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010-08-15 00:48陳祥龍陳祥鳳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10期
關鍵詞:符號語言課堂教學

陳祥龍,陳祥鳳

(1.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曲阜 273165;2.濰坊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山東濰坊 261000)

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陳祥龍1,陳祥鳳2

(1.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曲阜 273165;2.濰坊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山東濰坊 261000)

非語言符號是教育傳播過程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信息載體,正確地利用視覺性、聽覺性和其他非語言符號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藝術,更好地完成教學目的。

非語言符號;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應用

課堂教學是學校日常教學核心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課堂這個教育傳播環(huán)境中起著一個把關人的作用,決定了學生能夠獲取、加工和處理哪些信息。非語言符號是教師傳播信息的一個重要載體,由于它具有普遍性、形象性、多維性和整體性的特征,所以合理利用非語言符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藝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非語言符號主要包括視覺性非語言符號、聽覺性非語言符號和其他非語言符號。心理學認為人通過視覺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 80%以上,聽覺大約接受 10%左右的信息[1],可見視覺與聽覺在接收信息中的重要作用。據美國學者L.伯德惠斯特的研究,在一個教育傳播環(huán)境中大約有65%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符號來傳遞的。研究非語言符號的學者艾伯特·梅熱比也提出了一個公式:溝通雙方相互理解 =語言(7%)+語調(38%)+表情(55%),該公式也表明了非語言符號在教育傳播過程中的重要性[2]。本文就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地使用視覺性、聽覺性和其他非語言符號提出一孔之見,以期對教師課堂教學有所借鑒和啟示。

一、正確使用視覺性非語言符號

視覺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是獲取教師非語言符號意義的主要途徑。教師能夠通過一些象征性、表露性、體調性的非語言符號和一些副體態(tài)語言來傳播必要的信息。

1.注意姿態(tài)的優(yōu)美

姿態(tài)包括動態(tài)的姿勢和靜態(tài)的姿勢,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非語言符號來表征和說明一些概念,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靜態(tài)的姿態(tài)則主要包括一些副體態(tài)語言,例如教師的身材、相貌、發(fā)型、衣著、字體等。一般來講,衣著素樸,兩鬢斑白的老教師給學生一種博學儒雅的認同,而在課余時間則可能與青年學子產生一種距離感。年輕時尚的青年教師可能在教學經驗方面不能取得學生認同,卻更具活力和親和力。服飾無聲地向學生講述著自己,總體來說,教師衣著應該端莊素雅,保持服飾的干凈自然,優(yōu)雅大方,不要太張揚,也不要不修邊幅。怪異的衣著和發(fā)型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排斥感,清新靚麗的服飾則會讓學生產生親近感。板書作為重要的教師基本功,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展示作用。工整秀麗的板書反映了一個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也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潦草的板書增加了學生辨認的困難,從而不利于課程教學。

動態(tài)的姿態(tài)包括身姿、手勢、體態(tài)語等。教師的身姿是“師容”的重要體現(xiàn),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站如松、坐如鐘”,姿態(tài)端莊挺拔,給學生以美感,尤其是首次與學生見面,一個好的儀態(tài)能夠給學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產生良好的“首因效應”,獲得學生認同。教師在課堂中始終保持一個姿勢可能會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在課堂中變換一下站姿或者在教室中邊走動邊講,縮短與學生的空間距離,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不過教師也應該注意動作不要太夸張,以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自習課或者是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充分思考的時間。手勢是教師另一個重要的傳播手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相應的課程內容。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比較精彩時,可以帶頭鼓掌鼓勵,可以用手勢示意學生回答問題或者坐下,對比較內向的學生,可以給學生一個有力的握手。教師也可以利用手勢模擬物質運動,說明課程內容,簡潔的手勢可以有效地加強教學效果。反之,一些慵懶的姿勢則會影響教學效果,例如倚在桌子上,翹起二郎腿,抓耳撓腮,搔頭皮、玩粉筆等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學生情緒。背著手或者叉著腰等一些習慣性動作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在課堂中應該努力避免。

