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 葉惠鳳 陳繼紅
糖尿病胃病是糖尿病多種慢性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機制不十分明確,治療尚無十分有效方法。其高發(fā)率及其致胃動力低下影響降糖藥的吸收而影響糖尿病的治療,已引起人們的重視[1],尤其對于難治性糖尿病胃病。本文以體表胃腸起搏治療糖尿病胃病患者,取得較為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9月至2010年4月我院門診收治的糖尿病胃病患者69例,男30例,女39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5±3)歲,病程平均(10±0.6)年。均符合以下標準:(1)在糖尿病的基礎上逐漸出現上腹脹、食后飽脹、早飽、惡心、嘔吐等癥狀;(2)病程3個月以上且既往無明確胃病史;(3)排除其它疾病,如嚴重肝、膽疾病、藥物不良反應,消化性潰病、靡爛性胃炎及胃癌等。
1.2 治療 69例患者均接受泰士WCH型體表胃腸起搏器治療?;颊咂脚P、保持靜息狀態(tài),清潔局部皮膚,去除污物和油脂,貼體表電極。設置有關參數:胃起搏頻率,以正常頻率(3次/min)為標準,根據患者原有胃電頻率,加或減0.2~0.3次/min;治療時間30 min/次;治療幅值以腹部電極貼片處皮膚輕微灼熱感為宜。10次為1療程,1次/d。起搏點定位:將正極置于患者胃竇體表投影處,即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向左2~4 cm處,負極置于患者胃體在體表投影處,即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右3~5 cm再向上移1 cm處。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積分:治療前后記錄餐后飽脹、上腹脹、早飽、惡心、嘔吐等癥狀。將患者治療前后消化不良癥狀的變化采用等級記分法,評估標準為:沒有癥狀0分,患者需提醒方能意識到癥狀存在計1分,患者可意識到癥狀存在,但正常生活未受明顯影響計2分,患者意識到癥狀存在且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計3分。
1.3.2 胃電頻率變化:治療前后胃電頻率的比較,正常胃電頻率為3次/min。
1.4 療效判定 顯效:治療后癥狀總積分下降值≥治療前積分的60%;無效:下降值<治療前積分30%;有效:積分下降值≥治療前積分的30%而不及60%;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5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積分 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 <0.01)。見表1。
表1 體表胃腸起搏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2.2 療效判定 治療后餐后飽脹、上腹脹、早飽、惡心嘔吐等癥狀總有效率分別可達到 84.1%、87.0%、85.5%、84.0%。見表2。
表2 體表胃腸起搏治療后療效 n=69,例(%)
2.3 胃電頻率變化 1個療程結束后,患者胃電頻率明顯趨于正常(3次/min),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治療前后胃電頻率比較n=69,次/min,ˉx±s
糖尿病胃病起病隱匿,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引起營養(yǎng)不良,治療目的是減輕癥狀,改善營養(yǎng),控制血糖[2]。藥物治療主要是促動力劑的使用,常用藥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第1代);多潘立酮(嗎丁啉,第2代);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第3代),伊托必利(第4代)。前三代由于不良反應多,而基本上已經被臨床淘汰。第4代伊托必利具多巴胺D2受體阻滯和乙酰膽堿酯酶抑制的雙重作用,通過刺激內源性乙酰膽堿釋放并抑制其水解而增強胃與十二指腸運動,促進胃排空,并具有中度鎮(zhèn)吐作用。但易出現乙酰膽堿亢進的癥狀??梢娝幬镏委熖悄虿∥覆〔皇呛芾硐?,急需一種理想的非藥物治療手段。
體表胃腸起搏曾經被用于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3],收到了滿意效果。眾所周知,人體胃腸器官的功能是依靠它們之間的協(xié)調蠕動來完成,而胃腸蠕動的基礎是胃腸電活動。人體胃腸起搏點可被外加的不同頻率的電流“驅動”。胃腸起搏器則模擬胃腸蠕動頻率,產生一個外來信號,該信號迫使胃腸紊亂的節(jié)律跟隨起搏器電信號節(jié)律變化,促使患者不正常的胃腸蠕動節(jié)律正?;_到治療目的。
本研究對69例糖尿病胃病的患者進行了體表胃腸起搏的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胃電頻率趨于正常,此種方法不良反應小,療程短,安全性高,確為一高效、速效的方法,值得推廣實用。
1 薛萌,王新民.糖尿病胃病的診治進展.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0,30:100-102.
2 James AN,Ryan JP,Crowell MD,et al.Regional gastric contractility alteractions in a diabetic gastroparesis mouse model-effects of cholinergic and serotoninergic stimulation.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4,287:612-619.
3 姜柳琴,林琳,張紅杰,等.體表胃腸起搏對功能性胃腸運動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應.中國臨床康復,2005,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