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北京 100048)吳亞鳳
目前,國內對于燒堿蒸發(fā)過程中的濃度測量手段依然比較有限,測量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線測量的方法通常為音叉法、Y射線法、光電法、密度法等[1],但是由于燒堿液的高溫、強腐蝕、結晶、氣泡等因素,導致這些在線測量儀表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這類在線儀表高昂的價格,國內目前的現狀還是以離線測量(手工化驗)為主、在線軟測量為輔。
手工化驗的方式依然是絕大多數廠家使用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自動化程度非常低、生產效率低下,能耗高,不能滿足企業(yè)節(jié)能降耗、增強競爭力、大規(guī)?,F代化的生產要求。
國內現有的在線軟測量技術主要是使用“溫差法”[2],使用的數學模型是:
其中tf是堿液的沸點,在現實中使用堿液液相溫度;tw是汽相溫度;x是堿液的質量濃度;k、a、b、c是常數。這種方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 測量精度較低。一般認為其理論上誤差可達到0.5%,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是2%~5%,需要進行一些補償才能達到實用的效果;
? 現實中汽相溫度較難測量。一般使用蒸發(fā)器的真空度來間接測量。
使用(2)的經驗公式計算,其中tw是汽相溫度;P是蒸發(fā)器的真空度;d、e、g是常數。由于汽相溫度也是軟測量得來的,因此會引入間接測量誤差;
? “假溫差”的擾動。當真空度變化時間接計算的汽相溫度會發(fā)生變化,而實際的堿液濃度并沒有變化,但是軟測量值發(fā)生的變化,即所謂的“假溫差”。
現在人們對燒堿溶液的物理性狀已經有非常豐富和準確的認識,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數據,借助于這些數據,使用比較先進的數學模型與算法,可以比較準確地對燒堿濃度進行軟測量。
在燒堿蒸發(fā)過程中,其液相溫度、蒸發(fā)器內的壓力(真空度)是可測變量,因此,如果能由這兩個變量直接求出燒堿的質量濃度的話,則省卻了較多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從而獲得較為準確的軟測量數值。
圖1 燒堿水溶液的沸點-壓力-濃度曲線
圖2 燒堿水溶液的沸點-濃度曲線(常壓下)[3]
由圖1和圖2的曲線形狀,我們能大致得出一些結論:
? 溫度對濃度的影響應該是一個對數曲線;
? 壓力對濃度的影響應該是一個指數曲線。
因此,我們假設燒堿質量濃度、壓力、溫度之間的關系是:
其中:C是燒堿質量濃度(%),P是壓力(cmHg),T是燒堿沸點溫度(℃),a0、a1、a2、k是常數。
上式實際上是一個三維非線性數學模型,為了求解多維方程的未知數,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法,使得實測值Ci與計算值C(P,T)的差值的平方和最小,一般是需要測得一組數據,如:(C1,P1,T1),(C2,P2,T2),……(Cn,Pn,Tn)。并使得∑[Ci-C(Pi,Ti)]2最小。因此,求解過程如下:
從而得到:
將(4)、(5)、(6)、(7)式聯立方程組,并解之。
由于可以取多組(Cn,Pn,Tn)的值,因此,求解的(a0、a1、a2、k)也有多組數值,一般是將多組數值取平均值,即:
求得的數據是:
對于理論求出的數學模型,需要使用回歸分析的方法驗證其數據的有效性,即:數學模型是否可以較好地擬合實際數據。一般是借助相關系數“R”、統(tǒng)計量“F”、剩余標準偏差“S”進行判斷?!癛”越趨近于1越好,“F”的絕對值越大越好,“S”越趨近于 0 越好。如果對于一個求解出的數學模型,回歸分析的R,F,S參數不理想,就需要考慮該數學模型在初始選定參數關系式時不合適,并重新選擇一個參數關系式進行求解參數和進行回歸驗證,直到R,F,S參數在可接受的范圍。
對于該數學模型,使用現場實際測量的數據,計算出這幾個參數是:R=0.9984,F=7381.99,S=0.275。因此,該數學模型是比較準確的一個燒堿蒸發(fā)濃度軟測量模型。
基于該軟測量模型的燒堿蒸發(fā)濃度軟測量算法,在和利時的MACS系統(tǒng)上集成為一個標準算法模塊,該算法模塊的定義結構見圖3。
圖3 和利時MACS系統(tǒng)燒堿軟測量算法模塊頭信息
該軟測量模塊隨著MACS系統(tǒng)被應用在多個現場,取得了較好的測量效果。從現場實際運行數據上看,可以達到0.3%的測量精度,并配合自動燒堿出料程序,實現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表1是一些現場實際運行數據,從中可以看出最大軟測量偏差是0.25%。
表1 現場實際運行數據
該軟測量模塊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 確保測量數據的精度。一般采用選取合適的儀表量程,燒堿液相溫度儀表選取的量程范圍是50℃~150℃,壓力儀表的量程范圍是0~-70KPa(真空度);
? 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在算法模塊中,對于異常數據進行拋棄處理;對于突變數據進行平滑處理;
? 工況保護。對于出料、進液等非正常工況下,其軟測算法要進行保護,只有工況進入穩(wěn)態(tài)時,才進行運算與控制。
采用新的數學模型,利用軟測量技術對燒堿濃度進行軟測量以及出料控制,省去了在線分析儀表建設初期高額的投資以及降低了后期系統(tǒng)維護的難度,提高了企業(yè)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使得產品品質穩(wěn)定,達到了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節(jié)能降耗的現代企業(yè)運行目標。
[1] 張光新等. 燒堿蒸發(fā)過程出料濃度軟測量技術研究[J]. 儀器儀表學報,2004, 25(4): 675-676.
[2] 張善民. 燒堿蒸發(fā)過程自動化控制原理[J]. 氯堿工業(yè), 2002, (2): 24-26.
[3]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氯堿工業(yè)理化常數手冊[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1988, 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