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元源,劉潔穎,伍靖偉,劉 松
(1.武漢大學(xué)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xué)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2;2.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院規(guī)劃處,武漢 430010)
亭子口水利樞紐低地墊高農(nóng)田防護工程保水性能研究
查元源1,劉潔穎2,伍靖偉1,劉 松1
(1.武漢大學(xué)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xué)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2;2.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院規(guī)劃處,武漢 430010)
針對亭子口水利樞紐農(nóng)田防護工程低地墊高方案的保水性能,在室內(nèi)大型土柱試驗的基礎(chǔ)上,建立基于Richards方程的一維飽和-非飽和水流運動數(shù)學(xué)模型,模擬分析不同防護方案條件下土壤水分的運動過程和保水性能。結(jié)果表明:目前擬采用的70 cm耕作層防護方案通過適度壓實保水性能良好,所建模型和所得相關(guān)成果可以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亭子口水利樞紐;低地墊高;保水性能;數(shù)值模擬
為了保護亭子口水利樞紐庫區(qū)耕地免受庫區(qū)尾水淹沒,解決移民生產(chǎn)生活問題,農(nóng)田防護工程擬采用低地墊高方案,即先將耕作層剝離,然后用砂卵石混合土層墊高至安全高度,再將耕作層回填。低地墊高方案實施后,由于土層結(jié)構(gòu)和土壤水運動條件的改變,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下墊層的材料為沙礫石混合土材料,透水性較強,保水性能較差,可能形成俗稱的“倒蒙金”土,會導(dǎo)致滲漏、土肥流失等問題。為了驗證工程的可行性,同時取得工程施工時的必要參數(shù),作者在武漢大學(xué)水資源與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大型土柱保水性能試驗,并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了一維飽和-非飽和水流運動數(shù)學(xué)模型,進而對不同防護方案條件下土壤水分運動過程和保水性能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分析。
1.1 試驗裝置及土樣材料
試驗在大型土柱中進行。土柱由多層40 cm× 40 cm×30 cm的方形鋼制容器拼接而成;每層土柱壁以10 cm為間距安裝TDR土壤含水率探頭,實時監(jiān)測土壤含水率變化;最下一層土柱底部留有排水口,監(jiān)測排水情況。
試驗耕作層土樣為在庫區(qū)羅家橋和安全壩兩地挖取的土樣,分別代表保護區(qū)的砂土和粉砂土類型。在取土前進行了土壤原位測試,獲取了耕作層土樣的容重、孔隙度、田間持水量等基本參數(shù)。墊層材料來自庫區(qū)河床附近的天然砂卵石料混合土。試驗裝置及填充土料如圖1所示。
圖1 大型土柱試驗裝置Fig.1 Large-scale soil column test device
1.2 試驗方法和方案
試驗方法主要是在土柱上部人工灌水,觀測水層的深度變化;通過TDR觀測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隨入滲時間的變化;在土柱底部收集排水,觀測排水時間和排水量。通過上述3種數(shù)據(jù)定量分析該工程方案的保水性能。
各試驗方案主要改變灌溉水量、土壤初始含水率、耕作層土壤質(zhì)地、耕作層厚度、耕作層干密度,以對比不同試驗方案下土柱保水性能的差異。
2.1 控制方程
一維垂向土壤水流運動用Richards方程描述,即
式中:θ為土壤體積含水率;h為土壤水分負壓(cm);垂直坐標(biāo)z向下為正(cm);t為時間(h);S為根系吸水項或其它源匯項(h-1);K為土壤非飽和水力傳導(dǎo)度(cm·h-1)。
2.2 定解條件
邊界條件:模擬中,下邊界排水,采用滲出面邊界。其表達式為,當(dāng)h<0時,q=0;否則h=0。其中:h為邊界處土壤負壓;q為邊界流量通量。上邊界灌溉,采用大氣邊界,其表達式為,h>0時,θ=θs;h≤0時,q=0。其中θ為邊界處土壤含水率。本文中上邊界均為初始時刻建立20 cm水層,自由入滲。
初始條件:h(z,0)=h0(z),即初始時刻的土壤剖面負壓已知。
2.3 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
2.3.1 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模型
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主要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參數(shù)和非飽和土壤水力傳導(dǎo)度,可應(yīng)用van Genuchten[1]模型來表示:
式(2)至式(6)共有5個未知參數(shù),分別為θr,θs,α,n,Ks。其中θr為殘余體積含水量;θs為飽和體積含水量;Ks為飽和水力傳導(dǎo)度(cm·h-1);Se為飽和度。α(cm-1),n,m和l是反映土壤水分曲線特征的經(jīng)驗常數(shù),本文中l(wèi)取為0.5,m由式(4)求得。2.3.2 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選擇
根據(jù)實測的土壤顆分曲線和天然干密度,利用RETC軟件擬合,得到天然干密度下試驗土料的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如表1所示。
不同干密度下,土壤上述各參數(shù)值的變化將在方案分析中具體說明。
表1 天然干密度下的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Table1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in natural density
