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科技新聞邊緣化的憂慮與傳播策略

2010-08-15 00:52王殿華
科技傳播 2010年3期
關鍵詞:科技

王殿華

桂林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廣西桂林 541004

科技新聞是媒體對科技界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事實所進行的報道,這些事實包括:新發(fā)現、新發(fā)明、新成果、新政策、新動態(tài)、新活動、新問題以及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的言行事跡??萍夹侣勈强萍紓鞑サ闹匾问?,對大眾的影響力極大,科技新聞不但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最新科技發(fā)展與水平,反過來也對科技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我國大眾傳播領域,科技報道處于不受歡迎、不被重視的尷尬境地,這卻與歐美發(fā)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在經濟效益最大化思想主導下,我國許多媒體上的科技報道欄目被擠壓,甚至科技報道部門也被撤銷合并,科技新聞傳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目前,科技新聞報道無論在數量與質量上都不能滿足大眾對科技新聞日益增長的需要,科技新聞成了媒體上的稀缺資源,一則好的科技新聞媒體竟相轉載,同質化傾向明顯。而資本神話、經濟人物、明星大腕成了媒體重點追捧的對象,科學技術研究和從業(yè)者則被漠視和冷落,這種狀況如果長期得不到改進,勢必影響我國科技傳播事業(yè)的進步,也最終影響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1 我國科技新聞弱化狀況令人憂慮,科技新聞成為稀缺資源

1.1 科技新聞比例偏低,科技傳播的地位相對弱化

在信息時代,一方面是媒體上各類信息的呈爆炸式海量增長,呈現信息過剩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是科技新聞的空間受到擠壓,呈現出稀缺狀態(tài),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折射出這個多元化時代各類信息傳播的競爭態(tài)勢,科技傳播可說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所謂科技新聞傳播弱化,是相對于其它新聞傳播的比例而言的。傳播技術的進化與傳播效率的提高,使科技新聞的絕對數量是增長是過去任何時期都不能相比的,但由于公眾注意力的分散和可選擇性媒介增多,人們感覺卻完全不同,他們覺得科技新聞的影響力和地位下降了,這是令人憂慮的。在一個科技水平總體實力還不強、大眾科技文化素質偏低且已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國度,科技傳播的地位理應得到足夠充分的重視,但目前媒體科技新聞報道比例偏低,科技信息供給總量不足,難以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對科技信息的消費需求。

1.2 媒體泛娛樂化傾向嚴重,科技傳播空間被擠占

大眾科技傳播主要通過媒體進行,媒體擔負著溝通科技信息與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的雙重功能。傳媒不追科學明星,只追政治、經濟和娛樂明星,這無疑推動了當下一股又一股的公務員報考熱、追星潮。據說北京大學舉行 “2006影響世界華人”頒獎會時,北大學生大聲呼喊:章子怡。除了章子怡,在場科學家的名字幾乎沒人知道。

媒體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而遷就低層次需求,過分娛樂化,忽視了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低俗節(jié)目擠占了公共空間,對于極度缺乏科學素養(yǎng)的中國來說,絕不是什么好現象。還有些看似科學的新聞實則宣揚著迷信和不科學的東西,諸如“水變油”、“神功”、“神醫(yī)”、“外星人”、“世界末日”等新聞,把非科學的說成科學,在危害社會的同時也對媒體自身形象造成了傷害。

1.3 科技新聞“種類”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科技新聞并非總有“轟動性”,但視角獨特的科技新聞卻能成為“獨家信息”而凸顯其珍貴。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高質量科技新聞稀缺,一條好的科技新聞往往被多家媒體重復報道,這無疑是浪費了寶貴的版面資源、讀者時間和精力。前不久,一則《月球發(fā)現水資源:碰撞彈坑中有100公斤水》的報道被各大媒體競相轉載,該條新聞在谷歌上被搜索達182萬次。2007年4月4日,北京科技報報道了《400畝湖泊突然干涸 神秘大湖為何來去匆匆?》,成為眾多媒體轉載的新聞。一場暴雨過后,山谷變成“高山平湖”,湖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其實,這只不過是喀斯特巖溶現象作怪,這在南方十分常見,但很多中國人對其成因依然很陌生,這說明科技知識十分貧乏,而科技新聞還未能擔負起傳播普及基本科學常識的重任。

