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安 張 華
(山東省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277500)
我們根據《醫(yī)宗金鑒》當歸飲子(當歸、何首烏、生地黃、刺蒺藜、黃芪、白芍、川芎、甘草、荊芥、防風)擬首烏養(yǎng)血熄風湯治療慢性蕁麻疹,效果較好,現將方藥介紹如下。
組成:何首烏15g,生地黃30g,當歸15g,白芍18g,赤芍15g,黃芪 18g,黃芩 15g,麻黃 6g,防風 9g,荊芥9g,刺蒺藜 12g,地龍 15g,烏梢蛇9g,蟬蛻15g,蛇床子9g,細辛3g,甘草 9g。
用法:水煎服,日 1劑。亦可4倍量煎湯,以適宜溫度藥浴,約洗30min,日2次。
功效:益氣養(yǎng)血,散風止癢。
適應證:慢性蕁麻疹,老年皮膚瘙癢癥。孕婦禁用。
方解:蕁麻疹中醫(yī)稱“隱疹”。一般分急、慢性兩大類,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均可導致本病的發(fā)生,尤以風邪為本病發(fā)病的主要條件,而“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風寒、風熱之邪客于肌膚皮毛腠理之間,則起風瘙癮疹。而臨床上慢性蕁麻疹尤以血虛風寒型為多見,故治療須以益氣養(yǎng)血滋陰為主,疏表散風止癢為輔。古人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說,擬立養(yǎng)血熄風治則,為治慢性蕁麻疹之治療大法。
何首烏、生地黃、當歸、白芍、黃芪滋陰養(yǎng)血補氣以扶正;麻黃、防風、荊芥、刺蒺藜、烏梢蛇、蟬蛻、蛇床子疏表散風止癢以治標。《本草正義》曰:“細辛,芳香最烈,故善開結氣,宣泄郁滯,而能上達巔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之宣絡脈而疏通百節(jié),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奔毿劣徐铒L、散寒、止痛之功,少加 3g以增強散風止癢之效。黃芩、赤芍清熱涼血以制麻黃、細辛偏燥之性。凡風藥大多性燥,唯防風辛溫性潤,乃“治風通用……治風去濕之仙藥也”??傊?全方共收益氣養(yǎng)血滋陰、散風消疹止癢之功。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細辛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及免疫抑制作用[1]。黃芩、赤芍均有抗炎作用;黃芩還有抗過敏作用。地龍有抗組織胺作用。麻黃、荊芥皆有抗炎作用,麻黃還能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黃芪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并有抗衰老、抗炎作用。當歸有改善外周微循環(huán)和擴張血管的作用,當歸、何首烏、白芍對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甘草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對多種皮膚炎癥和皮膚過敏性疾病有一定療效。清代外治醫(yī)家吳尚先《理瀹駢文·略言》曰:“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外治與內治并行,而能補內治之不及者此也[2]。
附方歌:首烏養(yǎng)血熄風湯,歸地二芍芩芪防。麻芥蒺藜龍蛇蟬,甘草細辛又蛇床。
[1]李儀奎,姜名瑛.中藥藥理學.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2:111-112.
[2]清·吳尚先.理瀹駢文.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