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民
用溫水泡腳,是由來已久的養(yǎng)生好習慣。中國足療源遠流長,《禮記》中翔實記載了以中草藥煎湯熏、浸泡的“薰、蒸、浸、泡”療法?!白闶侨酥?。足療治全身”,相傳神醫(yī)扁鵲根據人們的生活習慣,發(fā)現了用中草藥熱水泡腳的祛病方法,據說這就是中藥浴足、足療的前身。
中醫(yī)認為,每晚用溫水泡腳,可以給勞累一天的各個臟器送去最實在的關懷。同時,泡腳后人會睡得很香,又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泡腳有學問
泡腳時,最好用高一點的桶來泡,通過熱力來放松腳上以及小腿處的經絡,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的供血,而隨著熱力的不斷增加,就會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經絡,排出體內的寒氣和廢物。調節(jié)體溫,降虛火。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對血壓有非常明顯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所以建議忙碌了一天后,一定要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給身體放松、調節(jié)。
泡腳的時間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特別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和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fā)熱,有微微出汗為宜。泡完腳后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喝溫水或生姜紅糖水,讓身體內部多產熱,通過出汗讓寒濕及時排除體外。
泡腳的溫度
泡腳的溫度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地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fā)熱為止。
生活
為什么有的人泡腳時不易出汗?
長年堅持泡腳的人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有剛開始泡腳的人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體內寒濕重。只要堅持泡腳,慢慢排掉身體內的寒濕,就會很容易出汗了。
為什么有的人泡腳后身體會出現不適?
有的人泡腳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這是由于水溫過高,易使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以致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現這種情況的人基本上都是氣血兩虧的病人。這類病人泡腳的時間要短一些,同時要注意食療,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從根本上改變缺血的狀況。在增加營養(yǎng)的同時配合泡腳,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再泡腳時就不會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了,這時再慢慢增加泡腳的時間及溫度,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時就可以了。
泡腳的水中需要加東西嗎?
最好不要在泡腳的水中隨便加東西,因為由于熱力的作用,泡腳用的藥物是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的。身體內寒氣重時可以加艾葉一起泡,但不能天天加,一周加1~2次,每次加一小把就可以了。在水中添加藥物,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研究發(fā)現,足浴足療有以下幾大好處:強身健身、延年益壽;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防治高血壓:防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防治腿腳麻木;防治糖尿病:防治感冒,祛寒暖身;美容減肥;防治腦出血和腦血栓;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身心愉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