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航 曲波 張延菊
委陵菜屬在植物界中大約有500種,分布極廣泛,橫跨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智利、新西蘭及塔斯馬尼亞島等地;我國委陵菜屬資源豐富,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我國有86種,4個變種,廣泛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常生長于河岸、路邊、山坡草地,海拔500~4100 m。本屬有許多藥用資源植物,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如鵝絨委陵、翻白委陵菜等,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顯的抗糖尿病、抗菌抗病毒、保肝及鎮(zhèn)痛作用,并在臨床上用于治療糖尿病、炎癥、痢疾等疾病,同時也是常見的飼料植物,但是有關委陵菜屬在飼用價值及其開發(fā)利用上還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對其化學成分進行綜合分類,并將委陵菜屬中可作飼用的植物進行介紹,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委陵菜屬植物提供參考依據。
委陵菜屬(Potentilla L.),薔薇科,全球共有200多種,廣泛分布于北溫帶,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灌木;葉為指狀或羽狀復葉;花大部分兩性,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萼廣展,5裂并有5枚附萼介于其間;花瓣5,黃色、白色或紅色;雄蕊多數;心皮多數,1室,有胚珠1顆,花柱脫落;瘦果小,花托于成果時干燥。
近些年以來,隨著委陵菜屬植物被廣泛應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委陵菜屬的化學成分,目前已分析出的化學成分主要有七類,分別為三萜及其衍生物、黃酮和多酚類及其衍生物、甾體類、單萜和倍半萜類、果膠、揮發(fā)油,以及其他物質。
本屬植物中已分離出多種三萜及其衍生物,其中劉普等(2006)從中華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中分離出15個三萜類化合物,分別為α-香樹素(αamyrin)、β-香樹素(β-amyrin)、2α-羥基烏蘇酸(comsolic acid)、薔薇酸 (euscaphic acid)、坡模酸(pomolic acid)、委陵菜酸 (tormentic acid)、2α,3α-二羥基-12-烯-28-烏蘇酸 (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β,3β,19α-三羥基-12-烯-28-烏蘇酸(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積雪草酸(asiatic acid)、24-羥基委陵菜酸 (24-hydroxy tormentic acid)、2α,3α,19α,23-四羥基-12-烯-28-烏蘇酸(mytianthi cacid)、齊墩果酸(oleallolic acid)、2α-羥基齊墩果酸(maslinic acid)、2α,3α-二羥基-12-烯-28-齊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沈陽等(2006)[4]從中華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中分離出2α-羥基烏蘇酸。王慶賀等從中華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中首次分離出了6個三萜類化學成分,分別為3-羥基-11-烯-11,12-脫氫-28,13-烏蘇酸內酯、3-O-乙酰坡模醇酸、白樺酸、3-氧代-12-烯-28-烏蘇酸、烏蘇酸、齊墩果酸。
薛培鳳等(2005)從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中分離得到了4個三萜化合物:烏蘇酸、委陵菜酸、2α,3α-二羥基-12-烯-28-齊墩果酸和薔薇酸。薛培鳳等(2005)從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中分離了5個三萜化合物:3β,24-二羥基-烏蘇-12-烯;3β-羥基-烏蘇-12-烯-28-酸;2α,3α,19α-三羥基-烏蘇-12-烯-28-酸;2α,3β,19α-三羥基-烏蘇-12-烯-28-酸;3β,24-二羥基-齊墩果-12-烯-28-酸。
委陵菜屬植物含有豐富的黃酮和多酚類的化學成分。其中沈陽等(2006)從中華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中得到5,7,4'-三羥基黃酮。薛培鳳等(2005)從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中分離了腺嘌呤核苷、芹菜素-6-C-阿拉伯吡喃糖基-8-C-葡萄吡喃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本屬植物中已分離出兩種甾體類化合物β-谷甾醇和胡蘿卜苷。它們分別為沈陽等(2006)從中華委陵菜中得到和蔡玉華等(2005)從三葉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um)中得到。
