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兆亮,劉建廣
(山東建筑大學 市政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濟南 250101)
隨著飲用水處理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微污染源水的生物預(yù)處理技術(shù)成為水處理工作者的研究熱點。其中,曝氣生物濾池(BAF)技術(shù)已被成功引入到水處理領(lǐng)域,逐漸成為對微污染源水進行生物預(yù)處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曝氣生物濾池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其中對氨氮的去除率達80%以上,對耗氧量、濁度、色度、鐵、錳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相當有效[1~2]。本實驗研究采用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UBAF)對模擬微污染水進行預(yù)處理實驗,并對實驗進行分析探討。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UBAF濾柱用有機玻璃制作,規(guī)格為Φ100mm×1500mm,內(nèi)裝陶粒濾料,粒徑2~5mm,外表為褐色,堆積 密 度 1.06g/cm3, 運 行 方 式 為氣、水同向流(下進水上出水),填料層高度為0.9m,在濾料層與濾板之間設(shè)卵石層。以濾板為零點,在濾柱壁上每隔30cm設(shè)置一個取樣口,取樣管內(nèi)徑15mm,以利于取水樣與填料樣品。
圖1 UBAF實驗裝置示意圖
本實驗原水采用實驗室配水方式,水質(zhì)變化范圍見表1。
表1 原水水質(zhì)
水質(zhì)指標CODMn、氨氮、NO-2-N、NO-3-N均按國家標準方法,DO采用便攜式溶氧儀(HANNA HI-9143),濁度采用(SZD-2)。
試驗裝置從2009年6月底開始進水運行,連續(xù)運行到2009年8月底,水溫變化范圍為22~35℃,曝氣量按氣水比為1∶1,分別進行了不同進水濾速的試驗。
2.1.1 掛膜期
本實驗采用某高校中水站的原水進行接種掛膜,并且在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回流污泥。實驗自2009年6月20日開始,水溫為25~30℃之間,掛膜期間流量為25L/h,氣水比為1∶1,水力停留時間為0.28h。經(jīng)過14d掛膜運行,用肉眼可以看到填料之間有灰色粘稠物質(zhì),氨氮的去除率達到了80%左右,可以認為掛膜成功。
UBAF掛膜期的進出水氨氮見圖2。
由圖2可知,在水溫為28~29℃的條件下,在投入運行的前幾天,UBAF對氨氮的去除率一直很低,說明細菌在陶粒載體上的附著量較少,正處在附著狀態(tài)。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UBAF對氨氮的去除率有所增加,說明附著在填料上的細菌已經(jīng)開始生長繁殖。運行10d以后,氨氮的去除率已經(jīng)達到75%~85%,并且在填料上可以用肉眼觀察到有灰色粘稠物質(zhì),說明實驗掛膜已經(jīng)成功,實驗裝置運行兩周后,氨氮的去除率已經(jīng)達到穩(wěn)定,可以用原水進行試驗。
2.1.2 穩(wěn)定運行期
進入穩(wěn)定運行期后,UBAF對氨氮的去除效果見圖3。
由圖3可知,穩(wěn)定運行期間,進水氨氮的最大值12mg/L,最小值5.5mg/L,進水平均氨氮值為6.5mg/L。 出水氨氮最大值為6.9mg/L,出水氨氮最小值為0.17mg/L,出水平均氨氮值為1.05mg/L。UBAF對氨氮的去除率平均為85%。因此,UBAF在穩(wěn)定運行中,對氨氮的去除率能保持在85%左右,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當進水的氨氮值有很大變化時,如圖3中進水的氨氮濃度為13mg/L時,氨氮的去除率只有55%左右,UBAF對氨氮的去除率降低,只是由于進水氨氮濃度高時,亞硝化細菌對氨氮的轉(zhuǎn)化能力遠低于進水的氨氮濃度[3]。
由圖4可知,進水NO-2-N最大濃度為0.4mg/L,最小濃度為0.075mg/L,平均值為0.25mg/L;經(jīng)過UBAF轉(zhuǎn)化后,出水NO-2-N最大濃度為0.2mg/L,最小值為0.01mg/L,平均值為0.046mg/L;平均去除率為80%。由此可見,UBAF在穩(wěn)定運行期間,對NO-2-N的轉(zhuǎn)化效率是相當高的。在運行期間出現(xiàn)NO-2-N出水值較高時,是因為亞硝化菌對氨氮的轉(zhuǎn)化能力大于硝化菌對NO-2-N的轉(zhuǎn)化能力,從而造成NO-2-N的累積[4]。 隨硝化細菌的不斷增殖,兩類群細菌達到平衡,硝化細菌轉(zhuǎn)化-N能力增大穩(wěn)定后,-N的出水濃度就降低了。
由圖5可知,進水CODMn的最大值為13.4mg/L,最小值為4.53mg/L,平均值為8.1mg/L;出水CODMn的最大值為10.5mg/L,最小值為2.18mg/L,平均值為4.9mg/L;經(jīng)過UBAF后去除率平均為40.6%。由此可知,UBAF穩(wěn)定運行期間,對高錳酸鹽指數(shù)的去除相對穩(wěn)定,去除率能夠達到40%以上。
試驗出了在水力停留時間30min運行外,還采用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時間運行(20,50,80min)。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影響如圖6。試驗條件為:進水氨氮平均值為6.5~8.4mg/L,曝氣量按氣水比為1∶1,各種水力條件下試驗運行一周期7d。
由圖6可知,水力停留時間從20min提高到80min,對氨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影響。在水力停留時間為20min提高到30min時,UBAF對氨氮的去除率從79.5%升高到87.7%;而當水力停留時間繼續(xù)提高時,氨氮的去除率降低,這是由于水力停留時間較長,對應(yīng)流速較低,生物膜在填料上的厚度會比較大,水頭損失較大,使生物膜上的生物更新較慢,對氨氮的轉(zhuǎn)化能力下降。因而,將水力停留時間為30min,氣水比為1∶1時,可以保持UBAF出水的穩(wěn)定性。
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在預(yù)處理微污染水時,可以有效地去除氨氮和有機物,當水力停留時間為30min,曝氣量按氣水比為1∶1運行時,氨氮的去除率可以達到85%,N的轉(zhuǎn)化率達到80%以上,CODMn的去除率可以達到40%以上。
[1]王占生,劉文君.微污染水源飲用水處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2]桑軍強,王占生.BAF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預(yù)處理中的應(yīng)用[J].中國給水排水,2003,19(2):21-23.
[3]劉建廣,張曉健,王占生.瓷珠曝氣生物濾池去除源水中氨氮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5,21(5):32-36.
[4]劉建廣,張曉健,王占生.UBAF處理高氨氮微污染水的特性[J].水處理技術(shù),2005,31(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