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4日,福建南平實驗小學門前,55秒內(nèi),8名小學生慘死在鄭民生的刀下,另有5個孩子受重傷,面對這一令人發(fā)指的惡性事件,痛恨者有之,憤怒者更是不在少數(shù)。
極端行為源于人格不健全
血案發(fā)生后,南平警方證實,事發(fā)前并沒有任何醫(yī)療機構的材料證明鄭民生精神狀況有問題。但從其殘忍殺害絲毫沒有防御能力的孩子的行為,以及此前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模式來看,兇手的人格存在明顯偏離正常的現(xiàn)象。
專家分析,鄭民生是一個知道自己行為后果的成年人,但并不是一個有能力適應困境和接受挫折的人。對他人不信任,喜歡猜疑,懷疑別人是在侮辱或者損害、欺騙自己,無法忍受他人的蔑視或輕視等表現(xiàn),都表明他身上存在著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或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傾向。
偏執(zhí)型人格常常表現(xiàn)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思想行為固執(zhí)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后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于把失敗的責任歸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輕易信任別人的動機和愿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fā),主觀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這類人總是將周圍環(huán)境中與己無關的現(xiàn)象或事件都看成與自己關系重大,是沖著他來的,甚至還將報刊、廣播、電視中的內(nèi)容跟自己對號入座。這種多疑往往與客觀事實不符,與生活實際嚴重脫離,雖經(jīng)他人反復解釋也無法改變這種想法,甚至對被懷疑對象有過強烈的沖動和過激的攻擊行為,從一般的心理障礙演變成精神性疾病。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時、主動地矯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則會因環(huán)境變化、人際關系緊張、工作生活不順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誘發(fā)為精神疾病,甚至對家人和社會造成損害。
據(jù)知情人士稱,今年以來,鄭民生的疑心病到了更加嚴重的地步。一旦有人在他周邊說什么,他如果沒有聽清楚,他便覺得別人在說他的工作和婚姻,就會很不高興,即使是他的親人,他都會如此猜疑。王德彤也說,鄭民生總是喜歡用惡意揣度別人。
內(nèi)心脆弱多疑漸變成偏執(zhí)狂
具有偏執(zhí)型人格的人總認為自己的行為、決策是正確的,因此,如果他選擇了殺人,并不一定有罪惡感,因此也就不一定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緊張與恐懼。
所以,對鄭民生來說,他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是在找回自己的尊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解讀著世界,而他解讀世界的方式就是:偏執(zhí)。這偏執(zhí)的載體,便是仇恨:他恨社會的不公,恨女友的背離,恨領導的排擠,恨家人的冷漠,對于他來說,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會傷害他,其實這些傷害的真正來源,是他的內(nèi)心。
鄭民生一向被人們認為很喜歡孩子,并很有孩子緣,鄰居們經(jīng)常看到他跟社區(qū)的孩子們做游戲,就在事發(fā)前幾天,還有人看到他跟院子里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就是這樣一個人,熟悉他的人很難相信,怎么會是他揮刀殺戮了8名小學生?
鄭民生行兇的南平實驗小學被當?shù)厝朔Q作“貴族學校”,來這里上學的孩子家庭背景非富即貴,鄭選定在這里行兇,他要的是轟動效應。
一個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在他選擇死亡的時候,他選定了這里的10到30個孩子為他陪葬,這里并不全是他對社會的仇恨,對他而言,他一生都不成功,但他要將別人的成功剿滅,他沒有能力去對付那些成功的人,所以,他將目光轉(zhuǎn)向了那些“成功人”的孩子。
據(jù)《生活與健康報》
編輯/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