本屬的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由薛培鳳等(2005)從全草中分離了4個單萜類化學成分,分別是 (megastigman glycosides):citroside A,icarisideB1,(6S,7E,9R)-roseoside,(6S,7E,9R)-vomifoliol-9-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
本屬中已鑒定出含有50種揮發(fā)油成分,是由婁寧等(2004)從毛銀露梅中分離到了101種化合物,主要含有的是十八碳烯-9-酸,二十八烷和油酸鹽乙酯。
除以上化學物質外,本屬植物中還分離出了其它的化學成分。黃青等(1990)從粘委陵菜(Potentilla viscosa J.Don.)根中分離出7個鞣制成分,分別為(+)-兒茶素、(+)-兒茶素3-O-β-D葡萄糖苷、afzelechin-(4α-8)-兒茶素、原花色苷元B-3、原花色苷元B-33'-O-β-D-葡萄吡喃糖苷、原花色苷元C-2、粘委陵菜素(Potentillianin)。
高雯(2007)從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離得到4個化合物,經鑒定分別為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苯甲酸(benzoic acid)和沒食子酸(gallic acid)。
目前較新的植物資源分類方法是由朱太平等(2007)提出的一種植物資源分類,將中國資源植物分為14個大類。委陵菜屬中有很多利用價值較高的植物,不僅在醫(yī)用、藥用及食用方面有著良好的作用,而且還可作為鋪設草坪美化景觀的園林綠化原材料,但是作為飼草資源還沒有得到較好的利用,以下把可作飼草的委陵菜植物作一介紹。
俗名為翻白菜、老鴉翎、白頭翁,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覆瓦委陵菜為多年生草本,高約30~60 cm。根較粗,圓柱形,近木質化,黑褐色。莖直立或斜升,有毛。基生葉與莖生葉均為奇數羽狀復葉,具小葉11~25,葉背密被灰白色絨毛。
覆瓦委陵菜適生性強,既能生于戈壁沙灘,河灘與陰濕草地處也能生長良好,為中等牧草,適口性好,目前還沒有人工栽培。
俗名為老鴉膀子,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羽狀復葉,基生葉多數,基部有膜質耳狀托葉,小葉無柄,邊緣有細尖鋸齒,莖生葉較小。生于西北的鵝絨委陵菜具塊根,當地稱為“蕨麻”。
鵝絨委陵菜生態(tài)適應性廣泛,生長速度快,根系發(fā)達,在各種草地類型中均可成為建群植物和優(yōu)勢植物,在西北地區(qū)分布較廣,其莖葉適口性好,塊根營養(yǎng)價值較高,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及藥用成分,目前已有栽培。
多年生草本。根纖細,暗褐色。莖匍匐,綠色,有時為紫紅色或暗紅色?;~與莖生葉均為掌狀復葉,小葉 3~5,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 2~3 cm,寬 1~1.2 cm,基部狹楔形,先端尖、邊緣有缺刻狀鋸齒,表面綠色,有光澤,背面淡綠色。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的干旱地區(qū),嫩苗可以食用,成草是牛羊的上等飼料,目前已有小面積栽培。
一年生草本,高15~45 cm。根細長或較粗壯。莖多頭,平臥、斜升或近直立,上部分枝。羽狀復葉,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小葉7~9,小葉無柄,托葉膜質,頂生小葉倒卵形,常與葉軸相連呈深裂狀,側生小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基部歪楔形,先端鈍,邊緣有缺刻狀牙齒,表面粗糙,無毛,背面被伏毛;莖上部葉托葉膜質,小葉 3~5,較小。
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干旱及沙灘地區(qū),其出苗早,枯死晚,產草量高,可為家育飼料,目前還未見有栽培。
俗名為雞兒頭苗。匍匐莖發(fā)達,分枝多,節(jié)處著生多數不定芽和不定根,與土壤接觸后迅速生長;掌狀復葉,小葉5枚,菱狀倒卵形,淺綠色。
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及華北,多生長于海拔300m~2100 m地區(qū),見于陰濕草地、水泉旁邊以及疏林下,匍枝委陵菜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抗逆性,生長快,繁殖力強等特性,有試驗表明可作飼料添加劑飼喂蛋雞,目前已經栽培成功。
多年生草本,高30~50 cm。根柱形,莖直立,被白色長柔毛?;~為掌狀復葉5出,早落,托葉膜質,莖生葉掌狀復葉5~7小葉,托葉草質,葉柄具長柔毛,小葉邊緣有缺刻狀鋸齒,上下面被白色長柔毛,葉脈突出。
分布于我國西北,生于海拔1400~2200 m的山地草原、林中空地,已有試驗表明,直立委陵菜與金絲桃、拳參合用,對于牛、羊等新生犢腹瀉具有良好的療效,目前還未有栽培。
別名為菜飄子。多年生草本。根極多,簇生。莖直立或傾斜,有長柔毛?;~為奇數羽狀復葉,葉柄被開展疏柔毛;小葉5~9,上部較下部的大,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0.5~7 cm,寬 0.4~3 cm,兩面綠色,散生長柔毛,下面較密;莖生葉小,有3小葉,葉柄短或無。
