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華
(蒼南縣礬山高級中學 浙江 溫州 325807)
2011年3月14日,筆者有幸參加了浙江省蒼南縣靈溪第二高級中學舉行的“特級教師伴我行”物理教學活動,聆聽了一位特級教師的精彩示范課——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課上雖然沒有采用媒體教學,但是憑借教師深厚的物理教學功底,幽默風趣的語言,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強調(diào)大膽質(zhì)疑與猜測,小心求證,使一節(jié)本來很枯燥與艱深的物理理論課變得生動活潑,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學生,贏得了同行與學生的陣陣掌聲.由于課時進度的關系,一個星期后,筆者按照該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做了稍稍改動,在施教的班級模擬,但課上不但沒有掌聲,反而實效性比平時都差,學生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筆者重整思路,第二天,在大膽的改動與嘗試下,效果非凡.
師:前面我們研究了行星運動的三定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
生:橢圓軌道定律、等面積定律、半長軸立方比周期平方定律.(開普勒三定律)
點評:化教師主導為學生主體,讓學生有話說,在理解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養(yǎng)成知識內(nèi)化的習慣,同時為這一節(jié)的引入打下伏筆.
師:既然行星運動的軌道是橢圓,那么要做怎樣的處理才能求出橢圓運動加速度公式呢?
生:把它看成圓周運動或勻速圓周運動,把軌道微分為無數(shù)個圓弧……
師:微分為無數(shù)個圓弧的方法很好,但是我們只能找到該圓弧上的向心加速度規(guī)律,沒有普遍性,而看成圓周運動則要“大膽”,你敢嗎 ?看成勻速圓周運動則要“膽大包天”!
學生陷入了沉思.
點評:對每一個學生做到合理點評,以激勵為主.激發(fā)學生大膽猜測.
師:其實,看成圓周運動是很科學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八大行星運動的軌道數(shù)據(jù),找找有什么規(guī)律.
媒體出示表1.
表1 八大行星軌道數(shù)據(jù)
生:半長軸與半短軸幾乎相等.
師:你這“幾乎”二字,我倒覺得差蠻遠的!為什么呀?
生:單位是106km .
師:那對嘛?為什么?
生:對吧!相對于半長軸、半短軸的長度來講,是一個很小的量.
師:對,我也是這么想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生:哈哈……
點評:忽略次要,突出主要,小心求證,讓學生在大膽猜測的過程中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
師:那憑什么可以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呢?大家找找自己的理論依據(jù).
學生相互討論,說不出什么道理.
師:看作圓周運動,請問你把太陽的位置擱哪?
生:圓心啊!
師:那這時候開普勒的三定律我們怎樣簡化?
師:要我說就兩個:勻速圓周運動定律,半徑立方比周期平方定律.
學生用興奮的眼光看了看……
圖1
師:我們一起來構建這個運動模型好不好?
媒體出示勻速圓周運動動態(tài)模型,如圖1所示.
點評:層層遞進,凸顯模型構建過程,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
師: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需要幾個條件?
生:兩個,線速度與向心力.
師:向心力由誰來提供呢?
生:太陽對行星的引力.
師:大家的膽子挺大的!可物理學史上不是那么一帆風順.首先我們來了解幾代人的觀點.
教師邊講邊媒體展示:
(1)伽利略:一切物體都有合并的趨勢,這種趨勢導致物體做圓周運動;
(2)開普勒:受到了來自太陽的類似于磁力的作用;
(3)笛卡兒關于行星的周圍有旋轉(zhuǎn)的物質(zhì)(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繞太陽運動;
(4)胡克、哈雷等關于受到了太陽對它的引力,證明了如果行星的軌道是圓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但沒法證明在橢圓軌道規(guī)律也成立;
(5)牛頓關于如果太陽和行星間的引力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則行星的軌跡是橢圓,并且闡述了普遍意義下的萬有引力定律.
生:對“以太”物質(zhì)存在的想法,覺得很荒謬.
點評: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培養(yǎng)科學探究不畏艱辛的品質(zhì),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師:今天我們就追尋牛頓的足跡,探討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2.1 太陽對行星的引力FSP
圖2
媒體展示靜態(tài)模型情境(圖2).設某顆行星的質(zhì)量為m,速度為v,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為r,則行星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誰來提供,需要多大?
師:我們一起來推導,老師可能會犯錯誤,你們一定要幫幫我喲!
師:在當時,線速度v是無法測量的,那么在天文觀測中應該怎樣表示向心力呢?
師:現(xiàn)有個疑惑,從表達式看,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應該與半徑r成正比,而胡克說“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問題出在哪兒呢?
生:這里周期T不是定值,所以不能這么說.
