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萍
藝術體操運動員上肢本體感覺能力分析
徐鳳萍
運用藝術體操圈器械對不同訓練程度者及不同級別的運動員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有訓練者與無訓練者之間的拋接控制能力有著明顯的差異;不同訓練水平的運動員對于拋接控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訓練水平越高,準確性越高;本體感覺能力具有個體差異性,其既受后天運動訓練的影響作用,也受到個人先天因素的作用制約;藝術體操運動員上肢本體感覺能力的強弱,可以作為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選材與能力評定的參考指標。為今后選拔和訓練藝術體操運動員提供科學準確的參考依據(jù)。
藝術體操;器械;感覺能力;本體感覺
骨骼肌肉、肌腱、關節(jié)囊和韌帶等處的本體感受器,在機體的隨意運動和反射運動的控制中,能夠感受肌肉張力的變化和緩解在關節(jié)處的運動的刺激,并將刺激轉(zhuǎn)化成神經(jīng)沖動傳向大腦皮層,產(chǎn)生身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和狀態(tài)的感覺,稱為本體感覺[1]。本體感受器將骨骼肌的不斷活動的瞬時情況經(jīng)連續(xù)通過傳入神經(jīng)傳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通過及時的反饋調(diào)節(jié),從而不斷調(diào)整、矯正運動動作,使運動動作更加協(xié)調(diào)準確,使反射活動精確地完成[1]。所以本體感覺能力在藝術體操特別是持器械的動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圈是競技性藝術體操比賽中所使用的5種器械之一,它也是一種藝術體操中比較典型的器械,圈的動作類型全面,故在學習器械動作時,人們往往先從圈入手,因為藝術體操運動員在掌握圈器械的動作時,必須憑借人體肌肉以最大限度的精確性和反應速度來完成各種連續(xù)的動作造型,這無疑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故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本體感覺能力。然而,目前對于確定和提高運動員上肢本體感覺能力的測試方法的文獻比較少見,尤其是直接運用比賽器械進行測定,在國內(nèi)外尚未見過報道。本文擬通過對3種不同級別運動員的測試,以及與對照組的比較分析,從中了解不同運動員上肢本體感覺能力的差異,為今后選拔和訓練藝術體操運動員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受試對象總計60人,分為實驗和對照兩個組,實驗組30人,對照組30人,全部為女性。
實驗組:2009年“體彩”杯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的運動員。按她們受訓練年限和不同運動級別程度又分為3個組:A組:一級以上運動員10人;B組:二至三級運動員10人;C組:三級以下,受訓練1年1 0人。
對照組:從未接受任何專項訓練的中等師范學生3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藝術體操圈
使用正規(guī)比賽用的圈,把圈的空間方位用數(shù)表示。
受試人員在測試人員的要求下作原地單臂拋接圈,及原地單臂拋圈踹燕接的動作,每人測試10次取其平均數(shù)(接圈時握在圈的頂部即0位為最佳,分數(shù)越小越好)。
1.2.2 受試要求
受試人員原地站立右手握圈0點面向正前方開始上拋,接圈時允許向前走兩步,然后記錄接圈手的食指末節(jié)處的方位,并把該數(shù)據(jù)定為本實驗的測試數(shù)據(jù)。
1.2.3 統(tǒng)計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處理。
藝術體操運動員持器械完成的諸多動作絕大部分是以手操為主,它要求運動員的手上感覺要高度靈敏,以便準確地控制器械的速度、方向以及力量等等[2]。由此可知,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這種本體感覺能力,對于其各項目的動作完成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訓練程度對本體感覺能力的影響
2.1.1 有無訓練的兩者比較
已有許多研究表明,某一職業(yè)的工作能引起與該職業(yè)的特殊要求有關的感覺器官的活動發(fā)生改變,本文所做的實驗研究亦證實了這一觀點。我們將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團體比較(見表1)。
從表l中可以看到,P值小于0.01,表明有訓練者與無訓練者之間的實驗結(jié)果有著明顯的差異。這說明:由于競技性藝術體操具有手持輕器械運動的特點,運動員通過長期而系統(tǒng)的、嚴格的基本動作技術規(guī)格化訓練,其對肌肉的分析能力提高,對動作時間的判斷變得準確,甚至精確,即其本體感覺的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造成了有訓練者與無訓練者之間實驗結(jié)果的明顯差異。通過運動訓練,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能,而形成這些技能,就是建立復雜的本體感覺的運動條件反射,從而提高了對所要完成動作的幅度、力量、時間、空間等方面的感知覺能力,通過神經(jīng)控制肌肉用力,使動作更加精確協(xié)調(diào)。而且,經(jīng)常反復訓練,不斷反饋其感知覺,不斷修正本體感覺的敏感性,使本體感覺的敏感性更加精確,從而完成動作的自動化。而未訓練者,其大腦皮層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刺激,肌肉沒有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所以他的本體感受能力較差。這就是有訓練者與未訓練者之間本體感覺的差異性原因所在。也就是說,藝術體操運動員長期使用器械的訓練,會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各有關中樞間的協(xié)調(diào)關節(jié)得到改善,使大腦皮質(zhì)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在一定空間、一定時間內(nèi)能嚴格有節(jié)奏地轉(zhuǎn)換,并使運動員的肢體本體感覺能力得到提高[2],使其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于普通人的本體感覺能力。
2.1.2 不同級別運動員之間的比較
比賽實踐告訴我們,運動員完成某個器械動作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運動員整套動作的完成和運動成績的高低。那么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其本體感覺能力的差異如何,我們將不同運動級別的受試者進行了顯著檢驗(見表2)。
表2 不同級別運動員之間單臂拋接圈的實驗結(jié)果比較TableⅡ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Single Arm Ring Juggling of the Different-Level Gymnasts
表2中看到:由于運動訓練程度的不同,其表現(xiàn)出的本體感覺能力也相應不同。顯而易見,從總體趨勢來看運動水平越高,其所表現(xiàn)出的本體感覺能力也就越好。事實表明,藝術體操運動員能否靈巧自如地操縱器械,使動作完成得自然舒展優(yōu)美準確,在極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的器械感和上肢表現(xiàn)力,而這又是完全基于運動員上肢各關節(jié)肌肉本體感覺能力之上[3]。然而從表2中也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運動員A組與運動員B組的比較,兩組有明顯差異,P<0.01;而運動員B組與運動員C組的比較,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此,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運動訓練對于人的上肢本體感受能力的促進作用,雖是持續(xù)不斷的,但其表現(xiàn)為階段性的遞進特點。即在某一訓練時期的提高,是顯現(xiàn)在不斷積累之后的飛躍。運動員在學習動作時,必須對所要做的技術動作花多大力量、用力時間長短、幅度多大、空間定向等做出準確估計,并在運動實踐中通過本體感覺的反饋,不斷校正這種敏感性,是本體感受器產(chǎn)生更適合動作的要求。隨著學習深入和反復訓練,使大腦皮質(zhì)興奮、抑制過程在空間、實踐上都能更有嚴格地、更有節(jié)奏地進行轉(zhuǎn)換,使動作更加精確、協(xié)調(diào),“運動動力定型”更趨鞏固,以便形成自動化,即使達到了動作自動化,還需要不斷練習,力求鞏固和提高動作質(zhì)量。這說明本體感覺的敏感性對運動水平有很大的影響,也是取得較好運動成績的原因之一,而本體感覺的敏感性也是在不斷的重復練習中有階段的提高。
