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端木松
2004年的法國思想界彌漫著一種哀愁的氣氛。在德里達去世之前,知識界就在哀悼法國的沒落。夏季法國主要媒體《費加羅報》發(fā)起題為“成為法國人意味著什么”的大討論,多位哲學家、政治家、學者和作家陸續(xù)發(fā)表了文章。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幾本反思當前法國危機的著作(如尼古拉?巴夫瑞茲的暢銷書《沒落中的法國》)在讀書界引起關注,成為觸發(fā)這場討論的一個契機。許多文章彌漫著一種悲觀的基調(diào),透露出知識界對民族現(xiàn)狀和前途的深重憂慮。端木松的這篇文章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雖然也有對現(xiàn)實的擔憂,但他還是為法國的未來指出了一條希望的道路。該文最初載于2004年7月12日的《費加羅報》,后收錄在2009年9月出版的《時間的味道》隨筆集中。
——譯者
今天發(fā)生了什么?閉上眼睛,以手掩面是無用的。似乎一切都在變糟。昨日如此強大和富裕的法國消失了。她再也不能去正視自己的責任。她的獨特性受到了歐共體主義的威脅。改革是必要的,但又幾乎是不可能的。法國人的自我感覺正從一流轉(zhuǎn)變?yōu)槎骰蛉鳌?0世紀后半期最明智最受尊敬的知識分子雷蒙?阿隆,他的繼承人尼古拉?巴夫瑞茲是法國沒落的預言者。今天的法國人是氣餒的。
在所有糾纏匯集的問題背后,可以肯定一切的不足來源于我們自身對過去和未來的看法。這并不是說我們不再以自己的歷史而自豪,而是我們太忽視自己的歷史了。在電視的競賽節(jié)目中,我們每個人都聽到過選手們很自負地把路易十四排在弗朗索瓦一世前面,或者主觀地指出拿破侖是于公元800年在羅馬加冕為皇帝的。我們不再關心什么構(gòu)成了法國,誰造就了法國。我們是怎么來的,從哪里來的都不重要。我們的歷史成了一個深刻的謎。
沒有過去的人也不會有未來。我們很大一部分的不足來自于希望的破滅。黑格爾說過,“歷史意識的第一等級,不是回憶,而是預言、期望、諾言。”但歷史不再向法國人允諾任何事情了。
法國人已放棄了希望。過去宗教曾是一種希望,革命也是一種希望,強大曾是一種希望。在更低一級的水平,繁榮也是一種希望。但這一切都失效了。在世紀的演變之中,從中世紀一直到大革命,過去聽天由命的法國人,認為明天和昨天是相似的。在文藝復興,尤其是啟蒙時代,還有后面的大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時期,法國人認為明天會比今天好。雨果就是這種等候曙光的頌揚者:“昨天是一個怪物,而明天會是一個天使?!钡且磺卸几淖兞?。當今法國人的斗志逐漸衰弱,這是明顯的,這也是自古以來第一次,明天不會勝過今天。
當然,全球都情況不佳。人類憂心于核技術,擔憂全球變暖或降溫,人們不為疾病憂心,或許也不必為進步而擔憂,并不是因為后者人們做不到,而是已很好地做到了。但是一些人比別人更痛苦?;蛟S,應該高興的是,中國和印度的孩子會比他們的父輩生活得更好。但是我們的孩子將來不會比我們生活得更好。
在這種情況下,有半個世紀,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那么快樂、那么迷人、那么無憂無慮、那么有趣的法國人變成了悲觀主義者。每過一年,他的悲觀就更多一點。可以肯定今天的法國人不再信任他們的政治人物。他相信什么呢?他什么也不信任了?;蛟S,法國人有不安和激動,有時還有悲傷,但也至少有熱情——現(xiàn)在法國人唯一的熱情——是他們的球隊,是齊達內(nèi)和藍色軍團從此構(gòu)成了民族團結(jié)的唯一紐帶。愛國主義變成了體育運動。在人們經(jīng)常貶低的足球和電視之外,不再有任何事情能把法國人聚集起來,讓他們關心自身之外的世界了。過去法國人喜歡戰(zhàn)爭、愛情、榮譽、詩歌、文字游戲和傲慢的言行?,F(xiàn)在的法國人則滿足于成為一個好抱怨的人。
今天的法國人,所有的社會階層,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首先是一個愛發(fā)牢騷的人。谷克多在他那個時代就已給法國人下過一個有趣的定義:“這是一個壞脾氣的意大利人?!狈▏耸遣粷M的,也是不幸的。你會驚訝于他們的文學、戲劇、電影、藝術變得越來越沮喪,你會驚訝于每次選舉他都反對現(xiàn)任政權(quán)。
我們還有什么呢?我們已失去了自身的歡樂。我們已失去了自身的偉大。我們唯一沒有失去的是我們的帝國,但是我們不再像不久以前那樣引以為榮了。一位以色列領導人在私下里肯定,假如有一天,幸虧那不大可能,以色列和法國之間發(fā)生沖突,以色列的600萬人口對抗法國的6,000萬人口,以色列的軍隊會在8日之內(nèi)占上風。是的,當然,我們?nèi)杂凶约旱膹娞?。尼古?巴夫瑞茲為了證明他的備受爭議的論題,提供了所有的數(shù)字。人們在哪里還會比法國生活得更好呢?我們的衛(wèi)生體制是世界一流的。高速列車和空客都是讓人們羨慕的。法國的企業(yè)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所有的外國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我們中的一員。反觀自身,我們是幸運的。但問題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是處于上坡還是下坡。很少有人敢肯定明天的法國會比過去更富裕,更強大,更有影響力。
