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寒
世間萬物皆有天敵。書籍的天敵除了秦始皇等不喜歡書的人以外,還有一種動物,叫做衣魚。百度百科上講:“衣魚,是衣魚科昆蟲的通稱,一類較原始的無翅小型昆蟲,全世界約有100多種。衣魚的個體發(fā)育過程經(jīng)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時期,屬于表變態(tài)(昆蟲不完全變態(tài)的一個類型)。俗稱蠹(dù)、蠹魚、白魚、壁魚、書蟲?!庇腥吮涣R作書蟲,就是被指認為這樣一種昆蟲。
蠹魚到底長什么樣呢?估計現(xiàn)代人見過的不多,因為蠹魚愛好富含淀粉或多糖的食物,如糨糊、書籍裝訂物、照片、糖、毛發(fā)、泥土等,但如今出版的書所用紙張不像以前那么純粹了,既不含淀粉,也不多糖,多的是莫名化合物。蠹魚們與其與時俱進,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還不如干脆吃點別的。再說,書籍本來就不是他們的主食,彷佛饑民生活中的土豆、地瓜,救急用的。其實,即使蠹魚繼續(xù)吃書,人們也不見得恨之入骨。
從某種意義上講,讀書人跟蠹魚都在吃書,彼此應(yīng)有惺惺相惜之感。
英國作家威廉·布列地斯在《書的敵人》一文中列舉了自己見到的和聽聞的幾種蠹魚?!八矚g潮濕和溫暖,嗜食任何纖維物質(zhì)?!贿^我推測它如果不十分強壯,油墨對于它的健康便不很適合,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有字的地方所穿的洞,它的長度似乎不能提供足夠的食料以供幼蟲發(fā)展變化之需?!?879年,有位友人郵寄了一只肥壯的小書蟲給作者,作者將它養(yǎng)在一只小盒子里,并且給了它一些碎紙片?!八鼘摮粤艘恍∑?,不過不知是否由於新鮮空氣太多,還是不習(xí)慣這樣的自由,還是因為食物改變了的緣故,它漸漸地衰弱起來,終於在3個星期之后死了。”1882年,大英博物館一位博士送了作者2只書蟲(奇怪,為什么總送這種東西?),其中一只很快就死了,另外一只堅持了18個月。這使得作者可以近距離打量這只小蟲?!拔医弑M我的能力照料它:將它放在一只小盒子中,選擇了3種舊紙給它吃,很少去驚動它……顯然不愿過這樣幽禁的生活,吃得很少,活動得很少,甚至死了以后的樣子也改變得很少?!峭该鞯?,像一片薄象牙一般,身上有一條黑線,我猜想這大約是它的腸子……非常緩慢地喪失了它的生命……”
總體上看,蠹魚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柔弱,同時對環(huán)境的要求也很高。我感覺,這跟讀書人差不多。真正的讀書人,躲在世界一角,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就算再落寞也不靠傷害別人來救贖自我。寫到這里,腦子里忽然無緣無故冒出一句話——寧要無害的蠹魚,不要有害的學(xu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