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鐸,王紅敏
?
銀杏大蠶蛾生物學特性與防控技術研究初報
魏振鐸,王紅敏
(欒川縣林業(yè)局,河南 471500)
銀杏大蠶蛾在河南省1年發(fā)生1代,以卵在樹干上越冬,幼蟲4月下旬開始活動, 7月份開始結繭化蛹,8月中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產卵,在欒川縣主要危害核桃,嚴重時可將林木葉子吃光。欒川縣主要采取收購蟲蛹集中銷毀和采用25 %滅幼脲3號1 500倍液進行防治,防治效果達90 %以上。
銀杏大蠶蛾;生物學特性;防控技術
銀杏大蠶蛾(Dictyoploca japonica)又名白果蠶,俗稱白毛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幼蟲雜食性,取食核桃、銀杏、柳、樟、楓楊、鹽膚木、櫻花、樸、紫薇、栗、柿、梅、李、梨、蘋果等的葉片。發(fā)生嚴重時,能把整株葉子吃光,造成樹冠光禿,種子減產,并影響次年的開花結實。在欒川縣主要危害核桃,1998年~2001年曾造成欒川縣叫河鄉(xiāng)梨樹溝村全部核桃絕收,是欒川縣核桃主要害蟲之一。2004年~2007年采用野外調查和室內飼養(yǎng)相結合的方法,對銀杏大蠶蛾進行了觀察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野外觀察設在叫河鄉(xiāng)梨樹溝村晚陽溝,海拔1 200 m,選擇5株樹冠較小核桃樹進行觀察,室內飼養(yǎng)點同樣設在晚陽溝,防治實驗點梨樹溝村爐子。
選擇5株樹冠較小核桃樹觀察銀杏大蠶蛾初始危害、化蛹、羽化、產卵情況,并和室內飼養(yǎng)情況相對照。
7月份銀杏大蠶蛾化蛹后采集30只蛹放入養(yǎng)蟲籠中進行室內飼養(yǎng),觀察其羽化、產卵情況,并和野外觀察情況相對照。
選擇人工防治和仿生制劑進行防治實驗,探索最佳防治辦法。
成蟲 屬大型蛾類,翅展90~150 mm,體長25~60mm。雄蛾觸角羽毛狀,雌蛾觸角櫛齒狀。體灰褐色或紫褐色。前翅頂角近前緣處有一黑斑,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翅反面呈眼珠形,周圍有白色至暗褐斑紋;后翅中室端部有一大圓形眼斑,中間黑色,外圍有一灰色橙色圓圈及銀白色的線兩條,翅反面無眼形。
卵 短圓柱形,長徑為2~2.5 mm,短徑為1.2~1.5 mm,初產卵為灰褐色,孵化時轉為黑色,有灰白色花紋,一端有圓形黑斑。
幼蟲 初孵時黑色,體長5~8 mm,體被稀疏白色絨毛,后逐漸變密。3齡后體形明顯增大,顏色漸變。4、5齡后,幼蟲分有綠和黑兩種色型。綠色型氣門上至腹中線兩側為淡綠色,毛瘤有1~2根黑色長刺毛,其余為白色刺毛。黑色型氣門上線至腹部門中絨兩側為黑色,氣門藍色,體長密生白色長毛,毛瘤上有3~5根黑色長刺毛,其余為黑色短刺。蟲體有毛束2對,由黃綠變?yōu)榘咨?,著生?個瘤上。除尾節(jié)外,各節(jié)兩側下主豎生一個藍色橢圓形斑。
蛹 蛹為被蛹,外包被黃褐色堅硬的網狀繭。初化蛹時為黃褐色,接近羽化時,由黃褐色變?yōu)楹诤稚4朴驾^大,長50 mm左右,單雌蛹平均重6 g左右,雄蛹較小,長35 mm左右,單雄蛹平均重3.5 g左右,復眼呈棕色而凹陷,腹部第5、6、7三個節(jié)間由3條棕色帶組成,繭常附著寄主枝葉上。
銀杏大蠶蛾在欒川縣一年發(fā)生1代。卵期由前一年8月中旬~9月中旬開始,到次年4~5月。4月底至5月初幼蟲開始孵化活動;幼蟲期約60 d,7月下旬開始結繭,經一周左右化蛹,蛹期約40 d,8月中旬~9月上旬為成蟲期,成蟲羽化期約10~25 d,大多于傍晚羽化,剛羽化時,蛾體周身潮濕,翅緊貼體壁,1~2 h后即能飛翔。羽化后即交尾產卵,從8月上旬開始到9月上旬產卵完成。一頭雌蛾可產卵250~350余粒,據(jù)觀察成蟲羽化率為80 %~90 %左右(詳見羽化情況表)。 卵集中成堆或單層排列,多產于老齡樹干表皮裂縫或凹陷地方,位置在樹干3 m以下1 m以上。幼蟲孵化不整齊,一般陽坡早于陰坡,前后可以相差半個月之多。初孵幼蟲群集在卵塊處,1小時后開始上樹取食,幼蟲3齡前喜群集,4~5齡時開始逐漸分散 ,5~7齡時單獨活動,一般都在白天取食。
表1 銀杏大蠶蛾羽化情況觀察
人工防治 在卵期,根據(jù)其產卵地點選擇性強、卵期長、卵塊集中并易于清除的特點,在銀杏大蠶蛾大發(fā)生時,組織人力清除卵塊,如:冬季結合樹木修剪刮樹皮,鏟除附在上面的卵塊,可減少越冬蟲卵;在蛹期,利用銀杏大蠶蛾幼蟲綴葉結繭化蛹的特性,可在核桃樹下周圍的灌木雜草上拾摘銀杏大蠶蛾綴葉繭蛹,然后集中銷毀。 8~9月份雌蛾產卵前,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效果良好。其中蛹期收購蟲繭集中銷毀,最為易行且效果較好。
仿生制劑防治 銀杏大蠶蛾3齡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點,在5月上旬噴25 %滅幼脲3號1 500倍液進行防治,防治效果達90%以上。為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也可輪換使用3 %高滲苯氧威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1.2%苦煙乳油植物殺蟲劑釋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
[1]蔡邦華.《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0.
2010-03-11
S664.3
B
1003-2630(2010)01-0034-02
(責任編輯:王團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