在這個讓人傷心的處境中,對于這個問題:“成為法國人意味著什么?”有一個經(jīng)典的回答,因為我們?nèi)w的知識分子讓我們充滿了一致的感動。他們的答案是這樣的:“我的祖國是我的語言?!笔堑?從帕斯卡爾到阿拉貢,從龍沙和拉辛到瓦雷里和克洛岱爾,實際上我們的法語在許多字句上都滲入了我們的愛和感激。但我們衡量的不是自身的感情也不是熱情,而是自問法國的未來。
碰巧我手頭有20世紀初幾個七八歲的小學生們的練習冊,還有最近的一期《爭論》雜志,這是一本不錯的雜志。這些一戰(zhàn)之前的小學生們的作文是質(zhì)樸的、迷人的。在《爭論》中,有兩個教員米歇爾?勒魯和米哈伊?葛蘭敘合寫的一篇文章,此外它還受到了國家教育部評估與預測司女司長的嚴厲駁斥,她對公眾教育水平的下降全部予以否認,但是承認了“原地踏步”,兩位教員展示了他們六年級學生的一次命題作文的全部內(nèi)容,題目是:《博比,他的狗,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寶庫》。下面摘選的一部分足以說明當前討論的話題:“banbou net il ne revint pas.alors il vat le chercher, celce ninute il adercu un batar alonge Bob le leve mele batard ce reconcha aussi t坱 il avait un patte brisé il etait jéne bob le porta 10 minites il retroves les trotriester du chiens apre il reprar 10 ninutes plus tard il retrouve son acie acote d饀ne toite en fer sete le tresors.”(文中錯字連篇,沒有標點符號,即使講法語的法國人也不知文中所云?!g注)
這種災難比外族入侵更為嚴重,如同廢除法語代之以盎格魯—撒克遜的字詞。這危險是來自內(nèi)部的。法語一直是我們存在的家園,難道今天可憐的法語要毀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嗎?
應該灰心喪氣嗎?自暴自棄?法國人習慣了在危難之中生活,而他們又總是能重新站起來。他們會想起阿金庫爾戰(zhàn)役,會想起特拉法加海戰(zhàn),會想起滑鐵盧,會想起色當,會想起五月風暴。那么法國人怎樣才能從現(xiàn)在所處的不妙處境中重新站起來呢?首先,法國人應該認識到他們最缺乏什么,這就是希望。如果他們對自己的祖國沒有回憶,他們就沒有希望。
成為今天的法國人,首先要為法國而自豪。要為法國自豪,最好是要了解她。如果孩子們在學校里不再學習法國歷史、她的偉大和她的語言,那么法國人真的就不會有什么希望。
所有的人都模模糊糊地知道最重要的是語言。自然,人們也希望學到科西嘉語、巴斯克語、布列塔尼語、阿爾薩斯方言。但是法蘭西共和國的語言是法語。法語是一種文化的語言,打上了法國人近期的歷史和思想的印記。她是我們的力量,我們的驕傲,我們應該重新開始學習法語。
法語在歐洲的地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費加羅報》如實地反映過。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國家都不能捍衛(wèi)她,那么又如何在境外保衛(wèi)她呢?最根本的問題就在這兒。當前最迫切的工作是拯救我們?yōu)l臨毀滅的語言。人們要饒恕我說話的直白:做今天的法國人,就是要會說,會寫,懂得法語。
成為今天的法國人,毫無疑問,還要愿意做法國人。這是因為我們了解法國而自然產(chǎn)生的一種集體自豪感。如果我們不了解她,為什么還愿傳承它的歷史呢?割斷過去的未來是沒有意義的。成為今天的法國人,為了更好地支配一個全新的未來,就要牢記我們的歷史。
隨著世紀的變遷,我們看到了世界的風云變幻。歐洲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果自甘墮落,法國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按照我們悠久的傳統(tǒng),法國人是樂觀的。如果局限在歐洲,我們煩惱的問題會很難解決。在一個突然不像過去那么強大、那么重要的國家,人們不敢面對現(xiàn)實和自怨自艾,這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成為法國人意味著什么?”答案在法國人的手中?;蛘咚麄儫o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把它簡單化,忘卻,在悲傷中自我封閉,讓他們的語言自生自滅,起內(nèi)訌,與他們的鄰居隔絕?;蛘哂涀∽鳛榉▏说臉s耀和幸運,教導他們的孩子學習歷史和法語,大膽地與來自別處的做著同樣事情的人們交往,進入一個嶄新的無愧于他們歷史的未來。歌德說:“死而復生。”要獲得新生就要死去。為了變成全新的樣子就要脫胎換骨。在歐洲,堅持法國的偉大和法國人的幸運要比歐洲之外更有可能。如同在關鍵時刻總少不了解決矛盾的法國人,人們夢想著一個以無愧于它偉大名稱的法國作為標志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