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云
訂閱《中華詩詞》一年多了,對每一期都是細品慢嚼,愛不釋手。作為詩詞愛好者、作為中華詩詞學會的一名會員,很想對她談點什么。
一、亦詩亦理亦參禪
《中華詩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詩詞、有理論,有名家大作,也有草根詩人的起步作品,有韻律嚴格的古體詩詞,也有清風徐來的自由體詩,更有爐火純青、百煉成鋼的詩詞理論。讀后使人受益匪淺。
同時也明顯感受到,她在繼承古代詩詞精華的同時,對現(xiàn)代文明、現(xiàn)代內容、現(xiàn)代體式的探索與追求。正像馬凱同志所提出的詩詞“既要繼承,又要創(chuàng)新”,唯此才能在現(xiàn)代社會文學殿堂中有立足之地,才能與其他文藝形式并駕齊驅,呈百花齊放之勢。
讀《中華詩詞》,不僅能欣賞內容各異、風格各異、氣勢各異的作品,更能從其刊載的詩詞理論中,汲取豐潤的營養(yǎng)、品味不同的感受、豐富理論知識、提升境界和水平,直接指導創(chuàng)作實踐。有時感覺比一本專業(yè)的理論工具書更有效、更實用。
筆者不才,曾賦一首拙詩以表達對《中華詩詞》的感受:
珍珠寶藏蘊???,手捧神儀沁肺田。
葉茂枝繁言不盡,亦詩亦理亦參禪。
二、縝密思考、精雕細琢
一年多來,對《中華詩詞》喜愛有加,希望她辦得越來越好。同時,對她白玉上的微瑕也想斗膽提出一二,以使其更加完美,不負眾望。
(一)時效性
去年以來,越來越意識到詩刊內容未關注時效性。比如60年建國慶典結束很有時日了,雜志卻還在刊登該類題材的作品。特別是汶川地震,已過去近兩年了,2010年的第2期卻仍在刊發(fā)此題材詩詞。給人的感受:一是過時感。沒有了內容發(fā)生時的同感,不能引起共鳴、共振,就會有種過時感;二是給人以懸念和猜測。是否沒有了可選作品才不得不刊發(fā)以往的詩?還是礙于什么情況不能不登這些作品?
(二)作品質量
刊物的質量和水平來源于所刊作品的質量和水平。筆者認為,詩刊中個別作品值得商榷。有的作品不知所云,不知抒發(fā)的什么感受。比如;有一首寫汶川地震的詩《此刻,我的心里積滿了淚水》,筆者不才,讀了三遍都找不到同感,另外,其中把死難的災民比喻成“百合花”,以及“鮮艷如花的血水”也有種比喻不當?shù)母杏X。試想,一般情況下,把戰(zhàn)場上死難的烈士、赴外維和的死難警察等如此比喻尚可。因為他們是為國捐軀,光榮而神圣,猶如百合雪蓮。把死難的災民如此比喻,是從哪個角度考慮的呢?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以上班門弄斧,僅為一己之見,有冒昧處,還請編輯、“大家”們批評,初衷是希望《中華詩詞》能縝密思考,精雕細琢,越辦越好。
·來信照登·
貴刊20lO年第1期“新詩之頁”欄目宋邊《曲與直》一詩,與江西省贛縣客家詩詞楹聯(lián)學會會員許為俊(筆名:小星)的作品《曲與直》雷同。許詩2005年曾在北京《中國文藝》第一期“獲獎作品專號”發(fā)表,并獲“金麥稻杯”佳作獎。請你們調查處理,此風絕不能長!
許詩不僅2005年在《中國文藝》第一期發(fā)表了,他還出了詩集《三江口放歌》,于2007年12月由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江西省贛縣客家詩詞楹聯(lián)學會黃平淮
·詩壇信息·
尊敬的趙老師:新春好!
我是黑龍江大慶市的龐成言,有件事向你反映一下。在臨近春節(jié)時,我單位劉亞文女士因肝癌晚期陷入了昏迷。當我們得知消息趕到醫(yī)院時,她已經昏迷了近三個小時,人事不省。這時,當詩友告訴她已被批準加入中華詩詞學會時,她的眼睛睜開了,固她已經不能說話,所以詩友問她說,你雖不能說話,如果你聽到了就點點頭時,她睜著眼睛連點了兩下頭。隨后就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來,幾個小時以后就平靜地謝世了。一個人在彌留之際,連對親人的呼喚都毫無反應,在聽到她夢寐以求的加入中華詩詞學會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時,竟能暫短的清醒過來,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這充分說明了中華詩詞及中華詩詞學會在我們基層普通詩友心目中的魅力!彌留之際的等待,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例子,沒有絲毫的文學加工。我想這個例子能給您和學會提供一個感人的實例。
黑龍江大慶市龐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