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38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3):211-213.
[4] 芮耀耀.郎格罕細胞組織增生癥42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0,2(2):99-100.
[5] 陳艷波,劉華,王華,等.郎格罕細胞組織增生癥43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4,20(8):935-936.
[6]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