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再生能源發(fā)的電能要占美國總發(fā)電量的12%。然而,美國能源部屬下的能源信息管理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認為風能、波浪、太陽能等可以生產(chǎn)全美93%的電能,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巨大無比。
如果可再生能源能夠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或者說在對抗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的話,毫無疑問必將迅速崛起。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斯蒂芬?皮卡拉(Stephen Pacala)和羅伯特?斯卡羅(Roberts Socolow)研究認為:要保持目前的碳排放水平,就必須從現(xiàn)在起到2055年間至少建造200萬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電廠,以有效代替現(xiàn)在的火電廠。
BrightSource能源公司計劃在未來建造2600兆瓦級的太陽能發(fā)電廠,公司的高級主管Keely Wachs雄心勃勃地說道:“該計劃將超過以往所有的計劃”。
下邊是世界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介紹:
位于達拉斯西100英里(合160千米),47000英畝(合19000公頃)的雪松、矮橡樹讓位于Horse Hollow風能中心的421座風渦輪,峰值發(fā)電量最高可達735兆瓦。這批風渦輪有2種型號,一種是由GE公司生產(chǎn)的,其發(fā)電能力為2911.5兆瓦;另一種由西門子(Siemens)公司生產(chǎn),發(fā)電能力為1302.3兆瓦。該發(fā)電廠于2006年建成,由佛羅里達光能公司(Florida Power&Light)下的子公司NextEra Energy管理,該公司在全美境內(nèi)可發(fā)40億瓦的電能。
Horse Hollow風電廠的霸主地位不會長久,因為到2009年,E.ON氣候和可再生能源公司旗下的Rosecoe風電廠第四期工程竣工,裝有627座風渦輪,發(fā)電能力達781.5兆瓦。
其他在建的大風電廠還有:美國俄勒岡州的Shepherd’s Flat風電廠,裝有303座風渦輪,發(fā)電能力800兆瓦;瑞典的Markbygden風電廠,裝有1101座風渦輪,發(fā)電能力更是達到駭人的40億瓦。
從英國的Skegness海岸遠遠地就可以看到Lynn and Inner Dowsing風電廠,總裝機容量為543.6兆瓦,峰值發(fā)電量最高達194兆瓦。每個渦輪直徑有353英尺長(約107米),彼此之間用Hub相連—Hub埋在海平面下265英尺(約80米)深的地方。渦輪固定在高高的鐵塔上。該工程總耗資將近5億美元。
到2009年底,Lynn and Inner Dowsing風電廠將會被209兆瓦的Horns Review風電廠超過,該電廠修建在丹麥最西邊19~25英里(即30~40千米)的北海上(North Sea),總耗資達6.7億美元。另有英國London Array在泰晤士河河口外修建的裝機容量達1000兆瓦的風電廠將于2012年竣工。
世界上有好多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工程已矗立好久,如1967年建成、總投資約1.34億美元的法國Rance潮汐能大壩,是世界上最早也是目前依然位居第一大的河流潮汐能發(fā)電站。該電站的大壩位于Rance河的入??谔?,漲潮、落潮之間的最大幅度有26英尺高(約合8米)。潮汐流反反復復經(jīng)過大壩,電能也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總裝機容量達2410兆瓦。
不久以后,英國也將在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Severn河口處修建一座潮汐能電廠。還有眾多的電廠也會紛紛涌現(xiàn),最大的潮汐能電廠大壩會有7.4英里長(12千米)裝機容量更是達86億瓦—是美國目前總電量的5%。
