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華北煤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唐山市06300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見、最嚴重且難以治療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國內(nèi)統(tǒng)計資料表明,在引起慢性腎衰的各種病因中,DN約占1/3[1]。現(xiàn)代醫(yī)學在降低血糖、降低血壓等基礎(chǔ)治療方面有較大進展,但對DN的治療尚缺乏有效手段。筆者用自擬中藥復方益腎蠲濕合劑治療DN 48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96例入選病例為2004年以來本院門診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齡39~71(53±8.2)歲;DM病程6~13(9.6±1.2)年;DN病程3個月~2(1.0±0.2)年。按隨機數(shù)字量表1∶1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變嚴重程度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96例均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2型DM診斷標準[2],DN符合Mogensen診斷分期標準[3]。全部病例屬DNⅣ期,尿蛋白>0.5 g·24 h-1,腎功能正常或腎功不全代償期。排除標準:排除1型DM、原發(fā)性高血壓、低蛋白血癥、心衰、嚴重感染及其他腎臟疾病引起的尿蛋白或腎功改變。
2組患者均嚴格控制飲食,進食優(yōu)質(zhì)低蛋白、低脂的糖尿病飲食。均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治療組予口服益腎蠲濕合劑濃縮劑(基本方由黃芪40 g、芡實20 g、土茯苓40 g、白花蛇舌草20 g、豬苓40 g、澤瀉20 g、枸杞子20 g、山萸肉15 g、白術(shù)20 g、白芍20 g、金銀花30 g、枳殼15 g、川樸10 g、當歸20 g、坤草20 g、葛根15 g、牛膝15 g組成),每日3次,每次60 mL。對照組予口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每次50 mg,每日2次),旨在改善腎臟血流動力學。2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
檢測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每個療程的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指標的變化。
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記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
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疾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完全緩解、基本緩解、好轉(zhuǎn)、無效4類[1]。完全緩解:水腫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持續(xù)陰性或24 h尿蛋白<0.5 g,腎功能正常?;揪徑?水腫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持續(xù)減少50%,腎功能變化不大。好轉(zhuǎn):水腫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zhuǎn),尿蛋白減少25%,腎功能無明顯變化。無效: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均無改善或加重。
治療結(jié)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組治療2個月后實驗室指標明顯好轉(zhuǎn)(P<0.05);與治療后的對照組比較,二者亦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Tab 1Laboratory parameter changes of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Tab 1Laboratory parameter changes of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vs.befe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指標尿蛋白/g·24 h-1 Ser/μmol·L-1 BUN/mmol·L-1組別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例數(shù)/n 484848484848治療前1.67±0.491.71±0.45121.45±0.24124.23±0.2811.64±2.9313.55±3.051個月1.45±0.271.37±0.31116.02±0.76109.89±0.5310.54±0.3810.78±0.91治療后2個月1.26±0.390.89±0.28*118.63±1.0198.62±0.46*#10.69±0.678.62±0.36*#3個月1.15±0.21*0.76±0.23*#119.87±0.5470.72±0.36*#10.96±0.216.08±0.13*#
治療3個月后,治療組的緩解率為71%,對照組為33%,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2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1 2組療效比較Tab 2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2 groups
DN是DM的慢性并發(fā)癥,屬DM微血管病變,是影響患者健康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影響DM預后的主要因素之一[4]。微血管受損是以糖代謝異常為基礎(chǔ),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脂代謝紊亂,腎血流動力學變化,血液高黏、高滯、高凝狀態(tài)均是重要因素。持續(xù)蛋白尿在造成腎單位損傷的同時亦加重腎間質(zhì)炎癥,進而促進纖維化及腎功惡化[5]。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以及系膜區(qū)細胞外基質(zhì)增多,導致彌散性或結(jié)節(jié)性腎小球硬化[6]。祖國醫(yī)學認為,氣陰兩虛兼夾血瘀是DN的病機特點[7]。
益腎蠲濕合劑可有效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質(zhì)增多,從而阻止腎小球硬化[8]。該作用機制與DN的病理改變呈正相關(guān),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提供了依據(jù)。方中的黃芪具有益氣利血行、減少尿蛋白作用;枸杞子、山萸肉滋補腎陰;白花蛇舌草、雙花清熱解毒;土茯苓、豬苓、澤瀉利水滲濕,從不同角度保護腎微血管受損;當歸、坤草補血活血,改善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
本研究顯示,治療2個月后治療組的尿蛋白、Ser、BUN即有改善,到3個月時改善明顯,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傊?,該復方起到了益氣補腎治其本,解毒滲濕、活血化瘀治其標的作用,具有減少尿蛋白、保護腎功能的功效。
[1]王綱主編.現(xiàn)代中醫(yī)腎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85~594.
[2]錢榮立.關(guān)于糖尿病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9(1):259.
[3]Mogensen CE.Early glomerular hyptrfiltration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cs and late nephrepath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86,46(3):201.
[4]韓方璇,林慧,汝玲.普伐他汀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的影響研究[J].中國藥房,2008,19(5):2771.
[5]楊書彥.苯那普利合參芪地黃湯化裁治療糖尿病腎病[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03,4(1):50.
[6]俞兵和.益氣補腎活血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26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3(2):184.
[7]方水林.從瘀論治糖尿病腎病[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7,2(1):20.
[8]孫影,張雪鵬,張健,等.中藥復方益腎蠲濕合劑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及機理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