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玲
(婁底市衛(wèi)生學校,湖南婁底 417000)
中專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
劉伊玲
(婁底市衛(wèi)生學校,湖南婁底 417000)
目的了解中專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為父母對子女積極有益的教養(yǎng)方式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自尊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對160名中專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自尊的高低與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呈顯著性正相關關系,自尊程度與父母的拒絕、否認及父親的干涉呈顯著性負相關關系,自尊與父母的文化程度無顯著性相關關系。結論父母對子女多予以正面教育和情感關懷,父親更應扮演慈父角色。
中專生;自尊;父母;教養(yǎng)方式
自尊是人們對自身價值、長處、重要性總體的情感評價[1],是人格自我系統(tǒng)的核心成分之一。它表達了一種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表明個體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價值的[2]。自尊是一種心理資源和情感體驗,對個體人格、自我意識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表明:低自尊者有情緒和行為混亂的危險,自尊水平越低說明特質焦慮水平越高。自尊的重要性已被人們廣泛認識,自尊的水平在每個人身上是長期恒定的。據(jù)自尊調(diào)查表編制者S.Coopersmith的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自尊的因素,除成功與抱負外,還與成長過程有關。而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養(yǎng),為了探討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筆者在本校中專生中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校中專生160名,其中男生42名,女生118名。年齡最大19歲,最小14歲,平均年齡16.62歲。
1.2 工具
1.2.1 自尊量表(SES)[3]由Rosen-berg于1965年編制。該量表由10個項目組成,采用4級評分(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很不符合),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
1.2.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EMBu)[3]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yī)學系教師于1980年共同編制,用以評價父母行為和態(tài)度。母親教養(yǎng)方式由5個因子組成:情感溫暖、理解(F1),過度保護(F2),拒絕、否認(F3),懲罰、嚴厲(F4),偏愛被試(F5)。父親教養(yǎng)方式由6個因子組成:情感溫暖、理解(F1),懲罰、嚴厲(F2),過分干涉(F3),偏愛被試(F4),拒絕、否認(F5),過度保護(F6)。采用4級評分(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很不符合)。
1.3 方法
同時將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與自尊量表發(fā)放給學生,采用不計名方式進行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70份,收回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94.12%。
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
2.1 自尊量表統(tǒng)計結果
自尊量表最高值為35.00分,最低值為25.65分。將自尊分由高到低分為4個等級,每一等級相差5分,再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進行相關比較。
2.2 父親文化程度及教養(yǎng)方式各因子與子女自尊程度相關結果(見表1)
表1 父親文化程度及教養(yǎng)方式各因子與子女自尊程度相關結果
2.3 母親文化程度及教養(yǎng)方式各因子與子女自尊程度相關結果(見表2)
表2 母親文化程度及教養(yǎng)方式各因子與子女自尊程度相關結果
由表1可知,自尊高低與父親的文化程度,懲罰、嚴厲(F2)、偏愛被試(F4)、過度保護(F6)無顯著性相關關系(P>0.05),而與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呈極顯著性正相關關系(P<0.01),與父親的過分干涉(F3),拒絕、否認(F5)呈顯著性負相關關系(P<0.05)。由表2可知,自尊程度與母親的文化程度,過度保護(F2)懲罰、嚴厲(F4)、偏愛被試(F5)無顯著性相關關系(P>0.05),而與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F1)呈顯著性正相關關系(P<0.05),與母親的拒絕、否認(F3)呈極顯著性負相關關系(P<0.01)。
(1)自尊與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呈正相關關系,尤其是父親的情感溫暖更為重要。自尊是一種自我評價,它建立在許多因素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別人的看法,即反饋信息。孩子通過別人,尤其是父母的評價和態(tài)度來評價自己,甚至取決于平時的眼神和表情。一旦孩子確信自己受到父母的寵愛和尊重,他對自己便充滿了信心。如父母對孩子表現(xiàn)出喜愛、尊重、贊許、肯定的態(tài)度,孩子便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有能力的,便有信心去面對現(xiàn)實,解決問題。就童年期兒童的身心發(fā)展來說,父親比母親似乎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相反,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可能會讓孩子得到一個結論:他們不值得別人重視,是毫無價值的,因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
(2)自尊與父母的拒絕、否認呈負相關關系,母親在這方面的影響更大。從小就被過多指責、批評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多幾分悲觀,少幾份自信,對外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疑慮和恐懼心理。而這些疑慮和恐懼使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退縮、逃避,自認為無能力解決問題,同時孩子也會用行動去證實父母的觀點,而表現(xiàn)自己的無能,使自我評價下降。母親的拒絕、否認更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因此,遭到慈祥的母親的否認、拒絕,通常比嚴肅的父親拒絕、否認損害更大。
(3)自尊與父親的干涉呈負相關關系。父親利用絕對權威干涉孩子的行為,實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對孩子價值的否定。在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能力增長的樂趣,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若過分干涉,孩子便喪失了這種肯定價值的機會,甚至認為自己無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自卑。
(4)自尊與父母的文化程度無顯著性相關關系。這是否與本校生源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父母文化程度均較低有關,還待進一步研究。
自尊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學習動機和事業(yè)成功及人際關系具有積極作用。自尊萌芽于幼兒期,穩(wěn)定于學齡初期,發(fā)展于青春期。自尊通過個體情感能力得到發(fā)展,兒童在3歲左右產(chǎn)生較為清晰的自我尊重情感。筆者認為:嬰幼兒在同父母的互動中形成了積極或者消極自我工作模型,這是自尊發(fā)展的基石,所以父母在孩子兒童時期對其進行正確的、積極的干預非常重要。父母在早期教養(yǎng)孩子時,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平等的成長環(huán)境,多給予孩子正面教育及關愛和理解,少予以拒絕、否認和干涉,特別是作為慈母角色的母親應對孩子有更多的肯定與接納,這些都有利于孩子自尊的培養(yǎng)。
[1]黃向真.中師護生自尊水平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2):102~103.
[2]王震宇,王萬章.中學生的焦慮狀況及與自尊和應付方式的關系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10):15.
[3]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增刊):122~129,254.
G449
B
1671-1246(2010)21-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