長期而規(guī)范化的運動訓練,會使運動員的肌肉的感覺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在實驗測試中發(fā)現(xiàn),就受試的個體之間所作的比較來看,其中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即使訓練程度較高的運動員中,也有本體感受能力相對較弱者的存在,這同時也證實了這樣一個客觀事實: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能力,在接受運動訓練的改造同時,仍受到其先天因素的制約。這也說明了,若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藝術體操運動員,不僅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重復刻苦的訓練,還要制定和采用準確而有效的選材方法,這樣有利于挖掘有潛力的人才、縮短訓練周期,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藝術體操運動員。藝術體操訓練中,不僅要重視對運動員這一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和強化,而且,還應注意重視對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選材,選材時,不僅要關注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外貌形態(tài)、心理、后天競技能力等因素,還要特別注意運動員先天方面的一些因素,必須客觀的分析運動員各方面潛力的大小,以便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3]。
一名優(yōu)秀運動員若沒有敏銳的本體感覺能力,便無法作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因而要想做到精確而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動作,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這種能力是掌握較完善控制肢體的動作技能所應有的必要條件,實驗測試中所發(fā)現(xiàn)的個體差異現(xiàn)象,為我們今后在選材和培養(yǎng)優(yōu)秀運動員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1)有訓練者與無訓練者之間的拋接控制能力有著明顯的差異。而不同訓練水平的運動員對于拋接控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訓練水平越高,準確性越高,且呈現(xiàn)一定的階段性。建議教練員在訓練藝術體操運動員時,一定要高度重視本體感覺的訓練,例如:可以采用綜合感覺訓練法,即充分發(fā)揮視覺(如可以看著鏡子練習)、聽覺(如音樂伴奏)、位覺(如在掌握空中動作時,可先降低高度或有保護帶,體驗空間三度感覺)與本體感覺間的相互作用,以便提高本體感覺能力,有效地加速運動技能的形成;采用直接幫助法;被動地完成動作體驗法等[6]。教練員在訓練藝術體操運動員時應注意,一定要鼓勵運動員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以使其本體感覺能力從量變達到質(zhì)變,成績產(chǎn)生一個大的飛躍。
(2)本體感覺能力具有個體差異性,其既受后天運動訓練的影響作用,也受到個人先天因素作用制約,故建議在今后的藝術體操訓練中,不僅要重視對運動員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強化。而且,還應注重對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選材。
(3)本實驗的測試方法能夠反映出:藝術體操運動員上肢本體感覺能力的強弱,可以作為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選材與能力評定的參考指標。
[1]陸耀飛,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15-119、156-164.
[2]王愛蘭著.藝術體操運動員訓練之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14-29.
[3]王偉,陳瑞琴.少年藝術體操運動員選材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1:37-38.
[4]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6-63.
[5]樊蓮香,刁在箴.動作質(zhì)量與編排創(chuàng)新的和合之美[J].體育與科學,2 0 0 9(2):7 9-8 1.
[6]劉建邦.在體操教學、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本體感覺的探討[J].體育函授,1994:113-114.
Analysis of the Upper Limb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of the Rhythmic Gymnasts
XU Feng-p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Rhythmic gymnastic equipment was applied to test the practioners and gymnast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actioners who have
training and those who have not received any training. There is also a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uggling control ability of the gymnast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The higher the training level, the higher the accuracy.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is characteris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 It is influenced by acquired training and is restricted by individual congenit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Strong or weak upper limb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of the rhythmic gymnas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icator in talent selection and capability assessment. This has provided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reference basis for selecting and training rhythmic gymnats.
rhythmic gymnastics; equipment; sensibility;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G804.2
A
1006-1207(2010)05-0076-03
2010-06-12
徐鳳萍,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體操教學與訓練.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