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晉川,陳維鋒,郭紅梅,魯長江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 610041)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系統(tǒng)設計*
彭晉川,陳維鋒,郭紅梅,魯長江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 610041)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信息的表達對規(guī)范和協(xié)調救援力量的行動具有重要意義;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系統(tǒng)是地震緊急救援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闡述了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的定義及內涵;探討了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的分類、設計以及使用要求。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標識;標志;標記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城市建(構)筑物的規(guī)模、高度以及跨度都逐漸增加,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城市地震災害的潛在危險與日俱增[1],地震救援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破壞性地震發(fā)生后,我們將面對地震救援現(xiàn)場環(huán)境的復雜性、救助力量的多元化,還可能存在救助對象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因此,震后高效有序地救助生命的難度和技術要求日益提高[2]。近年來我國地震緊急救援工作體系的逐步建立以及城市地震災害現(xiàn)場搜索與救援工作的起步和發(fā)展,為保證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提供了重要條件。但是,如何進一步完善地震緊急救援工作體系,如規(guī)范和協(xié)調各類救援力量的行動等,仍是我們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3-6]。
在救援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的今天,為保障救援工作能高效、有序地進行,確保地震災害救援現(xiàn)場所有人員的安全和多個救援隊伍協(xié)同工作時不會因誤會而導致不必要的混亂或事故,必須研究一種簡單且易于被救援人員接受和遵守的方法將各類救援行動信息清楚的展示出來,以規(guī)范和協(xié)調救援力量的行動[3-6]。
1.1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定義
首先明確“標識”二字的含義。“標”是表識,是一種最古老的記憶方法,是記憶的一種符號或記號;“識”首要的意義在于“知道”“認識”,是一種讓人識別的標記,不但可以用一種形式來幫助記憶,也可以張揚自身的形象,除了“記住”的意義外,有“認得”“識別”的進一步要求,更多的是一種溝通。標識的功能是通過指示信息對人的行動以明確提示和引導。作為人類直觀聯(lián)系的特殊方式,標識在社會活動與生產活動中無處不在,越來越顯示其極重要的獨特功用。按照使用的功能的不同,標識可以分為商標、徽標、標志、企業(yè)標、文化性標、社會活動標、社會公益標、服務性標、交通標、環(huán)境標、標記、符號等。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是用來表達地震災害現(xiàn)場各類救援行動信息的標志、標記和符號等,其功能是簡單明了地表達各類救援行動信息,規(guī)范和協(xié)調救援力量的行動,保障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傳達的信息包括救援隊基礎信息、救援任務區(qū)概況、建筑物破壞信息、搜索評估信息、壓埋人員信息、次生災害信息、搜索行動信息、營救行動信息、醫(yī)療救護信息、安全警示信息等救援行動信息。
1.2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系統(tǒng)設計原則
在參考了聯(lián)合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如聯(lián)合國編制的國際搜索與救援反應指南(Guidelines for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等之后,認為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應盡量形象化、簡單化,便于記憶和理解;救援行動標記方法應當盡可能地簡單,以便于不同水平的救援隊員掌握;考慮到執(zhí)行國際救援任務的需要,分類與標記方法應當與國際接軌。
1.3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系統(tǒng)組成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包括現(xiàn)場噴繪標記、聲音等信號標記、安全警示標志和救援行動信息電子符號。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是用于地震災害現(xiàn)場采用書寫、噴繪等方式表達各類救援行動信息的符號。信號標記包括聲音和手勢等,是用于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過程的傳達救援作業(yè)、撤退等的信號。安全警示標志指用以表達地震災害現(xiàn)場搜索與救援的特定安全信息,由幾何圖形、圖形符號和安全色組成的表明特征的記號或標志。救援行動信息電子符號是各類救援行動信息的計算機化表達,用于將救援行動信息在電子地圖上的標繪。
