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彬
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但嬰幼兒因年齡小,咳痰困難,痰液易堵塞呼吸道,嚴重時可導致嬰幼兒窒息死亡,氨溴索為溴己新的活性代謝物,適用于痰液分泌異?;蚺盘倒δ懿涣嫉募?、慢性氣管疾病的祛痰治療,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已得到臨床證實[1]。我院于近年來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患兒在綜合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嬰幼兒80例,均符合嬰幼兒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2],所有患兒均有咳嗽及咽部痰鳴,氣急,兩肺可聞及中小濕鳴音,胸片均示:有支氣管肺炎表現(xiàn)。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個月至6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3個月至7歲。兩組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對癥和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由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國際公司生產(chǎn),含鹽酸氨溴索7.5 g/L)。<2歲,7.5 n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Inl靜脈滴注,2次/d;2~6歲,7.5 n1g同樣方法稀釋后靜脈滴注,3次/d;>6歲,15 m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50 Inl靜脈滴注,2次/d。5~7 d為一療程。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治療4 d咳嗽咳痰明顯好轉(zhuǎn),氣促、紫紺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好轉(zhuǎn):治療4 d咳嗽咳痰氣促好轉(zhuǎn),紫紺不明顯,肺部羅音消失;無效:治療4 d后上述癥狀、體征無好轉(zhuǎn)。
2.1 治療組應用鹽酸氨溴索治療嬰幼兒支氣管肺炎,在咳嗽、喘息消失天數(shù)及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shù)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
2.2 副反應 2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有很好的耐受,未發(fā)生明顯副反應。
支氣管肺炎為小兒常見病,特別在嬰幼兒期易患此病。在我國,肺炎患兒占24.5% ~56.2%,其中嬰幼兒肺炎住院數(shù)為學齡兒童的39.5倍,可能與此期小兒免疫力低下及呼吸道解剖特點有關。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短且較狹窄,黏膜柔軟,彈力組織缺乏,故支撐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氣道較干燥,因纖毛運動較差而清除能力差。另外,肺泡數(shù)量較少,彈力纖維發(fā)育較差,血管豐富,間質(zhì)發(fā)育旺盛,易于感染,可致黏液阻塞[3]。該病主要癥狀為發(fā)熱、咳嗽、氣促、喘憋,重癥常伴心力衰竭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癥狀,嬰幼兒癥狀尤為明顯。該病的病變特征是在肺組織內(nèi)散在一些以細支氣管為中心的化膿性炎性病灶,早期病變的細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膜表面附著黏液性滲出物。隨著病情進展,病灶中支氣管、細支氣管及其周圍的肺泡腔內(nèi)出現(xiàn)較多的中性粒細胞并滲出增多,滲出物成為膿性,病灶周圍肺組織充血,可有漿液性滲出,嚴重時,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狀分布,形成融合性支氣管肺炎。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種黏液溶解劑,其化學成分為鹽酸溴環(huán)己胺醇,是溴己新的活性代謝產(chǎn)物,但其祛痰作用明顯超過溴己新[4]。其與小支氣管及肺組織具有高度的親和力,因此,病變部位藥物濃度高。該藥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漿液腺分泌,減少黏液腺分泌,減少和斷裂痰液中的黏多糖纖維,顯著降低痰黏度,增強支氣管黏膜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改善通氣和呼吸困難,使患兒癥狀、體征得以改善,最后消失、痊愈。除此之外,其還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質(zhì),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促進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質(zhì)之多種藥理作用[5]。與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時,能增強抗生素在肺組織中的濃度,減少發(fā)生感染性疾病的風險,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臨床應用證明能明顯改善支氣管肺炎的癥狀,縮短療程,且毒性小,耐受性好,使用安全、可靠,副反應少,是嬰幼兒肺炎安全、有效的輔助用藥。
[1]殷凱生,張勁松,孫麗華,等.國產(chǎn)氨溴索片祛痰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0,19(2):99-1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d,Jl~肺炎防治方案.中華兒科雜志,1987,25:47-48.
[3]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02 ~303
[4]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5]朱科明,鄧小明.鹽酸氨溴索對呼吸系統(tǒng)的保護作用機制.上海醫(yī)學,2000.(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