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yōu)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fā)展獨特個性……因此,教師不妨設計一些“男類”作業(yè),把作業(yè)融趣味性、層次性于一體,讓作業(yè)生動活潑、異彩紛呈,為學生搭建一個多彩的舞臺,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能力得以發(fā)展,將課內與課外有機聯(lián)系,將知識與能力相互轉化,將思維與情感融會貫通,最終實現(xiàn)“讓學生做有價值的語文作業(yè)”。
一、積跬步,致千里
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闭Z文學習尤其需要知識的積累。為此,我設置了“自主積累性作業(yè)”。
每學期開始,我都安排學生準備專門的摘抄本(我們稱為益智本)和練筆本。益智本要求完成以下積累性作業(yè)。(1)積累課文涉及的或日常閱讀中見到的重要詞語、成語、俗語、格言等,以及課文中所涉及的文學常識。(2)摘抄所讀課外書中的精彩語句、語段或文章,并加以點評。點評內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或自己的閱讀體會,也可以是對文段的字、詞、句和寫作特色的品評,還可以是自己的疑問。定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通過生生互動,實現(xiàn)及時消化,二次積累。(3)摘抄古詩詞名句,如描寫春花、春雨、詠月、詠雪的詩句等;或是摘抄一些能給人一定啟發(fā)或教益的小故事,為以后寫作積累素材。每兩周一檢查,并在班上傳閱交流,評出最佳益智本。
我在指導學生做好這些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的同時,還舉行了班級古詩擂臺賽、成語接龍比賽、熟語擂臺賽、讀書交流會等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積累的興趣和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這樣的積累,學生養(yǎng)成了讀書看報的習慣,積累了豐厚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為以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素材。
二、尊差異,揚個性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yè)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習題,品嘗屬于他們自己的“果子”。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不同語文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增加作業(yè)的層次性,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西湖的“綠”》一課時,設計了如下分層作業(yè):
1.愛讀書的你,不妨閱讀《西湖漫筆》,了解更多的知識。
2.愛習作的你,不妨寫寫你對西湖的感受。
3.愛朗讀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讀出西湖的特色。
4.愛繪畫的你,不妨畫出西湖給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5.愛唱歌的你,不妨創(chuàng)編贊美西湖“綠”的歌唱給大家聽。
6.愛文學的你,不妨摘錄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7.愛觀察的你,不妨找找西湖其他的特點。
以上七題,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興趣任選若干題完成。
這樣的作業(yè),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學生一個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選擇做難做的,能力弱的可做簡單的。但由于學生好強的心理,有的學生知難而進,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具體做法有:①作業(yè)量分層。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yè)量,減輕他們的課業(yè)負擔。每課的基礎性練習必不可少,以此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的一些拓展性練習,他們可以選做或不做,而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多選擇一些內容去做。②作業(yè)難度分層。針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我們重視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yè)。一般來說,確定為基礎、發(fā)展、創(chuàng)造三級目標,要求一般學生能實現(xiàn)基礎目標,努力完成發(fā)展目標;基礎較好的學生努力完成創(chuàng)造目標。這樣,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作業(yè),促使他們語文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③完成作業(yè)時間分層。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完成作業(yè)時間上分層要求,能有效保障后進生“吃得了”的問題。在課堂上就要求背誦的段落,允許課堂上背不熟的學生,回家繼續(xù)背到熟練為止;要求優(yōu)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進生可以寬限幾天。這樣,保證了后進生的作業(yè)質量,使之扎實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由于分層作業(yè)的分量、難度適宜,選擇自主,完成的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yè)不再有困難。這無疑激發(fā)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樂趣,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既感到輕松愉快,又扎實掌握了知識技能。當然,教師還應相機鼓勵學生向更高層次挑戰(zhàn)。
三、重實踐,強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chuàng)新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語文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闭Z文是最容易和社會生活取得聯(lián)系的學科,實踐性作業(yè)能成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生活的橋梁。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開放性、動態(tài)性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區(qū)域資源,加強生活體驗、感悟、表達,縮短文字與情感的距離,淺化難點,學用結合。如我們?yōu)橹懈叨文昙墝W生設計的一份寒假作業(yè):
自編一本書
為了讓聰明能干的你度過一次有意義而又終身難忘的寒假,老師布置一項作業(yè)——自編書。時光如水。稍縱即逝,而我們的童年,像一個五彩繽紛的魔匣,里面裝著許多閃光的回憶,一件件見證自己成長足跡的難忘的事物就像一件件藝術品,晶瑩而美麗。如果我們把它及時收藏起來,將它好好整理成一本書,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完成,把它作為自己的珍藏品,也作為一件新年禮物獻給老師。
具體要求
1.封面:要求有個性化的書名和個人照片等。如《十歲的天空》《萌芽》《菲菲文集》《童樂園》。
2.目錄:要求有題目和頁碼。
3.正文首先是個人自傳,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個性及喜好,然后可以是家庭情況簡介,可以配上全家福照片或其他卡通圖片,接下來是自己的書法作品,讀后感。隨筆。
隨筆題目是:
?、傥衣劦搅藵庵氐哪晡?。
②媽媽,請讓我來。
?、郾夼诎”夼?。
(也可以自己擬題)
4.后記是朋友和父母的話。
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將作品打印成文,并根據(jù)文章內容配上精美的插圖,最后裝訂成冊;若不能打印,也可以手寫,并用手工配圖,最后裝訂成冊。
學生在完成實踐性作業(yè)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中增加語文知識,增長語文才干。
(責編 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