2.1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分類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是用于地震災害現(xiàn)場采用書寫、噴繪的方式表達各類救援行動相關信息的符號,所傳達的信息包括建筑物基本信息、建筑物破壞信息、建筑物評估信息、壓埋人員信息、搜索行動信息和營救行動信息。根據(jù)傳達信息的不同,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可以分為現(xiàn)場建筑物噴繪標記、壓埋人員噴繪標記和搜救行動噴繪標記。
2.2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設計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的設計應遵循充分反映同一類別救援行動信息的特點;同一類符號的組合、延伸和擴展具有一致性和規(guī)律性,簡單易懂、語義清晰、避免歧義、易于理解和記憶等原則。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符號構成方法如下:首先采用簡單的象形、寫意、幾何等方法進行設計基礎圖形,在基礎圖形的基礎上,疊加相應的文字或圖形,組合成對應的符號,組合方法為:基礎圖形+[圖形]或[文字]=符號。
2.2.1 建筑物噴繪標記
建筑物噴繪標記表達的信息包括建筑物破壞程度、穩(wěn)定性、結構類型、用途、倒塌類型和建筑物周圍環(huán)境信息。遵循簡單易懂的原則,本文把建筑物噴繪標記分為建筑物信息標記和建筑物倒塌類型標記。建筑物信息標記表示建筑物破壞程度、穩(wěn)定性、高度、結構類型、用途和周圍環(huán)境狀態(tài);建筑物倒塌類型標記傳達建筑物倒塌類型信息,向救援人員提示可能的幸存空間信息。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適用于救援行動,我們把建筑物破壞程度分成倒塌、嚴重破壞和一般破壞3個級別,建筑物穩(wěn)定性分成基本穩(wěn)定(可進入實施救援行動)、需要支撐(經支撐后可以展開救援行動)和不宜展開救援行動3個級別,建筑物結構類型分為鋼結構、鋼筋混泥土結構、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和其他結構5類,按照建筑物高度分為高層、多層和單層3種,按照用途將建筑物分為4類:第Ⅰ類晝夜連續(xù)使用的建筑物,如三班制廠房、不中斷運行的公用建筑、醫(yī)院病房、全日制托兒所等;第Ⅱ類,正常工作制下使用的建筑物,如廠房、學校、辦公樓、幼兒園等;第Ⅲ類,居住型建筑物,如住宅、宿舍、旅館等;第Ⅳ類,超正常服務的建筑物,如二班制廠房、飯店、商業(yè)服務建筑、文化娛樂設施等。建筑物空區(qū)類型分為地板斜靠型、V形倒塌、座層型、斜靠懸型、坍塌型和翻轉型6類。
建筑物信息標記的基礎圖形為一個正方形,在此基礎上疊加文字和符號傳達建筑物不同的狀態(tài)和信息。如圖1所示,左邊的方形為建筑物基礎圖形,表示損壞很輕,倒塌的危險很小,可安全進入實施搜索與救援行動的建筑物;中間的圖形符號表示鋼框架結構、樓層數(shù)為12、按用途分屬于第Ⅲ類、破壞比較嚴重、但是經支撐后可以進入實施搜索與救援行動的建筑物;右邊的符號在中間符號的基礎上在方形右邊外側增加了文字符號,增加了該建筑物于2008年5月12日14:48已經由OR-TF1救援隊完成了搜索評估,評估結果是建筑物內存在有害氣體需要處置的信息。
圖1 建筑物信息噴繪標記示例
建筑物倒塌類型標記采用象形和寫意的方法展示建筑物的倒塌形態(tài),向救援人員提示可能的幸存空間信息。圖2展示了兩種倒塌類型標記示例,左邊為地板斜靠型倒塌,塌落部分通常兩端被支撐住,上端被墻支撐住,下端抵在地板或瓦礫上,有較大的幸存空間;右邊為V形倒塌,廢墟源于重型載荷致使地板在靠近中央的地方塌落,廢墟兩端高于中間,上方居住者一般在廢墟底端的瓦礫里,下方居住者一般在地板下被支撐住的空間內。
圖2 建筑物倒塌類型標記示例
2.2.2 壓埋人員噴繪標記
壓埋人員標記傳達壓埋人員數(shù)量、狀態(tài)等信息,標記基本形狀為V形符號,在此基礎上疊加文字和符號傳達特定的信息。如圖3,左邊為壓埋人員標記基礎圖形,表示此處可能有壓埋人員,人數(shù)和狀態(tài)不詳;中間的符號表示該處有1個幸存的壓埋人員,一個已死亡的壓埋人員,由ORTF1搜索隊于2008年5月12日16:24確認;右邊的符號表示該處有1個幸存的壓埋人員,一個已死亡的壓埋人員,由OR-TF1搜索隊于2008年5月12日16:24確認,目前壓埋人員已經被轉移。
圖3 壓埋人員噴繪標記示例
2.2.3 搜救行動噴繪標記
搜救行動噴繪標記表示建筑物搜索評估和營救行動信息,搜索行動信息包括搜索行動狀態(tài)、搜索小組名稱、采用的搜索方法和搜索結果等,救援行動信息包括救援行動狀態(tài)、救援小組名稱和救援結果等。
如圖4,左1表示S001搜索隊正在進行搜索;左2表示該建筑物已經由S001搜索隊采用搜索犬搜索方法于2008年5月12日17:20完成了搜索,搜索結果表明該建筑物內有2個幸存人員和1個遇難者;右2表示R001營救隊正在進行營救;右1表示該建筑物由R001營救隊于2008年5月12日20:20完成了營救行動,營救結果是2人幸存1人遇難。
圖4 搜救行動噴繪標記示例
2.3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噴繪標記使用要求
建筑物基礎信息標記符號的基礎圖形為1 m× 1 m的正方形,搜救行動標記符號的基礎圖形是1 m×1 m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線寬應為10 cm,當書寫或噴涂場地大小有限時,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適當縮小。
地震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記符號的顏色以清晰醒目為原則,應采用橙色或其它醒目顏色的噴漆書寫。