與風力發(fā)電相類似,風力帶動渦輪旋轉產(chǎn)生電流,潮汐能發(fā)電用的也是流體的動能,只不過用的是流體為潮汐流或洋流。裝機容量有1.2兆瓦的SeaGen電站,實際上是由一對渦輪組成,每個渦輪直徑有66英尺長(即20米),可以旋轉180度,維修時可以將它們提升至水面上。上圖是正常工作情況下的渦輪。
到2015年,該紀錄將會被建在韓國Wando Hoenggan Waterways的工程打破,該工程投資8.2億美元,裝機容量有300兆瓦,60英尺高(18米)的渦輪靠自身重力固定于海底。
美國加州南部的太陽能熱電廠(Solar Energy Generating Systems, SEGS)自1990年建成后就一直獨占太陽能熱電廠的榜首,SEGS由分布在麼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里相互獨立的9個子電廠組成,總裝機容量為354兆瓦。該電廠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皆由Luz跨國公司一手完成,不幸的是Luz公司最后因稅收問題而破產(chǎn)倒閉。Luz公司的主席辭職后進入Brightsource公司,也是一家太陽能公司,該公司簽了2個大項目:即從現(xiàn)在到2017年建立14座太陽能電廠,總裝機容量達2600兆瓦。新修建的太陽能熱電廠將與SEGS截然不同:SEGS用長條形的槽子接受太陽能,而新建電廠將采用數(shù)以萬計的鏡面收集太陽能并將之反射聚焦于更便宜、更高效的中央集熱塔上。
Olmedilla光電廠(Photovoltaic, PV)用162000塊太陽能光電板組成,晴朗天氣下一天可以產(chǎn)生60兆瓦電能。該工程費時15個月建成,總投資有5.3億美元。Olmedilla光電廠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硅面板,又貴又笨重。而所謂的“薄膜式(thin-film)”太陽能面板價格會便宜些,盡管其單位面積的產(chǎn)能要低些。很快墨西哥南部的Rancho Cielo Solar Farm光電廠就會建成,該工程預計耗資8.4億美元,占地面積285公頃,發(fā)電量600兆瓦,全部采用“薄膜式”面板。
盡管由上世紀80年代時最高2000兆瓦的產(chǎn)量降到現(xiàn)在的1000兆瓦,大間歇泉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熱田,所產(chǎn)生的電能占加州北海岸地區(qū)總電量的60%多。美國第一座地熱電廠是在1960年于大間歇泉上建成,當時的發(fā)電量為11兆瓦,現(xiàn)在該地區(qū)單個電廠的平均發(fā)電量為50兆瓦。但是印尼很快要修建最大的地熱電廠,其發(fā)電量達330兆瓦。
位于芬蘭境內(nèi)的Oy Alholmens Kraft生物能電廠,燃燒物來源主要有樹皮、樹枝和泥炭,工廠里安裝著世界上最大的鍋爐—產(chǎn)生550兆瓦的熱能,可以輸出的最大電能為240兆瓦,同時產(chǎn)生160兆瓦的蒸汽(可供附近的工廠和居民使用)。工廠的經(jīng)理介紹道:我們一天得要120車滿載的生物燃料才行,每車燃料僅僅夠燃燒6~7分鐘。
到2010年,威爾士宣稱要建一座350兆瓦的生物電廠,問題是得從加拿大進口木材等燃料,這讓人不由地懷疑其可再生性。
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商用波浪能電廠有500英尺(約150米)長,11英尺(約3.5米)寬,它像蛇一樣蜿蜒,部分漂浮于海面部分侵入海里。該工程耗資1300萬美元,目前發(fā)電量為2.25兆瓦,西班牙計劃擴大規(guī)模以使總發(fā)電量達到21兆瓦。
2007年12月18日,中國的三峽水電站發(fā)電能力達到141億瓦,超過了巴西和巴拉圭邊界上的發(fā)電量140億瓦的Itaipu水電站,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三峽水電站位于中國南部的長江上,距湖北省宜昌市約40公里。到2011年,三峽大壩發(fā)電量會達到180億瓦,相當于18個大型核電廠,它的一個主發(fā)電機組發(fā)電能力就有700兆瓦。總工程建設耗資260億美元。
預計在2020-2025年完工的Grand Inga大壩,位于剛果共和國的剛果河上,其發(fā)電量達390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