多組試驗取得了各時間含水率剖面、灌水水層厚度、累積排水量3類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本工程采用低地墊高方案是合理的。限于篇幅,本文對試驗數(shù)據(jù)不作詳細說明,僅列出單組試驗部分數(shù)據(jù),以確定模型和參數(shù)的選擇是否合適,數(shù)值模擬是否合理。
該單組試驗耕作層為70 cm羅家橋砂土,下墊層為30 cm砂礫石混合土,土壤水分運動參數(shù)見表1,初始含水量θ0=0.17,并且是按天然干密度均勻填裝的。用HYDRUS-1D軟件模擬和試驗中TDR監(jiān)測分別得到的耕作層土壤剖面體積含水率結(jié)果對比如圖2所示。
圖2 土柱耕作層不同深度含水率試驗值與模擬值比較Fig.2 Com parisons ofmoisture content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at arable layer in soil column
從圖2可以發(fā)現(xiàn),試驗得出的土壤入滲速度與模擬值是一致的,而且各個時間段的剖面含水率曲線也符合很好。但圖中也反映出存在一些差異,產(chǎn)生這些差異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土柱試驗的土層是分層手工填裝的,土壤干密度難以達到完全均勻,加上土壤自身的自然沉降作用,導(dǎo)致下部土壤干密度有所增高,因此模擬結(jié)果有細微差別,但整體模擬結(jié)果與實測一致。
圖3是耕作層下邊界累計排水量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測結(jié)果,兩者非常吻合。這進一步說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所使用的參數(shù)能夠模擬農(nóng)田防護工程低地墊高方案的土壤水分運動過程。
圖3 土柱下邊界累計排水量試驗值與模擬值比較Fig.3 Com pare of cumulative drainage volumes from experiment and simu lated data at lower boundary in soil column
從圖3還可以看出,灌水后2 d共排水不到4 cm,即計算土層(包含30 cm的下墊層)能蓄住80%的灌溉水量。而且試驗和模擬結(jié)果均表明,充分灌溉2 d后,羅家橋砂土的平均含水率為0.22~0.29;安全壩粉砂土為0.30~0.38,均超過天然田間持水量,能滿足一次灌溉維持長時間作物需水要求。
4.1 不同耕作層土壤質(zhì)地方案
耕作層土壤質(zhì)地不同,其保水性能可能不同。為此,再取安全壩的粉砂土作為耕作層土壤,耕作層仍為70 cm,下墊層仍為30 cm,進行模擬計算。兩種情況下設(shè)置的觀測點(15 cm深和45 cm深處)體積含水率變化對比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耕作層土壤質(zhì)地下的土壤含水率變化Fig.4 Variety ofmoisture content of arable layers with different soils
模擬結(jié)果表明,粉砂土的平均含水率高于砂土。這說明,采取不同的耕作土壤,保水性能會有較大差異,工程中應(yīng)盡可能選擇保水性能較好的土壤。
4.2 不同耕作層土壤深度方案
根據(jù)滲流垂直于土壤分層面時滲透系數(shù)主要決定于滲透系數(shù)值較小的土壤[2],可知低地墊高方案中起主要保水作用的是滲透系數(shù)相對小的耕作層土壤。將耕作層調(diào)整為100 cm、下墊層仍為30 cm,模擬結(jié)果與耕作層70 cm、下墊層30 cm的方案對比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耕作層厚度下的土壤含水率變化Fig.5 Variety ofmoisture content of arab le layers w 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從圖中可以看出,耕作層厚度分別為70 cm和100 cm方案的入滲速度是同步的。而由于羅家橋砂土的n值較大,退水較快,導(dǎo)致同一時間同一深度下是100 cm耕作層厚度的土壤含水率較小。這說明,在耕作層厚度達到70 cm后,繼續(xù)增加耕作層土壤厚度不能明顯增強保水作用??紤]到植物根系生長一般需求耕作層大于等于70 cm,工程施工時可以取土壤耕作層厚度為70 cm。
4.3 不同土壤干密度方案
不同壓實程度,亦即不同干密度,必然帶來土壤的滲水性能和保水性能發(fā)生變化。通過不同干密度下土壤吸力試驗,得知當(dāng)某種土壤的干密度ρd變大時,參數(shù)θs,Ks會減??;而θr,α,n的變化幅度非常小。因此這里假設(shè)密度改變時,同種土壤的參數(shù)θr,α,n保持不變。
理論上,土壤飽和時,水完全充滿土壤的孔隙,那么土壤飽和含水率與土壤干密度存在以下理論關(guān)系,即
式中:p為土壤孔隙度;ρd為土壤干密度(g·cm-3);ρs為土粒密度(g·cm-3)。
但實際中土壤水分往往難以完全充滿孔隙,相關(guān)試驗也發(fā)現(xiàn)干密度改變時,土壤飽和含水率只能近似按式(7)變化,有時需要對其進行修正[3]。本次試驗通過測量羅家橋砂土不同壓實程度時的干密度和相應(yīng)飽和含水量,得到了二者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為
對于羅家橋砂土,ρs=2.69。由式(8)知,當(dāng)羅家橋砂土ρd分別為1.37 g/cm3(0.9倍原干密度)和1.66 g/cm3(1.1倍原干密度)時,對應(yīng)的θs分別為0.481和0.375。
對于飽和滲透系數(shù)與土壤干密度的關(guān)系,本文中采用劉杰公式[4],
式中:Ks單位為cm/s;d20為等效粒徑;對于羅家橋砂土取為0.008 1cm。
根據(jù)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關(guān)系,可將式(9)改寫為
當(dāng)羅家橋砂土的干密度變?yōu)?.37 g/cm3和1.66 g/cm3時,代入式(10)計算得飽和滲透系數(shù)從4.37 cm/h,分別變?yōu)?.70 cm/h和3.09 cm/h。該數(shù)據(jù)得到了試驗的驗證。
干密度采取4種不同方案:①田間干密度,即1.51 g/cm3;②田間干密度的1.1倍;③田間干密度的0.9倍;④耕作層上層40 cm采用0.9倍田間干密度,下層30 cm采用1.1倍田間干密度。模擬結(jié)果對比如圖6所示。