建筑物基礎信息標記符號和建筑物搜救行動標記符號應書寫在建筑物外部入口處。建筑物壓埋人員標記符號應書寫在壓埋地點附近。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信號標記包括聲音和手勢信號,聲音信號用于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過程的傳達救援作業(yè)、撤退等指示,手勢主要用于指導救援行動作業(yè)。
聲音信號采用空氣揚聲器或者其它適當?shù)膱缶O備來發(fā)布,停止作業(yè)/全體保持安靜的信號為長聲,連續(xù)響3 s;區(qū)域疏散的信號為3次連續(xù)的短聲,一次時長為1 s;恢復作業(yè)的信號為一個長聲緊接一個短聲。
手勢用來指導起重機等重型設備的作業(yè)。
4.1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安全警示標志分類
救援行動建筑物安全警示標志分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和工作標志5大類。
禁止標志的含義是禁止人們某種不安全行為的圖形標志。警告標志的基本含義是提醒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予以注意,避免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指令標志的含義是強制人們必須做出某種動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圖形標志。提示標志的含義是向人們提供某種信息(如標明安全設施或場所)的圖形標志[7]。工作標志是向救援隊員提供某種營救工作信息的圖形標志,如壓埋人員定位標志和支撐物標志等。
4.2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安全警示標志設計
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圖形標志采用GB 2894-1996中的標志圖形符號構成方法[7]。其中禁止、警告、指令圖形標志采用GB 2894-1996中的禁止、警告、指令圖形標志[7],提示標志在其基礎上進行擴充,擴充的符號包括臨時醫(yī)院、臨時急救點、安全場地、安全飲水等。
地震救援工作標志圖形符號采用方形邊框、綠底白圖形,圖形的構成綜合了象形、寫意等方法[8-9]。如圖5所示,左邊圖形符號表示有人被埋,箭頭在左邊表示挖掘的起點;右邊圖形符號表示傾斜支撐處。
圖5 工作標志圖形符號示例
4.3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安全警示標志使用要求
標志牌應該采用堅固耐用、遇水不變形、不易變質或不易燃的材料制作;根據(jù)圖形標志的用途和環(huán)境條件,可采用不同的尺寸、工藝制作,采用不同附著、懸掛、固定、擺放方式,總的要求是安全、醒目、協(xié)調;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對某些特殊場地,如有毒液、毒氣泄漏的區(qū)段,不僅要設立標志,還應派人值守,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使用期結束時,要派出人員及時撤下標志[10]。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電子符號是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信息的計算機化表示符號[11-12],主要用來制作救援態(tài)勢專題圖或應用于救援信息系統(tǒng)中,它根據(jù)計算機的表達方式來設計,跟現(xiàn)場噴繪標記與實物標志符號有類似之處,也有所區(qū)別。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電子符號設計應遵循簡單易懂、語義清晰、避免歧義的原則,力求以最簡單形象的圖形表達其含義,既便于理解記憶,又便于計算機處理的原則。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電子符號采用象形方法進行設計??紤]到信息的差異性,部分直接用基礎圖形表示,部分采用圖形加文字來表示,行動部署信息以象形圖形結合動態(tài)過程(如起點、方向、終點、軌跡)的方式表達。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電子符號使用要求:①符號標繪方向。無實際方向意義的符號,通常直立標繪,如壓埋人員等;有行動方向和規(guī)定方向的符號通常按實際方向標繪,如車輛的方向指向車輛行駛的方向等。②符號大小。符號的大小應根據(jù)符號的不同類型、級別和底圖比例尺大小合理確定;在同一比例尺的地圖上,同一性質(同類同級)的符號應等大小;不同性質的符號大小應相稱,如地圖上級別高的符號要比級別低的符號大,代表實際對象大的符號通常要比代表實際對象小的符號大。③符號定位。依比例尺的面狀符號,經其輪廓線定位;半依比例尺的線狀態(tài)符號,以其主線或中心線定位;不依比例尺的點狀態(tài)符號,定位點在其幾何圖形中心。④線寬。符號的線寬一般根據(jù)符號的大小等比例變化,即符號標繪的值越大,構成符號的線就越寬;同一符號中,基礎圖形的線寬大于輔助圖形的線寬,一般比例為1.5:1為宜。⑤文字注記。通常文字注記從左到右直立注記。當文字注記寫在符號內時,按符號方向注記;依比例尺符號,其文字注記通常寫在符號內便于閱讀的位置;半依比例尺符號,文字注記以該符號的后(右)方為第一注記位置,左方為第二注記位置;不依比例尺符號,文字注記以該符號內為第一注記位置,下(右)方為第二注記位置,左方為第三注記位置。⑥符號重疊處理。通常以主要情況的符號壓蓋次要情況的符號;不依比例尺標繪的符號壓蓋半依比例尺和依比例尺標繪的符號;半依比例尺標繪的符號壓蓋依比例尺標繪的符號;后出現(xiàn)情況的符號壓蓋先出現(xiàn)情況的符號。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電子符號部分示例如圖6所示。
圖6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電子符號示例