2.合理利用面部表情和眼神

面部表情是比較重要的非語言符號,是學生觀察教師內心世界的窗戶。體語學創(chuàng)始人伯德惠斯特說過:人的臉大約能夠做出250 000種不同的表情[3]。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面部表情與學生交流,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面部表情豐富自然,使學生感到親切和信任。面部表情的使用應該注意眼神和其他表情的配合,例如教師上課前進入課堂時發(fā)現(xiàn)課堂秩序比較混亂,不要大聲呵斥,而是要站在講臺上用嚴肅的目光環(huán)視一下教室,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回到課堂預備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利用眼神,利用微笑,好孩子是被鼓勵出來的。我在課堂教學中曾經遇到這樣一個例子,我在課堂上提問題時,一位靦腆的小女孩表現(xiàn)出欲說還休的眼神,我就微笑著示意她回答,在我堅定而又信任的目光下,她回答了問題,我對她的回答給予了充分肯定,我分明看到她眼中閃閃的淚光,多么可愛的孩子。在我的鼓勵下,她的成績獲得了很大的提高,我也感到了眼神對師生交流的重要作用。多給學生一個微笑,多給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和好學上進的心態(tài),教師也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學生在課堂中會通過對教師的“察言觀色”來獲得教師的信息,教師就應該利用這一點,對認真聽講的學生報以贊許的目光,對擾亂秩序者則嚴厲制止,盡量平視或者環(huán)視教室,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老師在與自己交流,伴隨著課堂教學內容的變化,隨時變化自己的表情和目光,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融入課堂氣氛,同化知識。

二、正確使用聽覺性非語言符號

聽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另一種重要方式,聽覺性非語言符號在信息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類語言和其他聲音符號。類語言是指人類發(fā)出的沒有固定意義的聲音。教師的類語言主要包括音調、音量、音質等聲音要素和哭、笑、口頭語等功能性發(fā)音。漢語的韻律特征使得正確地使用語調、音量,控制語速和停頓可以讓教學語言產生一種抑揚頓挫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沐浴在一種音律的美感享受之中,有效地抑制課堂氣氛的沉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重點內容加重語氣進行強調,也可以用改變音量和語調的方式來引起學生注意,從而使學生注意課程內容。遇到疑點和難點問題,不妨放慢語速,提高音量,讓學生在思考中慢慢消化知識,講到忘情處,不妨慷慨陳辭,侃侃而談,讓音調與體態(tài)、語言完美結合,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活躍狀態(tài),以利于更好地接受知識。

功能性發(fā)音是另一種重要的聽覺性非語言符號,記得有人說過,一名好的教師應該像一名優(yōu)秀的演員,這也說明了教師的一個職業(yè)特點。在一些描述文科大師講課的記錄中,經常有他們手舞之,足蹈之,亦哭亦笑的描述,他們完全融入到歷史人物和文學人物的生活中,從而產生了感情共鳴。在理科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應該保持一種自然平和的狀態(tài),但是也要盡量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保持一個興奮的狀態(tài)。一些口頭語等的類語言符號會使學生對教師造成一種不好的印象,一些教師的“哼”、“哈”等口頭語會引起學生反感,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減少口頭語,盡量不使用口頭語。對于其他聲音符號教師也可以合理利用,例如當課堂秩序不好時,教師可以利用黑板擦輕輕地敲擊講桌或者制造其他一些聲音引起學生注意,當學生走神時也可以這樣。這些都需要教師的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合理的利用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完成教學目的。

三、正確使用其他非語言符號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中的其他非語言符號也迅速增加,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標本、模型、插圖、掛圖等傳統(tǒng)非語言符號也被一些演示性實驗和多媒體信息所替代。在理工科課堂上,我們講解一些課程,枯燥的講述不能很好地使學生理解課程內容,我們不妨利用一些圖片、動畫等充分展示物質結構,甚至用一些動畫配合音樂,讓學生來想象一下物質內部分子運動過程。一段優(yōu)美的視頻可能會把難以言傳的信息解釋得一清二楚,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一些新型的教具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語言符號難以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一些非語言符號的教具畢竟是課堂的補充,正確地使用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而過分地迷信則會影響課堂教學。例如一些教師在網上下載課件或視頻,把課堂變成看一些Word文檔、PPT課件或者電影,那就有些喧賓奪主了,也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非語言符號的使用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和吸收他人的經驗教訓,只有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檢驗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利用,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藝術,達成教學目的的效果。

[1]宋廣文.心理學導論[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1994: 98.

[2]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5.

[3]孫從遠.課堂語言中的非語言因素芻議[J].淮北煤炭工業(yè)師范學院學報,2001,(2).

(責任編輯:劉東旭)

G642.421

A

1001-7836(2010)10-008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0.035

2010-04-30

陳祥龍 (1984-),男,山東臨沂人,教育史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教育史研究;陳祥鳳 (1984-),女,山東臨沂人,教師,從事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符號語言課堂教學
“+”“-”符號的由來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變符號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圖的有效符號邊控制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