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緊張而精彩的學術交流圓滿結束,熱情好客的芬蘭東道主為我們安排了一些游覽項目,其中包括去波爾沃觀光。
波爾沃是芬蘭的一座古城,位于首都赫爾辛基的東北方向大約50公里的地方。波爾沃緊臨著碧水悠悠的波爾沃河,這條河曾經作為芬蘭南部地區(qū)的重要的水上航道,河水日夜喧唱著緩緩注入蒼茫大海。
其實,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眼光,波爾沃只不過是相當于我們縣級市一般大小的古鎮(zhèn)。它像歐洲無數有些年頭的小鎮(zhèn)那樣,精致雅麗,古意盎然,猶如雋永怡人的抒情短詩。但波爾沃還不止于此,它雖然不算大,卻很有分量,它一度影響了整個芬蘭的歷史進程,或者說,芬蘭的漫漫歷史之河曾在這里拐了一個大彎。
說起來話長。幾乎長達8個世紀,也就是大約800個春秋,安分守己的芬蘭一直處于某種尷尬無奈的境地。它西鄰瑞典,東鄰俄羅斯,這兩個當年勢力雄厚同時具有強烈擴張欲望的國家注定要掌握芬蘭的命運。
首先是瑞典,從12世紀中葉開始,就逐漸控制了芬蘭,之后強迫芬蘭成為瑞典的大公國。而波爾沃只不過在13世紀才開始了它的歷史,漸漸成為一個小鎮(zhèn),所以,可以說,波爾沃從它誕生之日開始,就淪入瑞典的掌控之中。且不說別的,僅是波爾沃的名字,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一直到今天,你翻開不同版本的世界地圖集,查看芬蘭的一頁,有的根本找不到波爾沃即Porvoo,波爾沃應在的位置卻是博爾戈即Borg,其實兩者是一回事,只不過后者是瑞典人起的名字,外人現在往往還這么稱呼它,這個詞的意思是“城堡”,表明當初波爾沃只是瑞典王室權杖下的一個小小的城堡而已。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瑞典作為芬蘭的宗主國,竟毫不含糊地持續(xù)了近700年!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波爾沃和整個芬蘭一樣,經歷多少風霜雨雪,飽嘗多少酸澀苦辣。歷史車輪艱難地行進到1809年,在俄國對瑞典的交戰(zhàn)中,俄國人獲勝,命運多舛的芬蘭就這樣順理成章地落到了俄國人的手里。
為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是,芬蘭這個重要的歷史轉折,居然就發(fā)生在波爾沃這個小城里:公元1809年,勝利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這里主持芬蘭議會的會議,宣布芬蘭成為俄國的“國中之國”,同時宣布芬蘭可有一定的自治權,這包括芬蘭可保留原有法律及宗教,芬蘭一些階層可擁有特權。
這次會議的開幕式和閉幕式是在波爾沃大教堂里舉行的,而會議的中間部分則在波爾沃老市政廳進行。據記載,這次會議從3月一直開到7月,可謂世界史上罕見的馬拉松會議!顯然,會議開得十分艱難,可能有激烈的交鋒。
我們去波爾沃那天,時間雖然緊張,還是一睹了老市政廳的兩層小樓,之后參觀了雄偉的波爾沃大教堂。在這座建于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古老教堂里,我們幾個人腳步輕輕,屏氣息聲,靜靜感受著那遙遠歷史的獨特氛圍,仿佛聽得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當年那沉濁的聲音在800個座位的大廳里回蕩:“現在朕宣布——”正是從1809年開始,一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多災多難的芬蘭這才脫離俄國而獨立。芬蘭被俄國統(tǒng)治了108年,當然這比瑞典人統(tǒng)治的700年要少許多,但是也夠漫長的了。因此,也可以說,瑞典對芬蘭的影響更加深遠。如今,芬蘭人通用語言除了芬蘭語,便是瑞典語。就說這波爾沃大教堂,每周日10時舉行第一場禮拜儀式,用的是芬蘭語,而12時舉行第二場禮拜儀式,則用瑞典語,這種做法,一直沿襲至今。
無情的歷史盡管給波爾沃留下沉重的記憶,但波爾沃看起來倒是那么氣定神閑,溫文爾雅,這里,寧靜悠遠得像不染俗塵的世外桃源。徜徉在這小城里,中世紀的濃濃氣息撲面而來,滿眼是瑞典時期和俄羅斯時期的木結構建筑,玲瓏怡人,錯落有致。一條條窄窄的微微起伏的街道,用大小不規(guī)則的碎石鋪就,許多碎石被磨踩得發(fā)亮,顯見經歷了無限滄桑。街道兩邊一家家小店鋪、小酒館,古色古香,門口不起眼地掛著小小的鐵藝招牌。除了標著店名,有的還標出創(chuàng)辦年代。至于教堂悠揚的鐘聲,隨風漸漸飄遠,更顯出這個古鎮(zhèn)的幽靜。
波爾沃有眾多頗具特色的餐館,既有本土風味,又有瑞典或斯拉夫風味,其中很多餐館也是歷史久遠,古風悠然。那天中午,東道主帶我們去一家創(chuàng)辦于18世紀的名叫“蒂巴利”的餐館吃飯,它整個陳設是田園風格,以烹制蝸牛有名。我倒覺得最美味的是三文魚湯,十分濃稠,里面以微紅綿軟的三文魚塊為主,還加入土豆、黑胡椒、奶油,撒上切碎的香草,一邊喝湯一邊配以果料面包片,真是好吃極了,吃完后還滿口余香,讓人回味不己。
波爾沃另外給我留下一個十分美好的印象的,就是家家戶戶門旁或窗口都是盛開的鮮花,這里仿佛沒有花就不成住家。而且,那栽養(yǎng)花草的容器,十分別致,很少使用我們常見的陶瓷類花盆,這里都用軟藤編制的很精美的筐、籃,放入泥土養(yǎng)花,那形狀或圓,或正方,或長方,大大小小,花兒很滋潤地在里面開放。主人把花籃、花筐懸吊在墻上、窗口,有的就放置在門旁的特制的小小手推車上,可以隨意移動,我姑且叫宅“波爾沃花車”吧。
波爾沃早期是個重要的碼頭和著名的商貿中心,因為有波爾沃河經過這里向南直達芬蘭灣,航運十分便利。當年,河上商船如梭,如今波爾沃河邊還留下昔日一排排紅色的木結構倉房,那時用以存儲貨品,現在已成為人們觀賞的景點。
波爾沃雖然地方不大,但人杰地靈,歷史上曾產生不少著名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約翰·路德維格·羅納貝格即是其中之一,他是芬蘭最著名的“民族詩人”,如今芬蘭的國歌歌詞就是他撰寫的,歌詞中寫道:“祖國,祖國,父母之邦,你名揚四方,再沒有別的參天高峰,再沒有別的山谷海岸,為我們所熱愛,像祖國一樣。”這首詞當初是用瑞典文寫成的,后來譯為芬蘭文。這位詩人的影響很大,如今波爾沃還有街道、公園、游船甚至蛋糕,就以羅納貝格命名。他的夫人是芬蘭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女權運動先驅,兒子則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