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可以簡單明了的展示救援行動信息,對規(guī)范和協(xié)調各救援力量的行動、保障救援行動的高效和有序意義重大。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系統(tǒng)是地震緊急救援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其它標識相比,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表現(xiàn)在地震現(xiàn)場救援工作的緊迫性、時限性和協(xié)同性。地震災害現(xiàn)場救援行動標識的研究才剛開始,本文的研究成果還需要經過實踐驗證,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和完善。
[1] 方世萍,張芝霞.城市地震應急救援措施探討[J].災害學, 2004,19(1):31-33.
[2] 陳維鋒,王云基,顧建華,等.地震災害搜索救援理論與方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34-53.
[3]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UN[EB/OL].Guidelines for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Advance copy [2008-08-15].http://www.reliefweb.int/lnsarag.
[4] 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地震應急[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152-180.
[5] FEMA.Urban Search and Rescue Response System Field Operations Guide[R].2008.
[6] 邵逸江.國外應急管理體系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經驗啟示[J].災害學,2008,23(1):96-101.
[7]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安全標志(GB 2894-199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8]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標志用圖形符號的視覺設計原則(GB/T 14543-9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9]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圖形符號表示規(guī)則標志用圖形符號第一部分:圖形標志的形成(GB/T 16903.1-199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
[10]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圖形標志使用原則與要求(GB/T 15566-199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11]張毓豐,鄧民憲.地震現(xiàn)場應急救援的通信系統(tǒng)設計[J].災害學,2005,20(4):111-115.
[12]胡儀員,熊永良,陳維鋒,等.基于ArcSDE的地震緊急救援數(shù)據(jù)庫建設[J].災害學,2008,23(1):132-134.
Design of On-site Earthquake Rescue Sign System
Peng Jinchuan,ChenWeifeng,Guo Hongmei and Lu Changjiang
(Earthquake Adm inistr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610041,China)
The expression of infor mation of on-sit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operation is important for regulat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rescue forces.On-site sign syste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work system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In this paper,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on-site earthquake rescue operation signs are described,and classification,design and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signs are discussed.
earthquake disaster;on-site rescue;markers;signs;label
P315.9
A
1000-811X(2010)01-0018-05
2009-08-24
地震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0808063);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06BAC13B04-0502)
彭晉川(1963-),男,四川威遠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應急救援研究.E-mail:pengjc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