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延峰(忻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焦雪菁(西南大學文學院, 重慶 400715)
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用炮火強迫打開中國大門之時,中國都市在畸形中快速發(fā)展,而都市的急劇發(fā)展也為女性的解放與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創(chuàng)造了條件。正是城市化進程把女性從“閨房”中解救出來,讓她們擺脫了男耕女織的農(nóng)業(yè)田園社會,都市極大地緩解了社會對個人尤其是女人的控制,為女性的解放提供了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拔逅摹敝螅苄滤汲庇绊懚X醒的女性,懷著對愛情的幻想和男女平等的信念走入都市。她們勇敢地追逐真愛,卻在世俗功利的都市文化中紛紛對男性失望;她們大膽解放自己被壓抑已久的沖動和欲望,卻在都市文化消費的熏陶下,成為欲望的對象;她們卑微地迎合男權(quán)文化準則,卻在男性社會冰冷無情的現(xiàn)實面前,失卻了女性的尊嚴。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啟女性欲望敘事和性心理描寫先河的女作家當屬丁玲。丁玲在早期的小說中描寫了少女細膩隱秘的性心理,演繹了都市女性對社會與男性期待與失落交織的復雜情感。正如同時代評論者方英所說:“丁玲所表現(xiàn)的Modern Girl的女性姿態(tài)……表現(xiàn)著一種廣大的時代的距離,反映著中國的近十年來的社會,是怎樣閃電般地在變革,以及這些變革了的社會形態(tài)又是怎樣地轉(zhuǎn)變了近代女性的意識形態(tài),造成了她們生活上的一種強大的旋風?!雹俳?jīng)歷了“五四”思想洗禮之后的都市對20世紀的女性來說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在男權(quán)文化之下匍匐了幾千年的中國女性,一旦發(fā)現(xiàn)都市可以帶給她們向往已久的平等和自由等權(quán)利,便懷著難以言表的渴望走向都市,追求自由平等。莎菲女士(《莎菲女士的日記》)是經(jīng)過“五四”的洗禮,在城市過著“自由”生活的知識女性,她執(zhí)拗地追求愛情,追求人生的意義,卻找不到可以“對話”的人。莎菲因肺病在旅館養(yǎng)病,好朋友只能在生活上照顧她卻不能理解她,葦?shù)軐λ膼勰芪拷寮拍?,卻是懦弱的,只讓她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她被具有“中世紀騎士風度”的凌吉士所吸引,卻鄙視他儀表堂堂的外表下庸俗市儈的人生哲學——“賺錢和花錢”。莎菲無疑有著反封建的叛逆精神,她蔑視男權(quán)文化加在女性身上的種種性別禁錮,毫無忌諱地渴慕愛情,勇敢地追求情欲。她的叛逆,不僅在于“從舊式大家庭中跑了出來,到‘新思想’發(fā)源的都市來尋找理想,更在于她與男性的交往,顯示了對凡夫俗子的蔑視和女性從未有過的自尊與傲然”②。但她一方面沉湎于狂熱的性愛幻想之中,“假使他能把我緊緊的擁抱著,讓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丟下海去,丟下火去,我都會快樂的閉著眼睛等待那可以永久保藏我那愛情的死的到來”;一方面卻感到有沉入縱情聲色的危險,這種矛盾的心情在一次接吻中達到高潮,同時她也把自己推入了絕望的深淵,“我是給我自己糟蹋了”。莎菲的形象反映了那個時代都市女知識分子的苦悶,茅盾說:“莎菲女士是心靈上負著時代苦悶的創(chuàng)傷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絕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愛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③莎菲的苦悶屬于20世紀初正在覺醒的中國都市女性,作為“五四”時代的新女性,她們勇敢地沖破傳統(tǒng)禮教與道德的束縛,渴望在都市中尋找真情,但凌吉士式的及時行樂讓她對都市生活滿懷失望的悲哀。莎菲最后的命運是“決計搭車南下,在無人認識的地方,浪費我生的剩余”,覺醒后的新女性在都市尋求真情,但都市商業(yè)化的男人,忽視真情,看重享樂,是都市金錢價值觀的體現(xiàn)者。莎菲們感到無限的失落,她們在都市中找尋真情而不得,找到的只有靈肉交戰(zhàn)的苦悶和男性對金錢、功名和肉欲的追崇。她們在個性解放的號召下勇敢地追求純真愛情和婚姻自由的愿望最終化為覺醒后的無望與苦悶。
