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財
2007年4月18日,在興國縣紅軍村一棟磚瓦房里,傳出陣陣的哀樂聲,老紅軍王邦忠因病離開人世,享年101歲。參加完王老的告別儀式后,人們?yōu)橥趵掀椒捕鴤ゴ蟮囊簧袊@,同時,又為其二兒子王光征夫婦長年盡心盡孝而敬佩。
王邦忠于1906年出生,經(jīng)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72年12月離職,從廣西百色地區(qū)回到興國縣定居。王老48歲得子。兩年后再添次子,后連續(xù)生了3個女兒。1979年,王老24歲的長子王光南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壯烈犧牲。次子王光征退伍后挑起了全家生活的擔(dān)子,更承擔(dān)了照顧父母親的責(zé)任。
王老自失去長子后,身體逐年變差,特別是從上世紀(jì)90年代末以來,曾負傷的右腿已無法行走,身體每況愈下。王光征、石英夫婦照顧父母親盡心盡力,對老人的飲食起居,穿衣戴帽,生病護理,樣樣都不厭其煩,細心耐心呵護。
為侍候父親,王光征每晚和父親同睡。2005年以來,王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白天坐輪椅,晚上睡一會兒,又要起來坐一會兒,一個晚上要折騰幾次;有時老人便秘,王光征就用手去摳,從不嫌臭嫌臟。為了讓老人吃好,兒媳石英每天精心安排膳食。只要父親喜歡,再辛苦、再麻煩,王光征夫婦也心甘情愿。他們認為,這是盡兒女的責(zé)任,更是替長眠在廣西烈士公墓里的哥哥盡一份孝心。
2007年4月18日早上,王老醒來,兒子王光征幫其洗臉、刮胡子,王老想吃豆腐腦,兒媳石英急忙上街去買,買回來后又一勺一勺喂給王老吃。中餐王老又想吃米糊,石英回家做了兩碗。晚上,石英又為王老煮了平時愛喝的米湯,但王老喝不下,只是緊緊地抓住兒子、兒媳的手不放,眼里流著淚水,嘴角微微在動。20時15分,王老安詳?shù)刈吡?。這緊緊的握手是父親感謝兒子、兒媳長年的照顧,這淚水也是父親感謝兒子、兒媳長久的關(guān)心。
王光征的母親陳僑雄是一位歸僑,一位打游擊出身的老革命,今年84歲,1953年與王邦忠結(jié)婚,風(fēng)雨同舟幾十年。王老病逝后,陳老的精神徹底崩潰了。第三天,她在家里不幸跌了一跤,經(jīng)醫(yī)院診斷,右腿骨關(guān)節(jié)脫裂。還沒有料理完父親的后事,摔斷腿的母親又需要人照看,弄得王光征夫婦悲痛萬分,筋疲力盡。
在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后,王光征夫婦日漸消瘦,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有朋友勸王光征夫婦找一位保姆協(xié)助打理家務(wù),照看老人。王光征不同意,因為他太了解母親。母親知道兒子、兒媳的心思后,勸兒子雇請保姆,減輕他們的勞累與負擔(dān)。由于陳僑雄是越南歸僑,長期在廣西生活,與保姆語言交流困難。無奈,王光征夫婦只好辭退保姆,輪流照看輪椅上的母親。
屋漏偏遭連夜雨。2009年6月,陳僑雄突發(fā)中風(fēng)住進了醫(yī)院,王光征夫婦堅持一邊上班,一邊精心護理母親。他倆每天把母親從輪椅上抱上抱下,幫助老人洗臉、洗腳、洗澡,每餐幫助進食、服藥,還要端屎端尿,每個星期天還推著母親上街散心,看城市變化。王光征夫婦想,只要母親開心,做什么都行。
經(jīng)過王光征、石英夫婦的精心護理,如今,陳老病情穩(wěn)定,每逢熟人還會發(fā)出“呀呀”的聲音,動動大拇指表示夸獎兒子、兒媳的孝心。
王光征夫婦精心照顧父母,在校學(xué)習(xí)的孫子孫女也很孝順爺爺奶奶。王光征夫婦尊老愛老的感人事跡,受到當(dāng)?shù)厝罕姷慕豢诜Q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