圖6 不同耕作層土壤干密度方案下的土壤含水率剖面Fig.6 M oisture content of arable layersw ith different soil densities
從圖6可以看出,采用干密度為天然干密度的0.9~1.1倍時,土壤灌水48 h后的含水量(亦即田間持水量)均大于天然田間持水量0.23。
此外,還可以看出方案4為最佳方案。方案4的初始入滲速度與方案3同步,但退水曲線比方案3滯后,因此,在灌水后同一時間上方案4在土壤40 cm深度以內(nèi)保持的水分更多。實際上,這樣做就使得土壤結(jié)構(gòu)有了“蒙金土”的特征。采取“上松下密”的原則,在不顯著增加入滲速度的情況下,提高了計劃濕潤層土壤的田間持水量,減少了深層滲漏量。同樣可知增大墊層干密度對保水持水都非常有利。
通過試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jié)論。同時試驗還表明:當(dāng)土壤過于松散,在灌水等條件下,土壤會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壓實;而使土壤非常密實既增加成本也不利于作物生長。因此,干密度變動應(yīng)有一個范圍,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參照方案4進行施工。
本文根據(jù)水庫淹沒區(qū)低地墊高農(nóng)田防護工程的實際需要,在室內(nèi)進行大型土柱試驗,同時建立低地墊高雙層土壤結(jié)構(gòu)的非穩(wěn)定土壤水分運動數(shù)值模型,對不同防護方案進行了模擬分析,得到如下結(jié)論:
(1)通過試驗檢驗了所建立的低地墊高土壤水分運動模型的合理性,模型可適用于其他低地墊高農(nóng)田防護工程的保水性能分析;
(2)室內(nèi)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結(jié)果表明,亭子口水利樞紐庫區(qū)農(nóng)田防護工程采用低地墊高方案保水性能良好;
(3)耕作層土壤厚度取70 cm即可。施工時,耕作層采用上松下密的原則,并宜在天然干密度的0.9~1.1倍變動比較合適;墊層盡量壓實,保證大于其天然干密度。
[1] Van GENEUCHTEN,M.Th.A closed-for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s[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0,44:892-898.
[2] 薛禹群.地下水動力學(xué)[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7.(XUE Yu-qun.Groundwater dynamics[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7.(in Chinese)).
[3] 呂殿青,邵明安,劉春平.容重對土壤飽和水分運動參數(shù)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xué)報,2006,20(3):154-157.(LU Dian-qing,SHAOMing-an,LIUChun-ping.Effect of bulk density on soil saturated watermovement parameters[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6,20(3):154-157.(in Chinese))
[4] 沙金煊.農(nóng)田不穩(wěn)定排水理論與計算[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35-38.(SHA Jin-xuan.Theory and Calculation of Farmland Unsteady Drainage[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04:35-38.(in Chinese) )
(編輯:周曉雁)
Study on W ater Retention Performance of Low land Heightening Farm land Protection Project in Tingzikou Water Control Pivot
ZHA Yuan-yuan1,LIU Jie-ying2,WU Jing-wei1,LIU So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2.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Wuhan 430010,China)
To research thewater retention performance of lowland heightening farmland protection project in Tingzikou Water Control Pivot,large-scale soil column experiments and one-dimensional saturated-unsaturated flow sim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1)70 cm thick arable soil layer with appropriate compaction can ensure satisfying water retention performance;(2)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Tingzikou Water Control Pivot;lowland heightening;water retention performance;numerical simulation
TV93;S277.7
A
1001-5485(2010)04-0016-04
2009-05-07
查元源(1987-),男,安徽懷寧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地下水資源與環(huán)境方面的研究,(電話)13100616800(電子信箱)zhayuan8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