1.4 科技新聞大眾親和力不足,科技傳播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

其實,科技新聞資源豐富,但如何挖掘和深化報道需要,如何在大眾媒體上爭得一席之地,如和把科技新聞做得生動活潑又吸引力大有文章可做。公眾比非不喜歡科技新聞,只是不喜歡干癟無味的新聞。正是因為將科學性與趣味性完美結合的新聞作品太少,才使很多人對科技新聞失去了興趣??萍夹侣剤蟮浪降?、技巧性差是個長期未得到很好解決的大問題。對科技素質偏低的中國大眾來說,成堆的科技名詞術語他們實在是太陌生了,這也為受眾設置了享受科學技術恩惠的障礙,而科學新聞往往并未擔當起傳播橋梁的責任。

1.5 為追求可讀性而忽視科學性,科技新聞公信力受到置疑

為追求新聞的轟動效應和可讀性而忽視科學性,這已成為科技新聞弄巧成成拙的大忌,既害科學,更害媒體。科技新聞對真實性的要求比起一般的社會性新聞有更嚴格,但受利益驅使,科學記者在傳播過程中往往傾向于使用夸張渲染的詞匯,屢屢造成讀者的誤讀。2007年4月,歐洲天文學家在不同場合宣布首次發(fā)現了一顆體積和表面溫度與地球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世界眾多媒體紛紛報道,有的稱它為“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有的甚至把它稱為“第二地球”和“人類未來的家園”。然而,科學家指出,對待此類科技新發(fā)現,媒體的報道有夸大之嫌,公眾也應保持冷靜。

2 與科技傳播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新聞數量和質量都急待提高

科技傳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啟發(fā)人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欲望??萍挤諊臐夂衽c否,會直接影響到大眾的行為方式。這方面,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

正向遷移指母語與目的語的相同之處會促進第二語言學習,加速通過中介語中某些發(fā)展序列,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而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母語的作用是以正遷移還是負遷移為主,有許多學者從語法、閱讀、寫作等方面做了以下的研究,有學者們認為以正遷移為主。

在美國有一對夫妻,即蘇梅克·列維夫婦,他們的業(yè)余愛好是半夜起來看星星,有一次他們觀察到了一顆未知的彗星,后來被天文界命名為“蘇梅克·列維彗星”,這顆彗星后來撞到了木星上,景象十分壯觀,讓全世界的人大開眼界。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很難發(fā)生,這是由于中國科技氛圍稀薄造成的。

2001年,位于華盛頓的新聞博物館公布了一項由美國公眾評出來的20世紀世界100條重大新聞,其中科技新聞所占的比例最高,高達37%,而體育娛樂兩類新聞的比例加在一塊才3%。由此可見,西方公眾對科技的評價是極高的。英國《自然》雜志的一個編輯曾經在第三世界國家作過一個調查,發(fā)現印度、巴西等國家對科學事件的評價也同樣是很高的,惟有中國人對科學事件的評價在各國中最低。中國公眾對科學事件的不關注,跟中國科技公共傳播落后不無關系,這提醒中國的傳媒界和新聞傳播學界要重視科技公共傳播的實踐與研究。

反觀我國科技新聞,不但數量增長緩慢,質量也急待提高。2007年3月,廣州媒體一篇“蕉癌”報道經以訛傳訛后,變成“吃香蕉致癌”的謠言,一度引起恐慌。雖然謠言不攻自破,但廣東及海南省的香蕉價格暴跌,嚴重滯銷,蕉農損失高達7億元人民幣。同樣,2009年一則大蒜能防甲型H1N1流感的報道,使市場大蒜價格一夜暴漲40倍,令人再次反思新聞傳播的時機、用語、傳遞失真和解釋滯后等問題。即使是客觀真實的報道,記者也要考慮受眾接受能力和可能帶來的傷害。

科學家有時候稱“傳媒”為“骯臟的信使”,這是因為科研語言和科技新聞語言在語境表達上是有差距的??蒲姓Z言嚴謹艱深,但不適合傳播,科技新聞通俗淺顯,但往往有失縝密。如何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歷來是個難題,科技新聞記者的水平和重要性也正體現在這里。

與國外相比,中國科技新聞傳播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具有熟練業(yè)務能力科技新聞專業(yè)人才太少,科技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待遇都不能令人滿意。各級的新聞評獎和職稱評定,科技新聞和從業(yè)者基本不占優(yōu)勢,這導致一些記者不愿做科技報道,從事科技報道的人員不但數量少,而且不穩(wěn)定??萍夹侣勱犖樗刭|直接影響到了科技新聞的質量?,F有媒體人的科學素養(yǎng)也亟待提高。由于分配和收入問題,高等院校對科技新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不是太少,就是太慢,已無法滿足社會需要。

