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用市場邏輯經(jīng)營道觀》(2010年第35期)
李一道長也算得上“傳奇人物”了,他現(xiàn)任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卻把縉云山道觀當生意場經(jīng)營開辦價格不菲的道家養(yǎng)生班,還到處做養(yǎng)生演講,真叫人五味雜陳,他像個純粹的道家人嗎?
其實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除了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廟宇,如今想找一座正宗而純粹的宗教場所大概是有一點難度的,包括一些具有悠久歷史而且聞名中外的廟宇,少林寺、武當山、雍和宮、泰山、九華山等等,一方面全都被當?shù)卣_發(fā),而坐收門票之漁利,借一句官方用語該叫做“寺廟搭臺,經(jīng)濟唱戲”,據(jù)說某些地方這項收入還是地方經(jīng)濟一大支柱呢;另一方面,廟里的出家人在生意上也是精于算計,有的寺廟這些年給人印象就如同借宗教之殼上市的公司,廟門就是品牌。這哪里還是廟宇?分明是一家家宗教企業(yè)!
我個人是沒有宗教歸屬的,但我對純粹的宗教保持高度的尊重。我讀過幾本宗教經(jīng)典,時常想走進某個廟宇,拜訪仙風道骨的長者,請教幾個問題。可是,到哪里找一座純粹的廟,尋訪一位純粹的僧人或者道士?附近的所有古廟早已被破了舊革了命,新修的廟宇全都跟古時的衙門一般,“有理無錢莫進來”,他們“有理”呀,說是修廟花了錢,還得養(yǎng)活一幫子出家人。他們哪里是修行啊,就是找了一份比較特殊的工作而已。更為荒唐的是,一些鄉(xiāng)村小廟平時基本無人照看,僅在廟會期間突然冒出一群出家人打扮的“臨時和尚”或者“臨時道士”,弄個所謂的“功德箱”斂財,跟宗教信仰毫無瓜葛。每年春天,上山磕頭的把山都包圍了,信徒中有窮有富有民有官,他們是向神表達敬意的嗎?他們往廟里的“功德箱”里丟了一點錢,便開始向神索取更多。也許我真是井底之蛙,多年來一回也沒聽說誰純粹去拜神的。倒是看到過有些怪異的事情,一個大廟里,一群披著袈裟的出家人沖著開天辟地的盤古頂禮膜拜!這是哪兒跟哪兒啊?宗教已經(jīng)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純粹的宗教信仰難道真的淪落到需要拯救的地步了?
我心底還是相信有純粹的宗教信徒的,如果我在這里說話有些不敬,還請多多包涵,因為,我真的很希望拜訪一座純粹的廟,向靜心修行的人請教,學會安靜下來,摒除內(nèi)心的浮躁。
河南 馬長軍
(對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評或建議,請致信xmletter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