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鮮花
字典里,“寵”字的一個意思是愛,另一個意思是縱容。以前都說中國人寵孩子,最近發(fā)生了幾件事兒,讓我覺得老外對孩子才是真寵。
去看溫哥華交響樂團的年度露天音樂會,結(jié)束時,已經(jīng)晚上9點半了,我們回家的必經(jīng)路段禁行,只能從另外一條路上掉頭回去。車很多,也不好意思加塞兒。于是,我們把車停在路邊,想等大家都走了再掉頭。
過了一會兒,一位開著冰淇淋車的老爺爺和我們打招呼,問我們是不是要掉頭。我們說是的,他就示意讓我們先走。這時,他用手做了一個睡覺的動作,意思是天很晚了,小朋友該早點兒回去睡覺了。很小的一個動作,讓人感覺很溫暖。
還有一次去維多利亞,需要開車上船。前面有很多車,看到我們車?yán)镉泻⒆樱判械娜司桶盐覀兎诺搅肆硗庖粭l比較短的隊伍里,方便我們盡快上船。
平時帶著孩子外出,路上的行人都會對孩子報以善意的微笑。那眼神會讓你覺得養(yǎng)個孩子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兒。前幾天和小寶爬山,下來的時候,小寶把礦泉水瓶子當(dāng)球踢,結(jié)果把瓶子踢到兩個行人腳下。我正為擋住了人家的去路道歉,卻沒想到他們彎腰拾起瓶子,面帶笑容地還給小寶,還不停地夸他。
暑假帶大寶參加的一系列活動,更是讓我深有感觸。
加拿大的博物館很多,而且絕大多數(shù)都可以動手參與。每個博物館里都設(shè)計了很多對孩子適用的場景,包括一些玩具。孩子們在博物館里,絕對不是只動動眼睛,動手也是必須的。我甚至感覺,這博物館好像就是為孩子們開放的,完全是以孩子的視角去確定擺放物品的位置。
除了博物館,一些機構(gòu)也承擔(dān)起給孩子們作實踐基地的功能。前幾天,我們?nèi)チ艘粋€釣魚協(xié)會,那里整個布置像一個兒童展廳,孩子們順著設(shè)計好的圖解,一步一步走進(jìn)去,弄懂了很多知識。不管多大的孩子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區(qū)域,大寶忙著順著路線看說明,對此不感興趣的小寶則忙著玩拼圖和玩具。此外,養(yǎng)蜂的基地、急救中心等等地方都有以孩子為主的區(qū)域,讓孩子們對這些領(lǐng)域有眼見為實的體驗。
昨天,帶孩子們?nèi)游飯@,看到好幾個夏令營的孩子們被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領(lǐng)著,或是聽講解,或是和動物親密接觸。大人們拉著孩子的小手,那大大小小的背影,又讓我感動了。
在國內(nèi),我們總說孩子們生活在象牙塔里,對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所以選擇職業(yè)的時候很多都是看哪個掙錢多,哪個有地位,根本不知道這個行業(yè)實際上是怎么回事兒。如果像加拿大這樣,各個行業(yè)都能夠?qū)⒆觽冮_放,讓他們從小就有直觀印象,這對于成就孩子們的理想該有多大的幫助啊。
加拿大每隔一兩周就有一些活動,這些活動都是支上棚子,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東西,甚至連國慶日游行這么正式的活動,也幾乎是孩子們的天下。看看孩子們參加的各種機構(gòu),還有為孩子們提供的活動場地,真是不得不佩服老外,好像什么事情都是以孩子為中心。
暑假期間,小公園的露天游泳池免費開放。于是,每天下午都有一個情緒高昂的志愿者陪著孩子們一起玩耍,任由孩子們折騰。這一點,連咱家長都做不到。
當(dāng)然了,老外也有不圍著孩子轉(zhuǎn)的地方。我感覺,國外的孩子在家里受寵的程度遠(yuǎn)遠(yuǎn)不如在外面。在家里,孩子們不但要自己清理房間,還要分擔(dān)家務(wù),洗碗、吸塵、洗衣、除草,這些活兒都要干。
在學(xué)校,孩子們的午餐都是帶些簡單的食物,很多孩子幾乎天天都是三明治。就是小學(xué)生,午餐也只有15分鐘時間,并且基本都是涼著吃,沒有任何可以加熱的地方(也不帶保溫飯盒)。
從幼兒園開始,不管是下雪,還是下雨,孩子們都要去戶外活動。而孩子們參加的童子軍組織,不但要吃這些苦,還要去野外生存。孩子們完全自理,自己做飯吃,教官只管自己。就算你飯做糊了,也得吃下去。孩子們還要學(xué)習(xí)怎樣把廢物處理掉,把對環(huán)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孩子們到了一定年齡,學(xué)校就要求他們出去做義工。在這些方面,你還不得不說,這老外還真是不“寵”孩子。
“寵”還是“不寵”,界線在哪里?愛和縱容的區(qū)別在哪里?
都說中國的孩子是小皇帝,可是中國古代對小皇帝也是很嚴(yán)格的,更不用說英國皇室對皇帝近乎苛刻的飲食起居要求了。老外的孩子,自己不寵,大家寵;中國的孩子,在家寵成皇帝,出了門就沒人疼。甚至同樣有孩子的家長,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和對別人孩子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
老外的孩子,自己不恃寵而嬌,管理好自己的同時,也想著為團體做貢獻(xiàn)。小時候受到大家的關(guān)愛,長大以后再把愛傳遞給更小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很多只想著大家為自己服務(wù),不能服務(wù)于他人,更別提服務(wù)于社會。
寵法不同,結(jié)果不同。什么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寵法也能和國際接軌呢?
(霜月白摘自《哈佛商業(y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