莓葉委陵菜廣泛分布于東北、西北、華北地區(qū),春季萌發(fā)早,秋季枯死晚,生長期較長,葉適口性較好,莖葉能治療雞白痢和球蟲病,現已有栽培[19-20]。
當前,我國委陵菜屬植物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尚不完善,仍然停留在民用階段,不能夠形成產業(yè)化。觀賞植物類只是對匍枝委陵菜等少數品種進行過引種馴化,良種選育工作基本上是空白,這種狀況嚴重阻礙了本屬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因此,要使本屬植物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必須加強基礎性研究,為其開發(fā)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委陵菜屬植物資源的用途非常廣泛,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同時,委陵菜屬植物資源的利用必須走開發(fā)與保護相結合的道路。本屬植物資源分布的生境較為脆弱,如果亂采濫挖,不但會嚴重破壞植物資源,還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態(tài)惡化。因此建議對本屬植物資源進行有序的開發(fā),這樣才能達到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使資源持續(xù)利用將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1]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37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233-331.
[2]高雯.委陵菜的化學成分研究[C].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7:6-11.
[3]劉普,段宏泉,潘勤,等.委陵菜三萜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22):1875-1879.
[4]沈陽,王慶賀,林厚文,等.委陵菜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藥材,2006,29(3):237-239.
[5]薛培鳳,喬梁,梁鴻.翻白草化學成分研究 [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4):1052-1054.
[6]薛培鳳,路新華,王鉀,等.多裂委陵菜中的四甲基環(huán)己烯型單萜苷[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3):983-986.
[7]蔡玉華,劉梁,韓丁獻,等.三葉委陵菜根化學成分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27(9):22-23,63.
[8]婁寧,李亞,李瑜.毛銀露梅揮發(fā)性化學成分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2004,40(4):58-61.
[9]黃青,張本,張洪巖,等.粘委陵菜中的鞣質成分的研究[J].化學學報,1990,48:825-829.
[10]薛培鳳,喬梁,梁鴻,等.多裂委陵菜化學成分的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6(1):21-23.
[11]朱太平,劉亮,朱明.中國資源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2]張勇,王一峰.國產委陵菜屬植物資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34(1):59-62.
[13]張勇,李鵬,李彩霞,等.委陵菜屬藥用植物[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5(2):80-83.
[14]李軍喬.青海省野生資源植物——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 L.)的應用研究[J].生物學雜志,2003(5):23-26.
[15]王謝忠,胡庭俊,李曉明,等.蕨麻多糖的提取、含量測定和理化性質分析[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6(2):34-35.
[16]張彥芬,吳學明,高輝,等.青藏高原東北部鵝絨委陵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前景的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6,15(3):193-196,200.
[17]李棟元,毛東風,楊具田,等.蕨麻營養(yǎng)成分測定與分析[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7,26(3):43-44.
[18]張慶良,陳秀紅,張仁富,等.匍枝委陵菜的園林應用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6(2):25-26.
[19]張驍煥,張招婷.莓葉委陵菜治療雞白痢和球蟲病效果好[J].浙江畜牧獸醫(yī),2002(1):39.
[20]劉心波.莓葉委陵菜的引種栽培[J].北方園藝,1998,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