另一部分都市女性在異性中找尋不到真愛,只好從同性之間尋求慰藉?!妒罴僦小罚ǘ×幔┍憩F(xiàn)了獨立女性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她們沒有傾訴苦悶之處,只能從同性之間尋求安慰。她們都是不屑于嫁人或嫁不到人的“獨身主義者”,由于難以抵抗性覺醒帶來的情欲騷動,她們同室而居,同床而寢,其恩愛情形遠在一般異性夫妻之上。這些同性戀是封建性別禁錮之下人性畸變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在都市尋找不到男性的真愛之后對男權(quán)文化的絕望抗爭。
“五四”作為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廣泛吸取了西歐民主思想,因而自由、平等、民主、個性解放成為一種最為先進而激進的思潮。對于女性而言,解放便是戀愛自由、自主婚姻。但受過新式教育,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女性只知道個性解放,卻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當她們懷著極大的勇氣和決心沖出舊式家庭的束縛,走向廣闊的社會追求美好的愛情時,才真正領(lǐng)略了男性社會的不平等和欺詐,陷入孤獨苦悶的境地。女性覺醒后的第一次勇敢突圍在都市男權(quán)文化的合圍中轉(zhuǎn)化為女性的苦悶與迷惘。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都市尤其是租界城市,復制西方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時尚,特別是在1930年之后躋身國際大都會的上海,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雜糅使其成為一個與傳統(tǒng)中國城市截然不同的充滿現(xiàn)代魅力的都市。茅盾《子夜》的開篇就展示了這樣一幅現(xiàn)代工業(yè)城市的景象:“外白渡橋高聳的鋼架”、電車駛過撞擊出的“碧綠的火花”、浦東“巨大的怪獸”似的“洋?!薄ⅰ褒嫶蟮腘EON電管廣告”,“射出火一樣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綠焰:LIGHT,HEAT,POWER!”與都市的生態(tài)圖景相對應的是文學文本中出現(xiàn)了一大批迥異于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摩登女郎。她們往往被描寫成美麗、聰穎、氣質(zhì)高貴的化身,追求物質(zhì)享受和感官刺激,玩男性于股掌之間,顯示了“性”的獨立。新感覺派是描寫摩登女郎的圣手,在他們的作品中對女性充滿欲望的肖像描寫處處皆是:“肢體雖嬌小,但是胸前和腰邊處處的豐膩的曲線是會使人想起肌肉的彈力的”(劉吶鷗《風景》)、“特別是那從腋下發(fā)源,在胸膛的近邊稍含著豐富味,而在腰邊收束得很緊,更在臀上表示著極大的發(fā)展,而一直抽著柔滑的曲線延伸到足盤上去的兩條基本線舉得是無雙的極品”(劉吶鷗《禮儀和衛(wèi)生》)……這些女性的外貌描寫一反中國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而更加的西化。隨著西方都市文化在中國的傳播,為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所不容的女性肉感特征,成為“現(xiàn)代女性”的標志。女性形象是從男性欣賞把玩的角度刻畫的,她們美麗動人充滿誘惑,女人的身體及各個部位完全處于男性凝視之下,只是為了男性的凝視而存在。但她們是失語的、沉默的,她們唯一的聲音就是男性注視下的身體表演,女性身體成為男性欲望和追逐的對象,成為純粹的滿足色情想象的“物”的身體,沒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和價值。它可以是任何一個女性的身體,而不是某個具體的自我,更談不上任何意義上的主體意識。我們無法將這種女性身體的表演上升到女性解放的高度,對于都市女性而言,混亂時期的中國都市提供給她們的只有性道德松弛的兩性交往空間。這些女性形象大多是舞女、交際花,她們丟棄了道德感,不愿承擔家庭角色,而又不甘將自我放逐出都市享樂的生活方式,難免淪為都市的消費品,成為都市刺激、奢華、肉感生活的華麗裝飾。
在茅盾的“蝕”三部曲中也有一批新潮的女性形象,她們在都市受盡男權(quán)文化的壓迫之后,選擇放蕩縱欲的生活方式或者以性為武器向男權(quán)社會展開報復。孫舞陽直言不諱:“我有的是不少粘住我和我糾纏的人,我也不怕和他們糾纏;我也是血肉做的人,我也有本能的沖動,有時我也不免----但是這些性欲的沖動,拘束不了我。所以,沒有人被我愛過,只是被我玩過?!闭虑锪矚g新奇,狂歡縱欲,甚至想嘗試妓女的生活,她認為女子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讓一個男子匍匐在腳下,然后一腳踢開。都市女性天真的愛情幻想破滅之后,不再真心對待男人,不再接受道德觀念的約束,以性愛取代了愛情?;叟繎阎鴲矍榈你裤?,把初戀和貞操都獻給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卻被無情地拋棄,沉重的打擊毀滅了她的愛情理想和人生信念,從此以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對男性進行報復。在她那所謂的滿足了一時“本能的沖動”后,是心靈深處所受的沉重創(chuàng)傷。
