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萍
《英語課程標準》關(guān)于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見, 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利用語言表達思想,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然而由于中考、高考的影響,初中口語教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尤其是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產(chǎn)生了一些問題,主要概括為以下三類:(1)學生在交際中語音語調(diào)不夠準確;(2)學生在交際中會犯很多錯誤;(3)學生在交際中缺乏自己的觀點。如何改變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是每個英語教師急需探討的問題。鑒于以上問題,筆者將從教師、學生和其他一些影響因素來尋找策略,以求問題的解決。
一、教師方面
1.鼓勵策略。
學習者的態(tài)度和個體特點對學習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有一定的影響,有些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膽小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有些學生的語言交際的主動性不強,怕出錯。因此,教師應首先從心理素質(zhì)抓起:在平時的教學里要不斷地鼓勵學生開口,不吝嗇贊美,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輕易打斷,從而,使得學生產(chǎn)生一種積極的情感,促使他們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其次,教師要挑選針對性強的適合學生朗讀的文章讓學生背誦,形成語感;定時讓學生練習繞口令,用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語氣來朗讀同一句話,表達不同的情感;鼓勵學生逐漸提高說話的速度,較少地使用暫停,自己給自己錄音,通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定能體會到逐漸提高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靈活選取“Im sorry I didnt quite catch that.”“Im sorry I dont understand.”“What does it mean?”“Could you explain that again?”這幾種的表達,繼續(xù)雙方的談話并充分利用校本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活動,如英語課外活動、英語節(jié)、英語角、外教資源等,總之,每一個能說英語的地方都鼓勵學生參與。
2.錯誤糾正策略。
(1)防患于未然。在學生學習尚未發(fā)生認識偏差時,教師把某些錯誤設法顯示出來, 引導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認錯和改錯,從而預先實行控制。如學習尋找物的主人這類句型時,
對于“Whose shoes are they?”這個句型,為了避免學生句子前后搭配不當,教師可以先出示“Whose shoes is this?”“Whose shoe are they?”“Whose shoes are they?”一組句子,讓學生先思考,試著比較并判斷,然后找出正確的句子,這樣就可以控制學生可能發(fā)生的錯誤,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并在議錯、辨錯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因勢利導。教師人為地設置一些“陷阱”,引導學生自己及時歸納總結(ji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和探究欲望。比如, 教師在引導學生區(qū)別find和look for的時候可以故意出錯,讓學生去判斷究竟哪個表示動作,哪個表示結(jié)果。像這種在課堂上的教師的有意錯誤能有效地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平淡的課堂充滿無窮的魅力。然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扶持過多,放手太少,學生在學習中就勢必小心翼翼、亦步亦趨,遇到問題都淺嘗輒止,也就無法產(chǎn)生自己的觀點了。95%的學生在問卷中表明不希望老師時時幫他們糾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學會寬容,適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他們認認真真錯一回,從而引發(fā)深思。
3.自我改進策略。
在現(xiàn)行的教學中, 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的水平?jīng)Q定了學生的英語水平,要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聽到教師地道、標準的英語語音、語調(diào),教師自覺提高本身的口語水平很關(guān)鍵。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與時俱進,不斷探求和改進教學方法,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此外,針對部分學校的外教,筆者認為應該給予一定量的培訓,讓他們在培訓中感知中外教學,以及學生的差異性,以便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當然,培訓老師還可適時地教授外教一些授課方法,這樣就可幫助他們改進只以“游戲為主”的課堂。
(二)學生方面
英語中有句諺語: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it drink.”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代替學生學習,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承擔者,其主體地位不可動搖。為了解決口語交際中的問題,學生應努力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1.要善于自我激勵,克服心理障礙。
英語口語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開口。不嚴肅地說,口語說得好的人都是“厚臉皮”,因為不怕難堪,不怕犯錯,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因此,英語課上學生要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教師所設定的活動積極參與,不放過任何鍛煉的機會。
2.要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自我調(diào)動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English can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學生必須認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方可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努力呢?不能小看背誦的作用,這是英語學習最笨但是最有用的方法。背誦的功力高,口語、聽力、寫作都會大大提高。因此,首先學生要花一定量的時間背誦,尤其是那些文章的精華部分。總之,地道的表達始于背誦。輸入得多,輸入精準,輸出才可能有數(shù)量、有質(zhì)量。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栗子要現(xiàn)炒現(xiàn)賣,口語也要學了就用。有些學生說也說了,練也練了,但就是進步不大。原因很簡單,他們每次總是用同樣的句式說同樣的東西,水平自然不會提高。任何語言都是用了才會記住,才能變成自己的。學生應把剛學到的、看到的,馬上就說出來,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即使錯了也沒有關(guān)系。
此外,聽即是良好的語言輸入,學生要盡量多接觸各種聽力材料,如:聽錄音材料、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在聽的同時模仿或反復跟讀,可使口齒靈活,適應英語的發(fā)音習慣并時刻注意自己的發(fā)音是否準確、語調(diào)是否適當、節(jié)奏是否自然,是否會注意句子的連讀、失去爆破、重讀和輕讀、學會斷句;這樣在朗讀中才能自然地注意詞的發(fā)音、重音、節(jié)奏等,才能恰當?shù)乇硎鲎髡叩膽B(tài)度和情感。
總之,在口語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有的放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目的、有針對性進行訓練,促進學生口語的發(fā)展。同時,口語能力的提高不是單純的一項語言活動,還須同聽的能力相結(jié)合,通過閱讀加強積累、通過跨文化比較提高語言的實用性等,這些還需我們從各方面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