師:謝謝你們幫了個大忙,解決了我這個困惑.那什么情況下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接下來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點評:充分肯定與相信學生,用詼諧的語言把問題在和諧的氣氛中拋給學生,化學生被動為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生:可以,因為m是行星的質(zhì)量,k是個常數(shù).
師:很好,但是要知道這個常數(shù)k與什么有關啊.
生:中心天體,太陽??!
點評:小心求證,大膽拓步.k的相關要素的涉及為接下來討論行星對太陽的引力打下伏筆.
2.2.2 行星對太陽的引力FPS
師:太陽對行星有引力作用,那么行星對太陽是否也有引力呢?你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
生:當然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牛頓第三定律).
點評:問題轉(zhuǎn)化,引出行星對太陽的引力FPS探討,讓學生應用物理規(guī)律,活學活用.
師:行星對太陽的引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應該以誰為研究對象?
生:太陽的質(zhì)量M, 太陽到行星的距離r, 以太陽為研究對象.
點評:讓學生學會類推的研究方法,大膽嘗試.
師:行星對太陽的引力FPS怎么表示?
圖3
媒體出示靜態(tài)模型(圖3).
師:表達式里k與前面一樣嗎?若不一樣怎樣修改?
2.2.3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F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歸納一下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有關的幾個因素.
生:行星的質(zhì)量m,太陽的質(zhì)量M,它們之間的距離r.
點評:培養(yǎng)學生概括,以及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拓展到本節(jié)要解決的本質(zhì)問題,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F.
師:如何定性地寫出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F的表達式?
師:憑什么說是Mm呢?(M+m)難道不行嗎?
學生興奮地看著教師,微笑著,表情很“無奈”,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師:我們不妨從前面兩個力之間的關系找找理由.
點評:關鍵時刻,合理引導,又一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生:FSP=FPS.
師:這里邊k,M與誰有關?k′,m又與誰有關?
生:k,M僅僅與太陽有關,k′,m僅僅與行星有關.
師: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如果是另外的一顆行星,關系式會如何?大家猜想一下有怎樣的規(guī)律.
點評:降低臺階,合理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大膽猜測.
點評:合理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師:那么把k或k′帶入又會有怎樣的發(fā)現(xiàn)?
點評:激勵學生,用欣賞與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師:我們一起來總結(jié)一下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
師:這里邊各個符號的物理含義是什么?
媒體出示靜態(tài)模型圖4.
圖4
師生:M為太陽的質(zhì)量,m為行星的質(zhì)量,r為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或者是軌道半徑(強調(diào)不是天體半徑R),G為引力常量,與行星、太陽均無關.
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二者的連線上;使用范圍為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
點評:充分理解牛頓的引力定律,突出重點.
師:除了太陽對行星有引力外.其他行星之間是否也存在引力呢?
生:有吧!應該也滿足牛頓引力定律.
師:很好!其實這也是導致行星運動軌道是橢圓的直接原因.大家已經(jīng)有了大膽猜測的習慣,下一節(jié)中我們將會用實驗加以檢驗.
師:除了天上的物體(天體)之間存在引力,那么人間(地上)的萬物呢?比方你與同桌之間?
生(微笑著):有??!
師(指著一個男生一個女生):那你們倆怎么沒有吸在一起?
生(趕緊給自己找理由):因為我們的質(zhì)量很小啊!呵呵呵!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牛頓引力定律,無形中把它推廣到了宇宙的萬物,非常了不起!確實,牛頓的引力定律統(tǒng)一了天上與人間,具有普適性與統(tǒng)一性.
師:其實,今天我們就解決了一個問題,向心力的問題.那速度呢?天體的初速度由誰提供呢?
生(非常好奇):天生的吧!上帝給的!宇宙大爆炸?不知道!
師:大家非常了不起.當時很多科學家就是這么想的,包括牛頓.晚年的他在研究行星為什么會圍繞太陽運轉(zhuǎn)時,由于信奉上帝,認為除萬有引力的作用外,還有一個“切線力”,這個“切線力”只能是來自上帝的“第一推動力” ,從而研究神學,走入歧途!那是多么的遺憾啊.直到今天,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課后同學們可以結(jié)合網(wǎng)絡或科普作品,互相探討.
點評:讓學生從教材中走出來,依托科學的魅力產(chǎn)生無限的想象,體現(xiàn)物理思想的美麗.
這是一節(jié)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新課程理念的理論探究課.教師深入地解讀了教材與教學指導意見,課上對教材做了大膽的嘗試,采取了知識點細化和分層,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課堂上,師生融為一體,學生思維緊張而又活躍,行動上忙碌而又充實,心情上放松而又愉快,最大限度地參與了學習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大膽猜想和邏輯推理,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參與學習過程.本案例中教師用的最多方法是巧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地質(zhì)疑與猜測,培養(yǎng)了學生“小心求證”和縝密的邏輯推理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