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暉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自1927年11月27日,中國最早新型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今上海音樂學院)誕生至今,我國有9所音樂學院相繼成立,并陸續(xù)開辦了音樂教育系(或專業(yè))。21世紀的今天,雨后春筍般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在各級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乃至綜合性理工大學中相繼開辦,可謂不勝枚舉。盡管,各類學校在辦學方向上存在些許差異,但音樂教育專業(yè)本身有著客觀的共性的規(guī)律。筆者身體力行,在音樂教育系多年的鋼琴教學實踐中,力爭通過對曾經出現(xiàn)的個別不良現(xiàn)象的分析,努力探求問題的本質,尋求音樂教育系鋼琴教學的規(guī)律性,偶有心得體會,整理成笨拙文字,僅供學生品讀,期望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眾所周知,幾乎各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都將鋼琴學科作為考生入學考試的一項主要內容,在教學培養(yǎng)中依舊作為一門主修課。然而,音樂教育專業(yè)的鋼琴教學目標與內容,與鋼琴表演專業(yè)大不相同。在客觀現(xiàn)實中,師生都有必要給予明確的定位。如此而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并保證教學質量。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騰飛,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子女教育投資的大幅增加,不少學生自學齡前便開始學習鋼琴。因此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鋼琴演奏技術水平上,呈上升的趨勢,這是不容置疑的現(xiàn)象。然而,大搞浮夸之風的現(xiàn)象也不容小覷。即便《車爾尼·流暢練習曲》都沒有彈好的學生,竟然想拼命觸及肖邦、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斯克里亞賓等大型作品。不是說大型作品不可以去學習,而是不切實際的教學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究其原因,是學生不能確定鋼琴學習的原始動因,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專業(yè)特點。不少同學認為考試要演奏大型作品,才能獲得高分。故而,忽視基礎練習,不能按照循序漸進的客觀規(guī)律學習鋼琴,由此出現(xiàn)“拔苗助長”、“好高騖遠”的不良傾向。有的學生還甚至抵觸老師針對自身特點布置的小型曲目、標題小品的練習,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淺顯道理。
也有部分同學,固執(zhí)己見,偏廢全面系統(tǒng)學習過程,出現(xiàn)“挑食”現(xiàn)象。諸如,巴赫復調作品的練習,很多學生抵觸練習。其不知,被稱為鋼琴經典的“舊約全書”——《十二平均律》的藝術魅力和價值。那隱藏著BACH基因秘密的樂譜,難道只有上海音樂學院的趙曉生教授才能潛心解讀嗎?這樣一來,巴洛克時期的鍵盤復調音樂精品,就成為了這部分學生鋼琴學習進程中永久的荒漠地帶。認為中國作品與巴赫作品同日而語,只愿意演奏一些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的主調音樂鋼琴作品,荒廢了中國作品的學生也大有人在。其不知自1915年,趙元任正式發(fā)表的第一首中國鋼琴曲——《和平進行曲》,近百年來中國作曲家鋼琴曲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的進程。
宋代理學大師朱熹一言以蔽之:“百學須先立志?!币魳方逃龑I(yè)的學生,有必要在精練與泛讀的學習過程中,把握“度”的原則,不僅在演奏質量上不斷提高,更有必要在數量上不斷進行拓展。同時,更需要明確自己專業(yè)的特點,架構理論知識體系,通讀中外鋼琴發(fā)展史,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獲取新知。正如劉勰所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顧名思義,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就在于培養(yǎng)教師。從鋼琴學科的角度來講,鋼琴教師的演奏起到示范的意義更加深遠。小到一個學生錯誤手型的糾正,大到鋼琴作品表演時的肢體語言動作,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文敘及,一些不良現(xiàn)象,其引發(fā)的后果很少有人顧及。比如說,部分學生,往往喜歡選擇自己力所不及的作品來練習,這種現(xiàn)象勢必造成隱患和惡性循環(huán)。打個比方說,一個胸有成竹的廚師駕輕就熟地做菜,和一個徒弟照著菜譜做菜,哪個更好吃?道理不言自明。廚師高超廚技的火候掌握,是不會寫在菜譜上的。同理而言,一個學生演奏鋼琴作品,只有達到脫譜的程度,才能夠有肢體語言表現(xiàn)的可能。但是真正能夠達到“物我兩忘”的熟練演奏地步,還要有更多的心理因素的訓練。往往有些同學不能夠潛心研究體會與刻苦練習,僅僅依靠肢體語言模仿,如此一來就出現(xiàn)了作秀的現(xiàn)象。然而,鋼琴演奏技術與作品的真實情感的反映息息相關。正如杜甫所說“別裁偽體親風雅”就是要:“樂系于心,理思于心,象游于心,情發(fā)于心?!蹦切┲活欉x擇力所不及演奏大型作品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是無法表達出音樂中的真實情感的。
遙想,19世紀末愛迪生發(fā)明了留聲機,人類有能力記錄聲音的歷史至今不過百余年。然而,隨著人類的文明腳步的急劇加速,使得鋼琴教學也急速前進。時至今日,古老的黑膠唱片已被現(xiàn)代數字光盤所取代。音響、音像資料已不是少數專家所擁有的資本了。學生也同樣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搜到自己需要的各種資料。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浩如煙海的資料?卻成了新的課題,不得不引起教學中的反思。
一些同學,不惜重金,不吝嗇大量時間和精力,掌握了大量的音響資料,對這類學生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應該給予鼓勵。但是筆者卻要提出誠懇的忠告:“不要被音響、音像資料所禁錮?!庇型瑢W認為某某資料是權威,《音樂圣經》里提供的唱片目錄是最佳的版本。于是,開始刻意去模仿別人演奏的聲音或者演奏動作。模仿別人在某種程度上有積極的意義,但一味地去模仿,也就有了“東施效顰”的意味。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惫P者以為,合理地利用音響資料不在于刻意模仿,而更多的在于鑒賞、品評,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畢竟每個人在審美的趣味、審美心理、審美意識上都有著千差萬別,故而在大量的音像資料面前,更應該精心地去甄別,“擇其善者而從之”,而并非是在別人的誤導下,一味地去模仿某一位演奏家的演繹。如此在自己演奏鋼琴的時候,是將自我內心深處的美得以釋放,進而創(chuàng)造自我的美,而并非在別的演奏家影子里尋求自我的存在。
綜上所述,如諸葛亮所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痹谝魳方逃龑I(yè)學習的學子,在學習鋼琴課程的時候,刻苦練琴之余,有必要積極思考,為自己樹立堅定的信念,正視自己的專業(yè)特點,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不斷拓展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樣才能夠逐步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苯K究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實現(xià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愿望,而不再空談“我的未來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