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石鈺 常香云 朱曉莉
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repeated resp iratory in fection ofch ild ren,RRI)是一種常見病,其臨床特點為反復發(fā)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病程較長,不僅影響兒童正常生長發(fā)育,而且可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可能性,可造成永久性肺損害。小兒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也是常見病原體。隨著人們對肺炎支原體越來越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很多資料都顯示MP是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常見而重要的非典型病原體,發(fā)病呈逐年增多趨勢。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兒科就診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120例,均符合1988年全國兒童呼吸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見表1。男64例,女56例;年齡6月~1歲14例,1~3歲31例,3~6歲51例,6~12歲24例;上呼吸道感染32例,支氣管炎49例,肺炎39例。
1.2 方法 采用聚合酶鏈反應法(PCR)定量檢測患兒咽部分泌物MP DNA,對其中陽性者采用顆粒凝集法(PA)檢測患兒血清中MP IgM,兩者均為陽性則考慮為MP感染。所有患兒均送檢外周血WBC,部分患兒行胸部X線片檢查。
2.1 MP DNA及MP IgM檢測結果 不同年齡組患兒MP DNA、MP IgM檢測陽性結果見表1。120例患兒中MP DNA、MP IgM均陽性者為53例,陽性率44.2%,隨年齡增長陽性率增加。不同年齡組患兒M P DNA、M P IgM檢測陽性結果見表2。不同部位呼吸道感染患兒MP DNA、MP IgM檢測陽性結果見表3。
表1 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
表2 不同年齡組患兒MP DNA、MP IgM檢測陽性結果:
2.2 MP DNA、MP IgM均陽性患兒臨床特點 MP感染患兒在初期為支原體血癥,多表現(xiàn)為高熱,形成組織炎癥后則出現(xiàn)咳嗽、喘憋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因其多導致間質性肺炎,故肺部體征多不明顯。胸部X線大致有3種類型:間質浸潤型、節(jié)段或大葉型、小斑片或扇形浸潤型。本組觀察對象中53例陽性患兒均有咳嗽癥狀,大部分患兒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痙咳,年齡越小咳嗽越重。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多表現(xiàn)為喘憋癥狀;發(fā)熱28例(52.8%),多為持續(xù)高熱,隨后出現(xiàn)咳嗽;肺部體征因原發(fā)病及年齡而異,年長兒缺乏顯著的肺部體征。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多可聞及哮鳴音及細濕音;胸部X線片40例中雙肺紋理增粗模糊者16例,肺氣腫表現(xiàn)者5例,雙側或1側大片絮狀陰影者13例,余6例正常;43例(81.1%)外周血WBC正常。
2.3 治療與轉歸 53例MP DNA、MP IgM陽性患兒中發(fā)熱者考慮為支原體血癥,先予紅霉素[20~30m g/(kg.d)]靜滴5~7d,改為阿奇霉素口服2~3個療程[10m g/(kg.d),服藥3d,停藥4d為1個療程];不發(fā)熱重癥患兒則選擇組織濃度高的阿奇霉素[10mg/(kg.d)]靜滴5d,停藥4d后口服阿奇霉素2~3個療程,病情輕者則予阿奇霉素口服2~3個療程。53例患兒均治愈。
表3 不同部位呼吸道感染患兒MP DNA、MP IgM檢測陽性結果
肺炎支原體(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超濾過性病原微生物,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偶有小流行。每隔3~4年可發(fā)生一次地區(qū)性流行,2~6年一次世界性流行,流行期間支原體肺炎占小兒肺炎的30%以上,非流行年為10%~20%。由于各地氣候、環(huán)境不同,支原體發(fā)病高峰有明顯差異。近年來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增加趨勢,而且還可引起多系統(tǒng)多臟器損害,使得臨床表現(xiàn)多樣性,容易造成誤診,貽誤治療。目前認為肺炎支原體致病機制可能與直接侵犯與免疫機制有關,免疫損傷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密切關系。肺炎支原體抗原與心、肺、肝、腦、腎、皮膚黏膜等組織臟器存在相同抗原,感染后可導致產(chǎn)生相應組織抗體而引起組織損害。MP感染可全年發(fā)病,以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夏季發(fā)病率最低,可能與學生放暑假呆在家中,減少了在學校聚集而引起的MP傳播有關。
目前,MP已成為兒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MP感染仍以學齡前兒童、學齡期兒童好發(fā)為主,但有低齡化趨勢,嬰幼兒組中發(fā)病率有增高趨勢,不容忽視。分析其原因不排除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叉感染,嬰幼兒機體免疫力不完善,易引起反復呼吸道感染所致。MP通過飛沫傳播,感染蔓延是由于吸入存在于空氣中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當病原體由呼吸道吸入后,在黏膜表面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緊密附著,這種吸附作用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壞。3歲以上患兒多為幼托兒童、學生,生活、活動、休息場所相對集中,使得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
MP感染患兒的表現(xiàn)多樣,大部分以鼻炎、咽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為主要表現(xiàn),小部分發(fā)展為肺炎。經(jīng)治療后部分患兒咽部帶菌可長達5個月之久,故在患兒免疫力下降或治療不徹底時可反復感染,因此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檢測MP DNA、MP IgM既可明確是否為支原體感染亦可證實是近期還是遠期感染。
人體感染MP后產(chǎn)生特異性IgM和IgG,IgM抗體出現(xiàn)早,多在感染后1周出現(xiàn),3~4周達高峰,潛伏期為2~3周,當患兒出現(xiàn)癥狀就診時IgM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因此,IgM陽性可作為急性期感染的診斷指標。PCR法檢測咽拭子MP DNA假陽性率高,假陰性率極低,可用于MP感染的篩查。
MP是一種沒有細胞壁僅有細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質豐富,選用干擾蛋白質合成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效果顯著。MP感染未能及時確診或合理治療可產(chǎn)生各種遷延性損害,甚至免疫失調,所以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應考慮MP感染的可能,特別是對那些經(jīng)一般抗炎治療病情不緩解者,應盡早檢測MP DNA、MP IgM,做到及早確診,合理用藥。
[1]Cimolai N,Cheong ACH.An assessment of a new diagnostic indirect enzyme immunoassay foe the detection of antimycoplasma peneumoniae IgM[J].Am J Clin Panthod,1996,105:205.
[2]李毅.兒科疾病診斷[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73.
[3]袁壯,董宗祈,魯繼榮,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8):449.
[4]蔡曉紅,李昌崇,羅運春,等.兒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6):341.
[5]湯文紅,曹秀章.小兒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發(fā)病趨勢及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5,23(8):562.
[6]趙小玲,鞠忠玲,羅德勁,等.反復呼吸道感染與巨細胞病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互關系的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1l(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