3 振興科技新聞需要新思維

科技新聞的弱化也許有很多客觀原因,除了國家輿論政策導向要做出調整外,作為科技新聞傳播者,則只能從自身找原因,尋找對策。

3.1 需要提高科技新聞在新聞傳播中的地位

目前,國家強調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但科技進步僅有創(chuàng)新是不夠的??萍及l(fā)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創(chuàng)新、傳播、應用和反饋,而傳播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技傳播是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被傳播的科技只是科學家群體和少數人的專利,不是社會共享其利的科技。此外,科技的發(fā)展也需要大眾的監(jiān)督和推動。只有先提高對科技新聞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才能改變科技傳播落后的局面。

3.2 科技新聞資源豐富,但要在深度和廣度上加強策劃,挖掘拓展

新聞已進入議題策劃和深度開發(fā)時代。科技新聞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包括科技發(fā)現、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活動、科技人物、科技史、科技文化、科技管理、科技產業(yè)等,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萍夹侣剾]有短缺和被邊緣化的理由,只有發(fā)現與開發(fā)能力是否足夠的問題??萍夹侣劚仨氃跈M向上廣泛開拓,在縱向上深入挖掘,才能使科技的價值得到真正的實現。

3.3 科技新聞需要有一支發(fā)現能力強的高素質傳播隊伍

3.4 科技新聞需要關注民生,貼近大眾

科技新聞應致力于讓受傳者喜歡科技、正確理解科技和有效應用科技。科技新聞一定要避免脫離公眾的接受能力,否則不但會失去大眾,還可能造成誤讀。“非典”、“禽流感”、“甲流”引起的恐慌讓人記憶猶新。受眾的需求永遠是科技新聞的原動力??萍夹侣劜坏匾暟l(fā)布,還要重視解讀,起點是科技,落點應該在民生,這樣才可以達到科技新聞在普通受眾中的有效傳播。報道不僅要有科技含量,還要有深厚的人文內涵,這對傳播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 建議

科技新聞遵循新聞傳播的一般規(guī)律,而這些規(guī)律中包含著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對象、傳播效果等一系列關鍵要素。根據傳播的3I原則,新聞一要提供信息(Information),二要有興趣點(Interest),三要有影響力(Impact)。新聞播出后能引起老百姓的廣泛議論,這樣的科技新聞傳播效果才是好的。對此,媒體應關注以下問題:

1)新聞記者專業(yè)化

一個具有社會責任心、新聞敏感和洞察力的科技新聞記者對于一個健全的社會是不可缺少的。在科技高度分化的時代,要求一個記者什么都懂是不現實的。科技新聞記者必須高度專業(yè)化,對某一領域或幾個領域有長期專門的跟蹤了解,雖然不要求他是專家,但要求他更專業(yè)。

2)內容更新快速化

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迅速更新知識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得到普遍認同,傳媒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人們希望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去獲取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這些都要求科技新聞內容更新的效率要提高。

3)新聞形式多樣化

受傳者形形色色,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只有對不同受眾的特點有深入了解并提供多樣化的科技新聞產品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4)科技新聞網絡化

傳播網絡化已是大勢所趨,互聯網科技新聞傳播產生的影響與震撼是劃時代的。當然,互聯網也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媒體的特殊性。電視、手機、報紙、期刊、廣播、電影依然可提供傳播的不同選項。

5)傳播模式簡約化

盡管希望爭取更多受眾,但卻不得不盡量為受傳者節(jié)約時間。這就要求科技新聞以最少、最簡潔的語言傳播最重要、最準確和盡可能多的信息,這對科技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要求。

5 結論

我國科技新聞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科技新聞傳播確實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探討之處。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傳媒產業(y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科技新聞有被邊緣化的憂慮。唯有更新傳播觀念,采取隊伍專業(yè)化、內容多樣化和簡約化、媒體網絡化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增強科技新聞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1]徐志京.從受眾需求看科技信息傳播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編輯學報,2002,14(1):15-16.

[2]傅愛軍.試論科技新聞的策劃[J].中國編輯,2006(4):45-48.

[3]陳魯民.傳媒在追星之余請給科學家一點“余光”[N].人民網科技,2007-4-16.

[4]蕭絲.科技新聞的讀者需求[N].湖北科技報,2004(10):32-33.

[5]陳祖甲.科技傳播豈能替代科技新聞[N].中國傳播管理網,2004-8-30.

猜你喜歡
科技
點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賦能未來
韋地科技
筆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來科技之花開放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