“五四”之后,人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都市在為人們提供方便、豐富的物質(zhì)享受之時,也釋放了人的本能欲望,對物質(zhì)享受和感官刺激的追求成為時尚,人們的價值尺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女性的貞操觀有所松弛,都市性愛的空氣漸漸變得自由,舊有的社會倫理道德日益消解,保守的性愛觀念在新思潮的沖擊之下岌岌可危,在新的秩序建立之前,呈現(xiàn)出一種混亂的性愛狀態(tài)。但是相對增強的性愛選擇自由并沒有給摩登女郎帶來多少幸福,而性愛的商品化卻隨著都市文化的發(fā)展而泛濫,女性的身體作為男性欲望的激發(fā)者,成為與男性交流的唯一語言,進入公共領(lǐng)域的軀體,“成為社會現(xiàn)象,軀體的自主、獨立和完整性就遭到破壞”④失去主體性的女性是滿足男性潛在欲望的他者,她們在都市中迷失自己,成為都市游戲中被男人玩弄的風景。女性覺醒后的第一聲吶喊在都市的夜色籠罩中成為滿足男性欲望的靡靡之音,這或許是女性解放初期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在“五四”之后的女作家之中,張愛玲可謂一枝獨秀,她把“五四”以來女作家所描繪的愛情“神話”世俗化,以寫實的風格向我們描述了20世紀40年代都市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展示了她們面對生存產(chǎn)生的不安全感,以及由這種不安全感所產(chǎn)生的焦慮,沒有穩(wěn)定經(jīng)濟來源的女性在都市中找不到出路,最后只好把自己的命運依附于沒有愛情的婚姻?;橐龀蔀榕陨娴臈l件,而非愛情的歸宿。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不僅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女性意識,更為深刻的是表達了強烈的女性自審意識。
盡管婦女解放是“五四”思想解放的重要一翼,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浸染之下,女性很難在文化觀念層面改變和對抗男權(quán)文化的力量。波伏瓦曾說:“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了的?!雹萆鐣幕从巢⑺茉斓呐詺赓|(zhì)不可能超越于被歷史規(guī)定的女性形象,深入骨髓的傳統(tǒng)文化使女性很難改變對男性的依賴,安于自身的女奴地位而不思改變。在很多的小說里,張愛玲通過對女性婚戀生活的不幸和她們自身安于不幸之中而不思反抗的故事,來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識,反思民族文化心理,審視都市女性思想中積淀著的傳統(tǒng)男權(quán)思想。在《沉香屑 第一爐香》中,梁太太貪慕虛榮和金錢,渴望奢侈的物質(zhì)享受,自愿嫁給一個快要入土的老富翁。多年來的性壓抑使梁太太的心理畸形發(fā)展,對于求助于她的侄女,梁太太以物質(zhì)享受作為誘惑,終于使侄女葛薇龍漸漸沉淪,陷入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而不能自拔。葛薇龍最終淪為妓女,成為梁太太騙錢騙色的工具。梁太太的婚姻沒有任何父母包辦的性質(zhì),反而帶有很強的自主性。作為女作家,張愛玲真正了解女性在都市社會的生存處境和她們所受的壓力,商業(yè)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特征便是消費,在物欲橫流的都市中,沒有穩(wěn)定經(jīng)濟收入的女性沒有消費能力,只能淪為被消費的對象。女性解放沒有給她們帶來真正的解放,反而為她們依賴男性提供了便利,最終成為男權(quán)文化的幫兇。她們不但用黃金的枷鎖鎖住自己,還鎖住了親人的幸福?!秲A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頂住都市舊家庭的冷漠眼光大膽地與第一位丈夫離婚,并始終不放棄擇偶再嫁的自主權(quán)。