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魯生
30多年前,英國人羅伯特·考克斯在擔任阿根廷英文報紙《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主編時,披露了數萬人在阿根廷軍政府的殘暴統(tǒng)治之下,在集中營神秘“失蹤”的消息。
但直到最近,阿根廷人才知道,在當年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是這位英國新聞人在默默地為他們吶喊。
最后一刻,我保住了性命
1976年3月24日,阿根廷軍隊發(fā)動政變,推翻了瑪利亞·貝隆政府,建立了名為“執(zhí)政委員會”的軍政府。
軍政府在政治上實行殘酷的高壓政策,成立了由軍人和秘密警察組成的“秘密行動隊”,經常在大街小巷逮捕所謂的嫌疑分子,然后將其關入集中營。在軍政府統(tǒng)治時期,約有3萬人神秘“失蹤”。
失蹤者的家人到處尋求幫助,但在當時的高壓環(huán)境下,阿根廷境內的媒體對此噤若寒蟬。
走投無路之際,一些人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了發(fā)行量非常小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請求該報在頭版顯要位置刊登他們家人“失蹤”的消息。雖然在當時有很大的風險,但在羅伯特看來,這是新聞人必須做的事。
一樁樁駭人聽聞的事件被《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披露出來,這份報紙的發(fā)行量也節(jié)節(jié)攀升,從最初的每日幾千份攀升到兩萬份。迫于輿論壓力,軍政府釋放了一些報道中提到的被關押者。
瑪利亞·布蘭科和她的3個女兒由于受到反對軍政府的丈夫的牽連,被關進了集中營。她們最初被關押在設于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qū)的“五月營區(qū)”,在軍政府設立的所有集中營中,“五月營區(qū)”最為臭名昭著。
“關在這里的人大多是待處決的死囚。”布蘭科說,“不過《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刊登了我的消息,說我是無辜受牽連的,并說軍政府濫殺無辜。就這樣,在最后一刻,我保住了性命?!?/p>
阿根廷欠他的更多
軍政府上臺后,羅伯特認為自己必須站在它的對立面揭露它,批判它,因為它代表著暴力、恐怖與退步!
他在報紙第一版刊登被監(jiān)禁者的照片,還在文中質問軍政府:“這些人到底犯了什么罪?”“必須馬上釋放他們!如果不釋放他們,我們將刊登更多受害者的消息及照片?!?/p>
羅伯特的行為激怒了軍政府。一天,他被兩名便衣警察秘密逮捕。羅伯特記得,地牢入口的前面有一堵墻,上面畫著一個大大的納粹標志,他意識到:“童年時期轟炸倫敦的納粹在這里復活了?!?/p>
被捕后,羅伯特的妻子達薇雷奧動用在阿根廷的一切關系,幫助羅伯特僥幸逃過一劫,但是他“在阿根廷的日子也到頭了”。
離開阿根廷后,羅伯特帶著家人來到了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并進入當地的《郵件與信使報》工作。
2008年,羅伯特的英文版自傳《骯臟的內幕,骯臟的戰(zhàn)爭》付梓印刷。2009年,這本書被翻譯成西班牙語在阿根廷發(fā)行,這給了羅伯特和家人重返阿根廷的機會。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宣傳自傳時,羅伯特經常遇到有人跟他打招呼,向他致謝?!翱傆腥俗呱锨皝砀嬖V我:‘你曾經救過我。這似乎讓我回到了以前的歲月,真令人震撼!”
在歡迎羅伯特的人群中,有一個名叫約格·馮泰韋基亞的人,此人是阿根廷“側影”傳媒集團的董事長,也是當年被羅伯特拯救的無辜者之一。
他說:“我欠考克斯先生一條命,阿根廷欠考克斯先生的更多。考克斯先生當年的所作所為,是最為單純而不失正義的新聞行為,阿根廷所有的新聞人都應該向他學習。”
(張新鑫摘自《青年參考》第1562期,杜鳳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