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燕
(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醫(yī)院三病區(qū),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腸黏膜炎癥和潰瘍性病變,臨床以腹瀉、黏液膿血便和腹痛為特征。本病屬中醫(yī)學泄瀉、痢疾、便血范疇,其發(fā)病蓋因飲食不節(jié),思慮過度,損傷脾胃,運化失司,水濕不化,趨于大腸;或肝強脾弱,肝脾不和,肝木乘脾或久病及腎,脾腎陽虛,關門不利所致。筆者將臨床工作中對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情志護理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較早公認的心身障礙之一,其發(fā)生和轉化過程與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素問°湯液醪醴論》謂:“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闭f明情志因素對疾病的轉歸有重大影響。護理上對平素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焦慮的患者給予相應指導,舒緩其緊張的情緒,解釋病情發(fā)展,拓展認識到疾病本質及其目前所處的狀態(tài)和治療方法,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病情變化,鼓勵家屬給予親情愛護。加強醫(yī)患溝通,耐心向患者解釋他們的疑問,安慰開導患者,從生活上給予關心體貼,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狀態(tài),介紹同類患者的治愈的經(jīng)驗,讓患者看到希望,使其配合治療,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1.2 飲食護理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存在營養(yǎng)障礙,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職、運化疏泄失常、病理性丟失等因素影響了營養(yǎng)素的吸收,護士在遵循飲食高營養(yǎng)、清淡少渣、易消化、有足夠熱量的原則外,根據(jù)證型差異,給予對癥治療[1]。大腸濕熱型:注意腹部保暖,忌食辛辣油膩食物,以防助濕生熱,飲食中加入馬齒莧水煎頓服,也可空腹食用馬齒莧粥;脾腎陽虛型:忌生冷肥膩食物,可常服黃芪粥,湯菜中加入肉桂粉、胡椒粉、干姜粉等以溫煦健脾;血瘀腸絡型:腹痛劇烈時予禁食,一般情況下予細軟的流汁或半流汁,如川芎汁;脾胃氣虛型:護理上特別注意腹部保暖,飲食宜清淡,忌生冷、肥膩、黏膩食物,食黃芪粥或山藥、大棗、扁豆、薏苡仁煮粥以健脾益氣;肝郁脾虛型:薏苡仁、山藥、陳皮泡水頻飲。
1.3 灌腸護理 中藥灌腸作為中醫(yī)外治法的延伸,是中醫(yī)護理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止痛、止瀉、促進潰瘍面愈合具有突出療效。護士在操作前應講解灌腸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解除患者對灌腸的恐懼,消除其緊張情緒。灌腸時動作要輕柔,切忌暴力蠻插,以防損傷直腸黏膜。灌腸速度不宜過快,壓力不宜過高,一般 100m L液體的藥物在 15~20min內灌完。灌腸后要仔細觀察患者的反應,是否有腹痛、腹脹等。若出現(xiàn)脈細數(shù)、血壓下降現(xiàn)象,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采取措施。
1.4 生活起居調護 患者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和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適當減輕工作、生活壓力,舒緩緊張、焦慮情緒,對有可能誘發(fā)本病的一些病因進行預防,避免疲勞和情緒激動。若發(fā)生腸道感染,要根據(jù)病原菌進行積極治療,防止轉為慢性腸道感染,因長期反復腹瀉對肛門周圍皮膚刺激而導致糜爛,故應保持皮膚整潔、干燥。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增大,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率呈上升、年輕化趨勢[2],其病程長,病情易反復,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生理、心理的復雜變化,這種變化在向積極方向發(fā)展的同時對其病情本身來說是積極的,尤其是心理上的變化將直接對病情變化產(chǎn)生深刻影響,因此情志護理是關鍵,并且在護理上配合有針對性的辨證施膳,攝身起居,將中西醫(yī)相結合,心理護理與軀體護理相結合,使患者樹立治愈信心,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學會自我保健,保持規(guī)律生活,以最佳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從而取得最佳療效,提高生活質量。
[1] 梁春華,李青,周秀麗.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辨證施護[J].河北中醫(yī),2009,31(2):297-298.
[2] 欒雯,王新會,劉紅梅.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yī)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