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白流蘇算得上一個具有女性意識的都市女性,但她骨子里卻依然殘存濃厚的男權(quán)思想,把婚姻看作一種尋找人生保障的必由之路,她跟范柳原的目的“究竟是經(jīng)濟上的安全”,所以她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讓范柳原娶她,而不能“白犧牲了她自己”,白流蘇謀求愛情的根本目的是謀求生存。從這種“自主”之中的不自主中,我們看到了愛情在世俗面前的蒼涼與無奈,“五四”新女性為了戀愛自由沖出家庭,為了婚姻自主進入家庭,進入家庭后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吃喝住穿、養(yǎng)兒育女等瑣碎而又現(xiàn)實的事情?!奥斆鳌钡呐詮膫鹘y(tǒng)中繼承了依賴男人的思想,這不僅是男權(quán)文化對女性的壓迫,更大程度上是女性對男權(quán)文化的認同與迎合。長期受男權(quán)文化影響并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女性,把男性社會對她們各方面的要求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甚至是道德評價的標準,在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依附男性而取得生存的權(quán)利成為省力而可取的生存之道。
現(xiàn)代女性與傳統(tǒng)女性具有相同的古老命運除了積淀著的男權(quán)文化心理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文化環(huán)境。都市中消費文化的蔓延改變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觀念,使舊有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迅速萎縮,塑造著新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趣味。在這一塑造的過程中,物質(zhì)享受對都市新潮女性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女性在自我解放中逐漸迷失自己。她們認識到現(xiàn)實的冷漠,把美好浪漫的愛情變成了更為務實的冷冰冰的交易。女性自身也淪為都市的消費品,她們通過消費自己來獲得自身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奢侈的女性消費品。都市為女性解放提供了文化背景,但世俗社會的瑣碎與冷漠又讓沒有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女性繼續(xù)依賴男性而生存,都市女性自立而平等的神話最終淪為了一道無奈而蒼涼的風景。
“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呼聲沖破了“男女授受不親”的清規(guī)戒律,從追求獨立人格的都市女性焦灼而苦悶的情欲,到追求性愛自由的都市女性充滿誘惑的身體,再到追求務實的都市女性以婚姻作為生存的資本。我們看到新舊雜糅的近現(xiàn)代都市,依然是男權(quán)中心的社會,在都市文化取代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在都市商業(yè)文化和傳統(tǒng)男權(quán)文化的混合之下,女性第二性的文化內(nèi)核依然被保留下來,男女兩性的關(guān)系基本上由男性確立。覺醒后的新女性在都市的不同選擇演繹了娜拉出走后的不同生活,但不同的選擇帶來的確是相似的命運,從中可以折射出20世紀30年代都市女性與男性及男權(quán)社會糾纏不清的關(guān)系:蘇醒后的女性意識從迷茫到碰壁到最后臣服,在繞了一個大圈之后,又螺旋式地投進了另一個藩籬。在冰冷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女性意識顯得那樣不切實際,無足輕重。文學文本中女性獨立而明媚的風景只能依賴于社會的發(fā)展和整個文化環(huán)境中女性意識的提高。
① 袁良駿編:《丁玲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頁。
② 錢虹:《文學與性別研究》,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119頁。
③ 茅盾:《女作家丁玲》,《文藝月報》第2號,1933年7月15號。
④ 南帆:《文學的維度》,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年8月第1版,第158頁。
⑤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中國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